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銳
摘 要:數學是初中教學科目之一,也是基礎性的課程,其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首先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提出了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填鴨式”教學讓很多學生喪失了數學學習興趣。新課程標準提出,要不斷改革初中數學教學模式,認清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為提升教學成效服務。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理念。傳統教學理念都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數學知識。由于數學知識跟其他課程知識不同,其知識比較枯燥,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是自己比較“頭疼”的科目,甚至感覺自己就是“跟不上”,自暴自棄。老師也沒有把學生放在教學中心的位置,教學理念有待轉變。[1]其次,教學模式。“灌輸式”教學是很多教師的通病,機械化的“輸送”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打擊,按照同一個標準授課并不能體現因材施教的觀念。我們以課堂導入為例,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基本都是會先回憶上一節課的內容,接著用純理論的方式引入新課,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次,教學評價。傳統的數學教學評價相對比較單一,評價主體的局限性也比較強,沒有重視學習過程,存在很強的主觀性,這樣的教學評價很難客觀的看出知識學習的具體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成效。“統一化”的評價模式不是特別公平,用同一個評價標準來看待學生就難以看出學生的閃光點,還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參與積極性。
二、初中數學教學問題的對策
1.轉變教學觀念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養成自覺學習數學知識的好習慣。比如,可以安排學生課前預習,課下復習,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這要比傳統的灌輸效果強得多。教學觀念的轉變主要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1952年,著名教育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點,到了1998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提出“以學生為中心”建構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的局面,確定了學生在教學中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初中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向以及學習需求等進行數學課程的教學安排,學生變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遇到學習困難的幫助者。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理論,提升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獲得了學習上的成就感,激發了學習積極性。
2.轉變教學方式
首先,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模式屬于現代學習方式的一種,跟傳統的依賴性學習不同,讓學生自信的認為“我能學”。對于初中數學教師來說,要轉變傳統角色地位,變成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與指導者、監督者。在備課階段,要充分結合數學教學的內容,根據具體的知識學習要求來設計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相關問題時,數學教師可以把學習內容設置為“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以及“如何解答二元一次方程”,讓學生知道怎樣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轉化為用一個未知數代替另一個未知數,本質也就是如何解答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可以讓學生針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對感到困惑的部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甚至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辯論。這樣就轉變了師生角色,教師要能夠掌控整個教學過程的推進,通過合理的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分配好每個環節的教學時間與教學方式,從而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自主學習不是說教師可以撒手不管,要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充當教學“助手”的角色,要確保數學教學的連貫性與完整性。當學生討論出現偏差的時候要及時為其解答,成為課堂“信息中心”,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其次,移動教學模式。在信息化社會,初中教學能夠把移動教學當作補充教學,以此來輔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移動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通過移動終端設備軟件進行自主學習,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這樣就能打破學習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達到數學教學課外輔導電子化的目標。[2]比如,運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教師要能夠從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與啟發性的相關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融入到翻轉課堂教學中去,把握細節問題,包括文字、圖片等呈現的順序以及動畫的設置,幻燈片最好只給出簡潔的、圖形化的綱要,然后用語言和豐富的表情、肢體動作去進行解釋,給學生充足的學習和思考、辯論時間,開展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3]
3.轉變評價方式
如前文所述,傳統的教學評價就是以分數確定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沒有把集中評價方式有效的結合在一起。要轉變評價方式,就要認識到傳統評價模式存在的問題,把激勵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結合在一起,可以說考試并不能說明所有的問題。某個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好或許只是某一次發揮不到位,不能因此就斷定這個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要給學生進步的空間,把基礎性評價當作其中的一部分,針對每次的測驗狀況進行分析。教師要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聽課表現,如果學生的表情比較輕松,說明教學方式能夠被其接受,如果學生表情凝重,說明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需要轉變教學模式。總之,要靈活性的選擇評價模式,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中考與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備受學生與家長關注的科目。所以,要認識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能夠轉變教學思想觀念與模式,還要轉變評價方式,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陸德強.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J]. 新課程(中學),2016(7):142.
[2]凌麗清.關于初中數學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1):22.
[3]周浩.嘗試·分享·導學——核心素養觀照下數學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 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教學),2016(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