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雅婧
【內容摘要】新課改融入教學的今天,更加注重對學生積極主動性的強調,對于高中化學學科來說,情境教學法被廣大化學教育從業者所推崇,尤其是對于高中化學中一些抽象概念、化學實驗的重點難點部分,都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來輔助。筆者通過實踐教學經驗,探討分析高中化學情境教學法應用現狀,以及一些可行的運用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 抽象性? 情境教學? 新課改
眾所周知高中化學是具有核心價值的一門學科,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有重大價值。但不可否認,許多學生面對化學課程時,經常出現學不懂、理解困難、難以下手等問題,主要原因是高中化學中蘊含著許多抽象、難理解的化學概念、方程式,再加上初中化學基礎的不全面性,導致許多學生跟不上高中化學的步伐。從實踐教學來看,傳統化學教學模式單一、方法硬板,學生們感覺不到興趣,自主學習意識受到制約,主動思維更得不到有效開發。對此,我們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的融入,來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一些問題,借助情境創設將抽象化學知識形象具體化。所以說,我們應該意識到情境教學對化學學科的輔助作用。
一、情境創設從探究模式引入激發學生好奇心
面對應試教育高考這一大背景,許多老師更注重升學率,更在乎考試成績,就算意識到了新課改理念的要求,可依舊奉行整體灌輸死記硬背的老套路,雖說短時間內學生學習成績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可隨著時間推移信息量的增加,所學過的內容在沒有吃透的情況下逐漸模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變成了記憶力的培養,這不利于學生長久發展,更不利于高中化學實踐的運用。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模式來改善,通過對課本內容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們帶著探究欲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自主思考,從而吃透課本內容。
例如,我們在教授“原電池”相關知識時,我們應該在課前先對這一知識的相關內容深入挖掘,制定情境創設課件。課堂上,先讓大家自由閱讀,具備初步認識。然后開始創設問題情境。比如:大家都見過銅片鐵片生銹吧?若是我們將這兩種東西分別放入稀鹽酸或者稀硫酸中,你們覺得會有什么變化?若是我們將銅片鐵片用導線連接,在放入鹽酸中,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我們通過問題情境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與好奇心,自然而然就會帶動大家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而后,我們給學生們分組,讓大家在組內同時演示實驗來探究這一問題的結果與答案,從而證明他們的想象與猜測是否正確,不僅鍛煉了大家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又能調動大家的思維想象,最終達到吃透掌握知識點。
二、生活情境模式的創設
知識原本就來源于生活,所以說教育與生活關系密切,對于化學來說同樣如此。所以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融入生活化情境,將化學知識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相聯系,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容易讓學生們產生認同感。通過化學知識的融入,引導學生借助化學知識來解決一些與化學相關的生活問題。
舉例:我們在教授“金屬的腐蝕與防護”這一課程時,就可以提前搜集整理一些日常中可以見到的相關內容知識,然后將教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融合。就這一知識點,我們以最常見的自行車鏈條生銹,這一生活現象為例,小明和大家一同騎車郊游,可到學校時發現褲腿上有許多銹,而后他找修車師傅,只見師傅向生銹的鏈條上涂抹了潤滑油,自行車就可以騎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大家知道鏈條生銹的原因嗎?借助這樣的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就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想結合,培養大家的綜合理解知識能力。
三、矛盾情境對興趣的激發
問題產生在矛盾中。許多情境下,新知識與舊知識、日常生活與學科之間,總會有各種矛盾問題點,我們應該善于發覺巧妙利用這種矛盾,將其融入情境教,來激發學生們的探究欲望,通過發現、思考、探索到解決問題掌握化學知識的這一過程。
例如:我們在學習“硫酸”這一課時,就可以根據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常識之間的矛盾來引出主題。比如:大家都知道水火相克,水可以滅火,可有沒有可能用水來點燃火呢?這一違背生活常識的問題,讓大家帶著探究欲望開始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借助實驗來證明這一觀點的成立與否,借助水、98%濃硫酸、氯酸鉀、白磷等化學物;200毫升燒杯、2毫升移液管、鑷子、藥匙工具演示“水中火光”這一實驗。讓大家見證奇跡的發生,讓大家自主的帶著興趣,去課本中找尋答案,并且主動參與到實驗操作過程中。
四、總結規律發現問題
這一環節可以說是情境創設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可以給學生們帶來更直接的視覺聽覺多感官沖擊,通過望、聞、問、切,來進行全方位現象觀察,深入總結規律,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當然規律的總結需要多種問題情境的演示,從而讓學生能能夠進行對比找出異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