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斌
摘 要: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有諸多困難或存在一定問題,有較大一部分“學困生”。關于這個話題,本文想圍繞學困生的許多問題進行剖析研究,分析學習數學困難的形成原因,以期找到數學學習的方法途徑,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 轉化策落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43-001
在教學工作中,學生千差萬別,有學習認真成績優秀生,也有學困生。現在很多教師常常為學困生的問題而犯愁。在當今國家提出的“面向全體”的素質教育中,面對不同的學生,都要平等對待,一視同仁。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那樣,要“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
一、學困生的主要表現
1.缺乏自信心
他們一般表現遇事畏縮,不敢在課堂上發言,害怕上課、作業,畏懼考試。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不愿和其他同學交往,長期以來他們造就了一種悲觀情緒,形成了自卑心理。黨相波在《數學學困生的特點類型及教育對策》一文中寫道:“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更易產生畏懼或自暴自棄,最終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學習便不能不斷進步。”最后一事無成。
2.學習缺乏熱情和毅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與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是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再加上學習數學本身是枯燥的,使一些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因而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解題過程沒有步驟,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總是漫不經心,缺乏學習數學的熱情。
3.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林勇強在《學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說:“他們有一種應付的心理,常常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按時完成,遲到、早退、曠課習以為常,紀律比較散漫,無所事事,臨時抱佛腳,應付學習和考試,他認為上學是在給父母和老師上的。”課堂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速度太慢,正確率較低,寫字馬虎,不工整。
二、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學困生的基礎知識,使其打下堅實的根基,激發學困生的內在動機,引發對學習的興趣,適應教學與學習的環境,從而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果。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信心
林海亮在《教育心理學》中說:“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產生的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原動力,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進取,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我在教學“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我編了一個小故事,老牛過生日,小牛黃黃和花花一起去給外婆慶祝生日。它們來到超市,黃黃買了28元禮品,花花用去了35元。到了外婆家,表哥白白逗它們說:“誰的禮物錢數字大誰就先進屋。”小牛黃黃和花花都還沒有學過比較兩位數的大小不知道怎么辦。小朋友,你們能幫幫黃黃和花花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誰都想幫助黃黃和花花。通過這樣去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對于那些學困生更是如此。
2.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
學困生更需要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稱贊。平時學習中,對于學困生的教育應以表揚為主,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教師也應加以肯定,使他們感受得到老師對他們的殷切期望,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我,重拾信心,增強上進的勇氣。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感受到進步的喜悅。
在一次升旗儀式上,學校以我校一個王同學的案例為典型。王同學剛轉入我校時,在第一次數學測驗中,只考了30多分,經過一年的努力,她數學學習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在期末考試中考了91分的好成績。升旗儀式上她生動地講述了自己的不懈努力與追求,使同學們懂得人人都能夠轉化,懂得轉化不僅僅要靠老師、同學的幫忙,更需要自身的努力與毅力。
幾年來,我們堅持將塑造人格、培養潛力、啟迪智慧作為轉變學習困難學生的重要使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3.增進家校配合,共同促轉
孫媛老師在《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學效應》中說:“后進生是學校中的弱勢群體,在現實的學校教育活動中常常受到忽視。在教育工作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對于學困生來說,要想較快進步,自然要付出的更多。多利用家訪、電訪等手段,經常與家長聯系,多找些學生的進步方面和家長共勉,增進家長與學生的信心。只有學校與家長配合緊密,共同努力,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才能取得很好效果。
例如我班的張梓彤同學是個特困生,家長因為望女成鳳,給她報了幾個輔導班,孩子一直有抵觸情緒。了解情況后,我與家長溝通后建議家長,先別急于報各類輔導班,尤其是奧數班,孩子學起來有難度。在課堂上我常提問他,選取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一旦回答正確就給予鼓勵。經過一段時間,她比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
總而言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長期而又復雜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的開拓探索前進,不斷完善、提高,唯有此,才能全面抓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所以,我會把學困生的轉化過工作堅持下去,并努力做好它。只要我們老師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關愛,他們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林海亮,楊光海.教育心理學——為了學和教的心理學[M] 第一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83
[2]孫媛.教師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學效應[M]第一版,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43
[3]林勇強.學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J]廣西教育院報,2004(增刊):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