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奇
【內容摘要】語文是初中教育中較為重要的學科。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形象、生動而有趣的圖片對于初中生而言有巨大的吸引力,也是較為直接而有效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通過觀看生動的圖片去思考、去感受、去實踐,能夠提高學生語文表達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針對于初中語文圖片教學的應用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圖片教學? 應用策略
前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圖片的巧妙運用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欲望,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同時也能夠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進步。下文就初中語文圖片教學應用的幾種方式進行分析。
一、初中語文圖片教學的應用意義
學好語文對于學生日后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習慣性的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大段的對學生進行詞匯和語法灌輸,無法激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新編的初中教材之中納入了更多生動有趣的圖片素材,對此筆者認為這絕不是教材編輯者的無意之舉,在今后的初中語文中運用圖片素材進行教學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首先,初中階段學生是較為活潑好動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知識的階段,初中生喜愛的事物較多,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都想去了解。而有趣好看、色彩鮮艷的圖片更容易吸引學生眼球,也是讓學生迅速接受一門學科并對其產生濃厚興趣的關鍵,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圖片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教師在教學中綜合初中語文教材,巧妙運用并結合圖片,讓學生用圖片來表達事物,這種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思維,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變的生動立體,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理解,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對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也有著重大意義。
二、初中語文圖片教學的應用方式
1.植入簡單易懂圖片素材,加深知識理解
語文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無趣的,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會產生反感及害怕的心理,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首先初中語文教學書上的內容過于乏味,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其次是教師沒有起到領導作用,教課方法過于古板,一味讓學生多聽多讀多寫,死記硬背,反復的讀與寫練習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增加一定的學習負擔。而通過植入一些有趣的圖片,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例如:在初中語文《沁園春·雪》教學中,教師可以增加色彩艷麗且生動有趣的圖片,使學生感受詩詞的意境,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有趣的圖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語文不再抱有反感心理,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
2.深入剖析圖片,發散思維
初中生階段的學生對任何事物都是新鮮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此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是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重點思考的內容,色彩斑斕的圖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熱情,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因此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分析文章,把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語文,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一些與該課程相關的圖片,并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如“在以下圖片中你發現了什么、看到了哪些、了解了什么事情?”讓學生自主思考,并找到問題的答案,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生將圖中所見、心里所想,通過講解、肢體語言表達,講給教師及其他學生。教師逐漸帶動學生,營造氛圍,學生會記得更牢,記得更熟。書本中有生動有趣色彩斑斕的圖片,教師再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分析圖片所表達的含義,發散思維加以練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3.圖片練習,靈活運用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任何事情都需要學習的過程,功夫用到一定程度上,自然可以熟能生巧,運用自如。學好初中語文也適用于此方法,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重難點與一些圖片結合,合理開展教學活動。初中生的記憶較為薄弱,詞匯量積累的相對較少,我們可以借助外力來輔助學生增強記憶。例如:在課堂上可以設計詞語接龍、圖片搶答,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圖片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以“孤獨之旅”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圖片上展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
結語
初中語文階段是初中生一個重要的階段,以往教材中大多數以文章段落為基礎,缺乏樂趣,初中生天生好動,喜歡新奇事物,以往死記硬背方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學生教育,因此現在語文教材中需要植入簡單易懂的圖片,生動有趣的素材更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