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瓊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音樂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的導向作用,論述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提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器樂教學、采用整體性策略、創設情境化教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等策略,以將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導向 高中音樂 課堂教學 滲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B-0037-02
音樂包含了節奏、旋律等諸多相當微妙的要素,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心靈造成影響,起到豐富學生音樂情感的作用。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明確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使之通過各種形式滲透于課堂之中,有效激發學生的潛在音樂情感,完成對上述微妙要素的體認與分析,從而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及綜合素質。
一、高中音樂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
核心素養是學科教學價值,特別是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審美感知,即個體對音樂藝術本身所包蘊的各項要素,如聽覺特性、藝術形式、美感表達等所產生的情境體驗及思想感觸;藝術表現,即強調學生學習并掌握音樂藝術形式靈活化與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像歌唱、演奏以及難度更大的音樂創編活動等,從實踐中體會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內涵;文化體會,即以審美感知和藝術表現為基礎,對不同文化語境之下的音樂藝術形式及藝術表現的體會,更側重于一些內涵性的內容感受。
二、核心素養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的導向作用
教師將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通過多種手段滲透到高中音樂課堂之中,能夠讓高中生真正喜愛音樂并從中獲得營養與樂趣。
(一)豐富音樂情感。音樂是表達人們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往往用抽象的手段讓人產生賞心悅目之感,使人們從中得到美妙的聽覺享受,無論是旋律還是詞譜均足以震撼人們的心靈,讓人們的審美感知素養得到發展,且在音樂的帶動下釋放內心深處的情感。高中生思想意識尚不完善,易于出現偏聽偏信的問題,核心素養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的導向作用可以使學生從一些樂曲中無意識地提取一些有借鑒價值的內容,給思想情感帶來正向的影響。例如當學生欣賞一首樂曲的時候,不需要教師多做講解,便能夠清晰感受到樂曲的大致情感,或者是平靜如水,或者是激情澎湃,或者是昂揚向上……種種感受的取得過程,便是對音樂情感的豐富過程,進而使審美感知素養得以發展。
(二)提升音樂鑒賞水平。核心素養中的藝術表現部分,能夠讓學生基于實際應用提升音樂鑒賞水平。音樂鑒賞水平是音樂學科最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把藝術表現核心素養滲入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增強教學指向性的必要思路。音樂鑒賞水平具體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對音樂自身美和靈動的欣賞,二是以欣賞音樂為契機,創造與之相類似的富有一定藝術價值的作品。在平常教學中,教師可以依靠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樂器、活動、比賽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藝術表現,促使學生音樂鑒賞水平在實踐中得到本質的進步。
(三)全面發展與深入體會并重。文化體會是核心素養中更深層次的要求,以文化體會為導向的課堂教學,可使學生達到音樂全面發展與深入體會并重的學習效果。新課標對學生全面發展提出了比較嚴格的要求,這些要求是傳統教學模式很難達成的,傳統教學存在教學理念落后、方法陳舊、不容易激發學生興趣等諸多問題;而指向于文化體會的各類課堂教學活動,則能夠既照顧到學生思想意識提升的要求,使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安排合理化的學習任務,也可以因為文化介入而讓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最終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教師教學。
三、核心素養在高中音樂課堂中滲透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核心素養在高中音樂課堂中滲透策略首要一點,在于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核心素養培養任務中。為此,教師需要注意增加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滲透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理期待,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覺增強審美與鑒賞能力。例如,當進行《圖蘭朵》這一歌劇的鑒賞時,因為該作品的篇幅較長、歌劇語言的理解難度相當大,所以學生出現畏難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將畏難心理轉化為積極參與心理。具體的做法是:在課堂教學之前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先行收集同歌劇有關的素材,并配合素材初步聆聽歌劇;而進入到課堂教學中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音樂主題進行分析,將其與中國傳統民歌《茉莉花》的曲調進行對比,主動思考、積極討論兩者的相異之處,更深層次地分析歌劇的情感表達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強化器樂教學。強化器樂教學,是使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乃至文化體會都得到鍛煉的必要歷程。教師需要在器樂教學方面多做努力,給學生提供各類樂器音色聆聽與分辨的機會,如在課堂上給學生詳細介紹二胡、京胡、板胡等胡琴類樂器,并分別播放它們的代表性作品,指導學生認真聆聽、分辨、思考不同樂器的音色差異。例如,筆者先后給學生播放二胡的代表性樂曲《二泉映月》《賽馬》、板胡的代表性樂曲《河北花梆子》、京胡的代表性樂曲《夜深沉》等,讓學生分別了解它們的音色與聲調特點,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學生利用聆聽的形式辨析不同類型胡琴樂器的主奏樂曲音色及聲調,若有條件可以進一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操作機會,則更能使學生有效提升音樂的感知能力及分辨能力,從而拓寬學生音樂視野,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音樂核心素養。
(三)采用整體性策略。所謂整體性策略,即在高中音樂教學時,教師利用對音樂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幫助學生置身于系統化教學之中,使學生有機會對音樂教學內容形成充分的聯想與對比,發現音樂知識、音樂形象之間的相同點與相異點,體會二者或多者的內在聯系。利用整體性策略進行音樂學科教學的關鍵是要發現合理的教學切入點,例如,當介紹并指導鑒賞《瑤族舞曲》時,便可以利用其與另一瑤族民間舞曲《長鼓歌舞》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分析瑤族舞曲的典型風格特點,使學生感受到瑤族人民的傳統生活面貌,并直觀體會管弦樂在民風民俗方面的表現手法。
(四)創設情境化教學。在高中音樂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時,為保證學生能夠有興趣配合教師的教學,需要為學生提供適時適當的情境。在具體教學中,可這樣做:一是依靠實物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例如,當引導學生對《鼓樂鏗鏘》進行鑒賞時,可通過核桃這種實物道具,以作品節奏為出發點,模仿核桃晾曬的動作,要求學生實現對聲音的模擬、對節奏的體驗。二是依靠圖片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例如,鑒賞《信天游》時,教師把黃土高原、窯洞等圖片展現出來,再配合管弦樂《藍花花》,情境呼之欲出,此時引入《信天游》樂曲則非常自然。三是設置問題完成教學情境的創設。當處在音樂鑒賞狀態下時,可設置與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體驗探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入情境。例如鑒賞《腳夫調》時,教師提出問題:情境中演唱的人是誰?演唱的地點在哪里?演唱的是什么內容?利用這些問題使《腳夫調》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
(五)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多媒體技術應用是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一種高效形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輔助學生由淺入深地感受音樂藝術魅力,達到拓寬音樂視野的效果,有效促進學生在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及文化體會方面的素養升華。例如,鑒賞《彩云追月》時,這一民族管弦樂曲的特色明顯,為讓學生從更深層次去體驗樂曲意境、分析樂曲特點及背后的情感,教師可以把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以網絡資源為基礎,制作和《彩云追云》緊密相關的、意境畫面俱佳的 PPT,教學時一邊向學生播放該樂曲,一邊展示有關的畫面,音畫同步的做法使學生于聆聽樂曲的同時,因畫面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而對樂曲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在聽覺與視覺雙重感官的刺激下提升自身的音樂感悟能力與理解能力,發展音樂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在高中音樂學科中的導向性體現在豐富音樂情感、提升鑒賞水平、促進全面發展等方面,建議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將其滲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冀藝.基于高中音樂核心素養的古箏社團教學策略[J].鎮江高專學報,2019(4)
[2]徐蘇瑤.對高中音樂學科“文化理解”核心素養的思考與認識[J].黃河之聲,2019(4)
[3]王厚德.音樂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4)
[4]黃燕燕.音樂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4)
[5]馮巍巍,查曉藝.高中音樂課程核心素養落實的實施路徑[J].中國音樂教育,2018(12)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