摘 要:田徑訓練即體育教師采取專業的訓練方式和學生學習技能掌握和田徑運動有關的技能。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田徑訓練可以增強其身體素質,有利于提高體育技能,為后續參加各項田徑體育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目前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普遍存在學生訓練態度消極、訓練時間有待調整以及訓練方式缺乏科學合理等現狀,無疑影響訓練效果。對此,本文則提出運用體育游戲開展訓練、科學合理安排田徑課程以及積極優化田徑訓練方式等分析提高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有效性途徑,望給予體育教學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有效性;途徑
小學是學生身體發展的關鍵性是階段,在該階段強化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茁壯成長。其中田徑訓練是小學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學生體育素質。但在傳統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單一沉悶,大部分體育教師都將其看做教學輔助內容,不會給予其較多的重視。隨著素質教育全面滲透,田徑訓練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因而提高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有效性對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小學體育田徑訓練現狀
(一) 學生訓練態度消極
毫無疑問,體育田徑訓練在室外開展,不可避免會消耗學生體力。尤其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和嚴寒酷冷的冬天,在戶外開展田徑訓練又熱又冷。尤其現在很多小學生為獨生子女,從小被爸爸媽媽嬌生慣養,對于他們而言,田徑訓練過于勞累,以致于很多學生訓練態度較為消極,甚至會田徑訓練抱有抵觸和抗拒心理,頻繁出現偷懶和懶散等情況,大幅度降低田徑訓練效率和質量。
(二) 訓練時間有待調整
目前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時間設置缺乏合理,無疑不利于小學體育田徑訓練實施。很多學校在小學階段都年齡升學考試,即重視升學率,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十分注重講授文化課,進而忽視體育課。當體育課程時間縮短,田徑訓練時間也不可避免地會減少,自然而然無法達到預期訓練效果。
(三) 訓練方式缺乏合理
很多小學田徑訓練目的除了為國家培養田徑人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代表學校參加各種田徑比賽,提高學校軟實力。所以大部分小學會在比賽前夕開展突擊性訓練,沒有養成長期訓練習慣,正是這種缺乏科學合理的突擊性訓練方法而加大學生運動量,極易導致學生受傷。再加上小學階段學生處于生長發育期,身體和心理都處于未成熟狀態,部分體育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時多采取成年人訓練方式,影響學生健康成長,更達不到理想訓練效果。
二、 提高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有效性的途徑
(一) 運用體育游戲開展訓練 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小學體育田徑應貼近學生興趣愛好采取相應的訓練模式,因為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偏小,注意力容易被感興趣事物集中,游戲恰好符合這一心理特征,所以體育教師可以在田徑訓練中融入游戲,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在準備階段;即在課程開展之前將學生帶入游戲環境中,以此消除學生對田徑訓練恐懼和憂慮等負面心理。要求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前科學合理設計游戲流程,保證游戲可以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例如將學生劃分為4人小組后開展集合游戲,各個小組相互比較,哪個小組用時最短就可勝出。在游戲中小組4人從4個不同方位向中間聚集并與中心點距離保持30 m,之后根據教師哨聲起跑,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在教師的哨聲,便于更快達到中心點,可以有效鍛煉學生反應能力和競爭意識。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以“接力跑”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接力跑理論知識和動作要領并加以示范,這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有利于學生理解,也有效地避免了學生出現課堂跑神現象。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重新設置接力棒,例如可以將接力棒換成學生喜愛的玩具物品,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田徑訓練效果。
(二) 科學合理安排田徑課程 強化學生訓練保障
小學和體育教師應重視田徑課程訓練,適當增加課程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由此提高學生田徑水平。在此過程中要求體育教師深入分析教材大綱,掌握教學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開始授課之前先備課再設計教學環節,提高田徑訓練有效性。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不可避免會存在差異,田徑水平也不可避免存有差異,體育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并基于其原有水平開展教學。通常小學會在可課間組織如跑步和廣播活動等集體活動,教師就可在大課間跑步之前講解相關注意事項,使訓練更具有針對性。此外小學也應積極向外招攬贊助,吸引資金改善內部訓練設備,并逐步健全各種安全措施,從而更有效地保障田徑訓練有效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 積極優化田徑訓練方式 提高學生訓練水平
部分體育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活動一直采取跑步訓練模式,然而這種單一頻繁的跑步訓練不會較好地提高訓練效果,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抗拒和厭煩心理。體育教師應創新田徑訓練形式,使學生能感受到體育運動趣味性并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對此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接力賽,該形式是田徑訓練基礎組成,對學生也有較高的吸引力,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基礎跑步能力,一定程度也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但如果教師長期以往采取這個教學方式則不會有利于訓練效果。對此教師可以更換接力棒,引導學生感受訓練樂趣的同時獲取深層次訓練感知。其次任務賽,該階段開展建立在相關任務基礎上,需要教師提前做好任務準備,便于學生在田徑訓練時可以快速完成。例如在比賽跑之前需要完成相應路程蛙跳,使田徑訓練呈現多樣化形式,提高學生訓練水平。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背景下也得到廣泛重視,無疑大幅度提升整體教育效益。體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在小學體育開展田徑訓練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優化田徑訓練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與此同時還要科學合理安排田徑課程,強化學生訓練安全保障,進一步提高田徑訓練效率和質量以及學生綜合素質,實現預期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曹駿.如何提高小學體育田徑訓練的科學有效性[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6(6):183-184.
[2]黎鑒清.關于小學體育田徑教學有效性措施的分析與思考[J].教育:文摘版,2016(8):00177-00177.
[3]駱永達.生動體育,魅力田徑——談小學田徑訓練的有效性探究[J].田徑,2017(10):50-50.
作者簡介:
楊俊,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司徒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