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靜態造型》課程是高校服裝表演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培養學生的舞臺走秀能力和服裝表演基本功的重要途徑。在《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動作演示、動態造型、重復訓練等,機械單調的教學內容、方式等讓學生感到非常乏味,也導致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所以應當將參與式教學模式用于《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提升《動靜態造型》課程的教學質量及效果。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工程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參與式教學理論在<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總結性成果。
與普通的專業課程相比,《動靜態造型》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操作性等,要求學生反復訓練枯燥乏味的動作、姿態、造型等,導致許多學生都對《動靜態造型》課程產生了厭煩情緒和恐懼心理,這些直接降低了《動靜態》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摒棄傳統的動作示范、重復訓練的課程教學模式,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1 參與式教學及其對《動靜態造型》課程的作用
從理論溯源視角看,參與式教學最初并不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國際援助、國際扶貧等社會活動中的一種實踐方式。在國際扶貧活動中,許多專家都發現簡單的生活救濟、經濟援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的貧困狀況,只有讓貧困群體充分參與社會實踐,在扶貧活動中培養貧困人口的就業能力、勞動技能等,才能實現貧困群體的可持續發展,并最終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狀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學生不愿學、學不會等問題,教學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者都試圖將參與式理論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形成了以學生參與為核心的參與式教學理論。從本質特征上看,參與式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將學生參與程度、參與質量等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標準,這顯然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理論主張不謀而合,即,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參與和探索中建構新意義,獲得新經驗。在參與式教學實踐中阿斯丁認為,應當深入研究學生參與的內在規律,準確把握參與式教學對心理及生理能量的要求,并以實證研究的方式證明了學生參與程度與學生學習成績的正相關性。學者Diane M.Gayesk認為,學習成績、學習動機和學習期望等內在心理因素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具有重要影響,并且深入分析了參與式教學中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近年來,參與式教學成了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許多教師都將參與式教學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在課堂提問、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等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思能力和自學能力。[1]
《動靜態造型》課程是以動態造型的協調性、靜態造型的姿態和服飾等、動靜態造型相互轉換、動靜態造型表演等為重要內容的服裝表演專業課程,《動靜態造型》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動靜態造型的方法及技巧,能夠根據背景音樂、拍攝需要等完成各種造型。顯然,《動靜態造型》課程更加適合參與式教學,所以應當以參與式教學理論指導《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實踐。
2 參與式教學視域下《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問題
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動靜態造型》課程存在著教學模式僵化、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等問題,這些直接制約了《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效果。
1)課程教學模式僵化。動靜態造型是形體訓練的方式,服裝模特要提高自己的動作表演能力、服裝造型能力等,就需要進行系統的動靜態造型訓練。但是動靜態造型訓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特別是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教師往往以動作示范、重復訓練等作為動靜態造型的基本方式,將“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基本標準來要求學生,在重復機械的造型訓練中許多學生都產生了恐懼心理和畏難情緒,一聽說要上動靜態造型課程就心理害怕,這些直接影響了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2)學生課堂參與不夠。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教師多將學生看作被動接受技能訓練的“機器”,更加重視學生的動作規范性、造型表演效果、形體基本訓練等,反而忽視了學生在動靜態造型訓練中的情感體驗、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也很少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需要、表演欲望等出發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動靜態造型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不夠。比如許多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要求和標準,并沒有學習興趣和個人目標等,這些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動靜態造型課堂教學的有效參與。[2]
3 以參與式教學推動《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從總體上看《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仍面臨著許多問題,如課程教學模式僵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夠等,這些直接影響了《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的質量及效果。所以應當從《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的主要問題及制約因素出發,建構以參與式教學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1)采用以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法。對于服裝表演模特而言,身體體型是學生從事服裝表演職業的物質基礎,同時造型訓練也符合了每個學生的愛美心理,所以說學生在內心深處是喜歡《動靜態造型》課程的,也希望能夠切實掌握動靜態造型的各項技能,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方式過于單調、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提不起興趣。在《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中,應當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理念,通過啟發式教學、游戲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造型教學的參與度。比如可以將模擬舞臺走秀引入課程教學之中,讓學生目視前方、雙手下垂、連貫地在舞臺上做各種服裝表演動作,這樣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對《動靜態造型》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應當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提高學生對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心理接受度。
2)建立學生參與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教育理論視角看,參與式教學順應了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行為認知理論等,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教學實踐效果。所以應當以參與式教育理論推動《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對動靜態造型課堂的參與程度,在師生活動中提高課程教學效果。首先,應當將學生參與融入《動靜態造型》教學的各個環節,比如在教學方案設計、教學內容選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結果評價等活動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提高學生對《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的參與度。此外,應當將課堂參與作為學生參與的重點環節,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比如可以用翻轉課堂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下學習教學短視頻,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走秀評比、動作造型比賽等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程度。
在服裝表演專業中《動靜態造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能夠較好地訓練學生的服裝表演基本功。參與式教學對推動《動靜態造型》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應當以參與式教學推動《動靜態造型》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朱煥良.服裝表演基礎[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5.
[2]陳時見,謝夢雪.參與式教學的形態特征與實施策略[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1).
作者簡介
李暉(1981-),女,漢族,西安人,碩士,西安工程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