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是近幾年流行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很受大家的歡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鑒于此,微課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怎樣呢?微課的“目的地”是教學,學生是否具備使用微課的條件?喜歡什么類型的微課,對微課應用于教學是否認同?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調查,旨在讓教師有效運用微課提升高中生物教學。
關鍵詞:高中生物;微課運用;調查研究;措施探討
一、 調查研究
微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教學主題突出、創作趣味、針對性強、易傳播等特點非常適合用于輔助課堂教學的手段。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自行編制兩份問卷:第一份是在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前,第一份問卷抽取學校共四個班級讓學生觀看微課并閱讀微課的相關介紹對微課有初步的了解后參與問卷。第一份問卷完成后抽取兩個班作為實驗班共120名學生,選擇以高中生物教學內容為例,借助不同教學內容的各微課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微課的魅力后填寫問卷,結果如下:
由表1數據分析數碼產品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很高,可見高中生已經具備信息化學習的硬件設備,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在解決課堂疑問或完成作業時遇到的困難,不會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解決問題。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途徑還未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而發生改變,學習方式還未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缺乏主動學習意識。未來的文盲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關系到生物教學的效果,更是學生終生學習的需要。
你對微課應用生物教學的建議:
1. 微課改成動畫版或游戲版,更喜歡;
2. 師生無法互動,不喜歡
3. 微課應用教學的時間不能太長;
4. 針對性不夠,部分學生覺得太難,部分學生覺得太容易
5. 提高微課的質量,增加微課資源;
6. 微課學習需要電腦、手機等,影響學習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學習興趣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微課的興趣是微課輔助教學的土壤,表2中80.44%的學生愿意在今后的學習中使用微課,76.5%的學生普遍認為微課對他們解決針對性問題有幫助,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契機,把微課與生物課堂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據談話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更傾向在課后完成作業遇到困難時使用微課,因為微課直觀性強,把繁瑣的知識點簡單化,而且可以反復觀看,有利于對難點的突破,可見微課對應用學生學業求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較大的價值。
二、 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一)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需要合理運用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制約著微課在教學上的應用效果。如何利用微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各個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學習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在高中很多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先針對某一微課設計一份學習任務單,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上傳到教師個人空間并把網址生成二維碼,將二維碼印制在學習任務單下方。學生預習完課本、閱讀學習任務單后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突破本節重、難點,最后通過在線學習軟件—猿庫網完成教師布置的進階練習,教師可以通過本款軟件獲得每一個學生的練習數據,根據采集到的數據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在線輔導,幫助學生即時解決學習困難,提高學習效率。
(二) 教師微課制作水平不足,需要組織培訓
微課的出發點是為了“教學”,而目前一線教師制作微課的主要目的是參加各項比賽,其實真正忽視研究如何把微課應用于提升教學質量,基于一線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少,大多數是通過自學或者請教他人制作微課,在制作過程中經常遇到主要關鍵教學環節缺乏字幕、錄制軟件應用不熟練、視頻后期制作水平不足等問題,根據國內有部分研究者問卷調查數據,35.36%的受訪者制作一個微課需要的時間超過6小時,可見一線教師微課制作水平不佳,因此教育相關部門應該組織一些培訓,提升教師微課制作水平,同時引導教師把制作的微課應用到教學,實現創作微課的真正價值。
(三) 微課資源不足與缺乏針對性,需要大力開發
可汗學院網站的學習視頻之所以會風靡世界,因為它的課程體系化,每門課程內容由易到難,讓每個學習者分步學習,同時提供交互式的配套練習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進度后再推薦相關的課程,實現個性化學習。個人的精力、時間有限,一線教師需要發揮團隊精神,組織一個教研組或是一個學校的同科目教師分模塊收集或制作微課,同時提供配套的學習任務單、進階練習便于學生通過微課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使微課真正應用于教學,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困難,提高學業成績,體驗學習的喜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微課資源豐富后可以提供學習能力、知識缺陷不同的學生按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資源的平臺。
綜上所述,生物學科系統性、實踐性強,注重觀察與實驗,概念抽象,微觀知識點多,合理利用優質微課,使微課成為幫助學生自我拓展的小助手,讓好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微課拓展知識;中等學生可以通過微課復習吃透課本內容;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微課的輔導完成課后作業,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陳蓉,張鋒.基于高中生物學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研究[J].生物學教學,2015(9).
作者簡介:
李耀,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連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