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 要:音樂核心素養指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綜合能力,它表現在音樂知識、能力技巧和學習態度上。音樂鑒賞是初中音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起到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綜合能力和積極情感的作用。以核心素養的角度,從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音樂創造能力和提升音樂綜合素質三方面對教師如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鑒賞能力;創造能力;綜合素質
核心素養一詞是在新課程中提出的,其體現了學生在社會中發展的綜合實力,初中的音樂核心素養表現了學生掌握的音樂知識、學習能力和態度,是為達到音樂課堂的隱形標準。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旨在提升學生欣賞多元化內容和形式的作品的素養、審美和創新能力,最終形成核心素養,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一、音樂素養的概念以及初中音樂的教學現狀
音樂素養是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程度,即音樂的表達需要感知到藝術的核心內容。對于初中的音樂教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和音樂內容的特征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如果學生已經形成了最基本的音樂素養,可以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音樂技能,提升學生對音樂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展示出更高層次的音樂作品,并且還能站在欣賞者的角度思考作品。
在初中與高中教學的有效銜接中,初中生對日益增加的學習任務感到力不從心,絕大多數的學生把學習的時間主要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這些主要科目的學習上,往往忽略了核心素養的培養。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應試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很多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也比較低下,音樂學科的專業性和娛樂性都很強,處于這樣的學習壓力下,其毫無存在感。對于音樂的教學,需要注重的是基礎的培養,然而,教育部門和學校高層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安排的音樂課程一周僅一節,并且有的老師為了增加自己課堂的時間,還占用音樂課的教學時間,這更造成學生對音樂課的忽略,很少把時間放在音樂課的學習上,這樣一來,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也大打折扣。
二、提高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音樂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它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他們對精神享受也不斷衍生出更高的要求,而音樂是人們寄托感情的載體。如今,音樂存在于大千世界,音樂素養的培養也成了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關鍵部分。初中生的很多競賽項目和評比都被納入了音樂素養的考核中,如此一來,十分有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有利于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
音樂的作用是通過樂器和歌聲把人們內心的情緒和感情釋放出來,音樂的韻律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慷慨激昂的、有悲情的、有放松的,與此同時,音樂也是治療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如今,很多心理研究中心把音樂作為新的治療方式,應用到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這也體現了音樂素養在實際生活中的必要性。初中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減緩其他課程的學習壓力。學生可以在音樂中放松心情、釋放情緒、得到鼓勵等,這些對初中生的健康心理形成功不可沒。如果課間休息的時候播放一些輕音樂,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如果配上一些高昂的歌曲,特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措施
(一)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核心素養重在培養學生的性格、情感、思維等,其必須建立在音樂課的學習基礎上,音樂欣賞課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的魅力,使學生擁有更多感知音樂作品的機會,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基礎水平、欣賞能力和興趣等,深入到教材中挖掘出核心素養的要素,合理地將學生喜愛的流行元素添加進去。例如《喊鏑歌》是一首經典民謠,歌中演繹了桂江人民拉船上灘時唱出的高昂號子,旋律激昂,表達的是一種喜悅之情,讓欣賞者感到心情愉悅,怡然自得。這個作品,很多演奏家使用多樣樂器把獨特的音色詮釋到歌曲中,增加了很多感人的效果。教師引導學生聆聽歌曲的旋律,鼓勵學生認真辨別各種樂器,以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通過學習音樂課程,學生可以從中陶冶情操,受到熏染,教師合理地將學生喜好的元素添加于作品中,引導學生對教材和經過加工后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感知中辨別、理解音樂作品,感受創作者的心境。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音樂課的欣賞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教授作品的人文價值,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激活他們的創新能力,讓學生以全新的視角感知音樂作品的魅力和內在情感的抒發,獲得更有價值的欣賞體驗。例如,在《采茶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聆聽,用音樂的旋律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因為這個作品離學生的年代比較久遠,教師可以借助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利用視頻的播放還原那個年代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更直觀地欣賞作品。在欣賞的過程中,為了更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作品的內容發散思維,開發自己的聯想力,把故事補充完整,也可以把作品改編為舞臺劇,安排學生表演,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表演出作品中的人物采茶時的心情,通過表演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以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音樂欣賞課堂的教學,教師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能夠對作品進行改編和再創造,這就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表現。
(三)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
音樂作品具有廣泛的傳播路徑,其內容和形式蘊含著豐富情感,它可以讓聆聽者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感知創作者的心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不斷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的作品蘊含著多元的感情和想法,體現了文化的多元化,音樂的教學是為了傳播優秀的文化,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音樂欣賞課教學的重要原動力,教師用作品向學生講解了蘊藏在作品中的多元化情感要素,讓學生深入感知作者的創造旨意和情感表達方式,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例如,在欣賞《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朗讀、合唱或獨唱的方式把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出來。這個作品的旋律緩而慢,感情細膩,具有典型的小清新民歌特點,歌詞的寓意深刻,用擬人的手法描繪出了一幅純潔美麗的春江圖,讓欣賞者感受到春江的柔情似水,獲得了內在的審美感受。與此同時,要讓初中生能夠從音樂欣賞課中得到更多的音樂知識,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之后,鼓勵學生用寫作或口述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想所感描述出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作品。
四、如何將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轉化成音樂素養
(一)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轉化成音樂素養
學生欣賞音樂的方式是聆聽音樂,最終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不只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還需要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水平。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導學生如何鑒賞音樂和評價音樂,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作品旋律之美,最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如此一來,就能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力,把其轉化為音樂素養。音樂是人們表達情感最有力的工具,每一種音樂都有其豐富的情感元素,因此,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學生的音樂欣賞潛能,利用好音樂課堂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進而達到與音樂情感上的共鳴。
(二)通過營造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營造較高的學習氣氛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興趣。在音樂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經典的音樂作品,或是由學生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音樂作品,也可以讓音樂素養高的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給這些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后讓學生對表演進行評價,這樣無疑訓練了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并且,通過課堂上的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音樂作品,對于那些音樂質量不高的作品就可以摒棄了,這樣避免影響學生優秀音樂素養的培養。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音樂作品的藝術鑒賞能力和音樂作品的評價能力,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情感內涵的理解,繼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同時,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當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得到提高以后,教師需要隨時改進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不斷發展。
總而言之,初中的音樂欣賞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實現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想要在音樂欣賞課中培養學生優秀的音樂核心素養,教師的任務艱巨,必須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的核心內容,充分挖掘音樂作品中的核心素養要素,廣泛搭建欣賞音樂作品的互動平臺,讓學生用心感知多元化的音樂,更深層次地理解音樂作品,呈現更多優秀的作品,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和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對音樂課的改進,推動音樂欣賞課教學更加長遠的發展,發揮音樂欣賞課教育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林麗清.核心素養下初中音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學探討[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80-82.
[2]洪瑞珠.踐行核心素養,提升音樂綜合能力:如何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北方音樂,2018(7):186.
[3]張玙.初中音樂課程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北方音樂,2018(20):135-136.
[4]潘少華.做好初中音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工作[J].華夏教師,2018(34):53-5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