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華
摘 要:非連續性文本具有突出的實用性和生活聯系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對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其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發展也有重要作用。農村初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現狀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基于此,本文結合非連續性文本的概述,分析目前農村初中“非連續性文本”現狀,并提出農村“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 非連續性文本 閱讀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一、前言
目前農村初中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普遍偏低,難以充分發揮非連續性文本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基于此,需要深入分析農村初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現狀,并結合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采取必要對策積極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以促進農村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非連續性文本概述
所謂非連續性文本,就是由文字、圖片、視頻、音頻、表格及數據等多種元素自由組合構成的多維化、碎片化以及直觀化的文本形式,具有概括性強、簡單直觀和易于比較等特點。生活導航中的票據、產品說明書、圖標以及海報等都屬于非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具有突出的實用性,講求在閱讀中快速獲取大量有效信息,閱讀效率較高,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人們所必備的一種重要閱讀能力[1]。初中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需要及時有效的培養其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以有效發展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立體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在未來成長中能快速適應現代化信息社會。
三、農村初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現狀
目前農村初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分別是思想觀念的束縛和條件資源的局限性。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很多地區的學校教學觀念都發生了重要改變,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進,但是很多農村地區的教學依舊以應試教育為主流教學模式,由于非連續性文本大多屬于教材中的閱讀篇目,不是中考必考范圍,所以很多語文教師并不重視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甚至一些教師直接跳過相關內容不進行講授。受到教學資源的限制,很多農村初中教師綜合素質都參差不齊,教學思想比較傳統,依舊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沒有深度認識新課程標準,也不主動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缺乏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意識。同時,很多農村學生家長思維比較落后,覺得非連續性文本屬于閑書,不利于學習,不支持學生閱讀相關文本。另外,農村初中受到經濟條件限制,在圖書建設方面比較落后,缺乏充足的圖書資源支持,有限的圖書資源管理也不夠規范,很少全面對學生開放,導致學生嚴重缺乏閱讀資源,難以有效培養自身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
四、農村初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
1.重視提取有用閱讀信息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和素質教育有直接關系,積極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能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現實生活,具備生活必備閱讀能力。非連續性文本具有突出的實用性,學生進行相關文本閱讀過程中,需要積極進行有用信息的提取。同時,非連續性文本還具有多樣性、分散性和隱蔽性等特征,需要學生在閱讀非連續性文本之后,結合閱讀目標,通過辯證思維和有效分析方法尋找文本當中的有效信息與內容。比如非連續性文本“名家書法欣賞”中,就在文字介紹中插入了一些名家事跡,以幫助學生對書法藝術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學生在對這篇文本進行閱讀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合理提取文本中的關鍵句子和詞組,通過掌握關鍵信息以了解整體文章的綜合走向和深刻內涵。
2.強化綜合性閱讀
由于非連續性文本具有突出的分散性、多層次和多角度的特點,需要學生在閱讀中具備較強的歸納能力與概括能力,同時要運用邏輯思維從開放性材料當中進行文本主題的總結。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閱讀能力,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總結并概括文本內容,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一定思考空間與發揮余地,極大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當中,培養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的信息處理、信息整合和信息應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對比語文和歷史兩學科相應課本出版說明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并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兩學科共同點進行收集與整理,之后要求其根據說明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假設自己要出版一本書,進行出版說明的撰寫,以增進其歸納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還能提升學生應用寫作能力。
3.從教材閱讀內容延伸到課外閱讀
農村初中要有效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需要以課堂語文教學為主,適當延伸課外閱讀。當前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很多漢語詞類表、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口語交際以及欣賞等多種非連續性文本內容,而課文中的注釋以及插圖等也都屬于非連續性文本資源,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需求,引導學生全面閱讀相關文本。同時,要在課外積極拓展生活中的非連續性文本資源,比如產品說明書、墻體廣告、宣傳櫥窗、廟會文藝匯演等都能有效補充非連續性文本閱讀[2]。學生在課上課下多方面接觸非連續性文本過程中,能全面增加閱讀量,并逐步提高閱讀應用能力,實現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
五、結束語
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非連續性文本是一個薄弱環節,受到思想觀念和條件資源等方面的限制,很難有效培養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基于此,需要深入研究農村初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現狀,加強資源整合,轉變教育理念,充分采取多種措施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以此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張來芳.基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培養微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3):26-26.
[2]黎詠梅.打通語文課堂和生活之間的通道——培養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17(3):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