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霞 王田田
【內容摘要】淄博市周村區實驗中學,作為一所生源薄弱普通高中,根據學生實際,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探索多樣化教學模式,通過多年實踐,梳理出: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實踐研究的教學模式是致力于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它強調的是組織教學要圍繞學生進行,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概念和建構科學知識。通過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教學模式中吸引環節有效策略的研究可以用來探查學生的科學概念,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實現概念轉變和構建科學概念。這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種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培養? 教學模式
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求知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活動,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遵循“實踐——學習——再實踐——再學習”的規律進行。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教學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求知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活動,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遵循“實踐——學習——再實踐——再學習”的規律進行。不僅拓寬學生的只是領域,而且促進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生物學知識體系,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參與探究活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在發展個性,培養探究能力,開發創造性思維等方面,都顯示出極為重要的作用,激勵學生探索,提高綜合素質。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和精神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他的很多知識、結論都是以事實為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為學生在小組中可以通過表達,交流,將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信息、材料、思維方式、思維成果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還可以通過組與組之間的交流,與其他小組的同學共享。這樣可以充分的調動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位同學在學習中都有事做,都有收獲,而且能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擴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加強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它能觸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放出疑問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探索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技巧,培養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
四、加強實驗教學,強化問題化學習,問題指向核心素養
如何讓學生具有生物科學素養,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多去做探究活動,熟能生巧。學習始于思考,思考源于疑問。如何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指向核心素養的問題,創設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氛圍,是基于核心素養問題化學習的關鍵。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啟發思維的、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原則設計問題。
五、以核心概念為統領,挖掘已有的前概念,延展理解新概念
生物學核心概念凝聚著整個學科的核心價值觀,是學科思想、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集中體現,是實現學科育人價值的所在,具有排他性、兼容性和穩定性等特征,它是學科的靈魂。例如在染色體組的概念學習時,因為學生通過“減數分裂”的學習,有了“同源染色體”相關的前概念,但此概念在學習“染色體組”概念時存在隱蔽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呈現雄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解,在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分析復習前概念“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延展理解新概念“染色體組。”又例如細胞核在初中已經有所涉及,但是在高中可能已經有所遺忘,所以,在此進行挖掘后引入細胞核的更深內容;在學習ATP時可以從RNA的基本單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來延展理解新概念。
結束語
總之,“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是生源薄弱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整體趨向;在生物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全面的把握生物科學素養的目標,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進行教學,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促進綜合高中的發展;通過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個人修養和學習能力,進而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滿足了社會需求、促進了學生成長。通過對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實踐研究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教科研水平,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