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冬
摘 要:句容市下蜀中心小學在9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逐步確立了“構建適宜生命和諧成長的教育生態”這一辦學理念,本文從“學校文化”“教育行為”“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學校辦學理念的架構與實踐思考。
關鍵詞:學校文化; 合的教育;? 教育行為
中圖分類號:G63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53-001
一條正確的道路、一種正確的思想、一個恰當的方法,無不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教育者要把學生放在首位,一步一個腳印,用適合的教育,觀照細節,成就師生生命成長。
一、教育是“心靈的轉向”,需要用適合的精神文化浸潤生命底色
學校文化如空氣浸潤著生命,讓師生得到潤澤與滋養,我們提出“構建適宜生命和諧成長的教育生態”的辦學理念。我校以“厚德至善、立己達人”為校訓,旨在喚醒師生內在的生命自覺,引導師生以德修身,以文化心,臻于至善,追求上善若水的崇高境界,以達到成就自己、兼濟他人與社會的目的。
我校堅持德育為首,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內涵建設、學校德育的根本任務。
首先我們把德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從傳統文化學習出發,開設國學課,開展詩詞進校園、篆刻等活動,建立精致的國學堂,讓孩子從傳統文化經典中學習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的品格,把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做人相結合,讓現代的學生做一個有根的人。
其次,建立“以人為本、全員參與、自主管理”的管理體系。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從一件件小事入手,落實學生的養成教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建好“心靈氧吧”咨詢室,為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護航。
最后,以少先隊活動為主陣地,以中華傳統節日為抓手,有效實施節日與德育主題的“雙向驅動”式德育體系,月月有主題,月月有活動,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心理,通過活動,努力創新,做出品牌,做出特色,讓不同年級的孩子參與適合的活動,成為學生成長的印記。
二、教育是“未來的塑造”,需要用適合的教育教學實踐成就生命成長
(一)我們的校園是安靜的,這里正積蓄著生長的力量
我校自2005年11月開展了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至今已有十余年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在經典誦讀的路上,用經典裝點孩子的童年,引導學生與書為友,明書中之道,悟讀書之法,品讀書之趣。
1.創設“宜人”書香校園,營造誦讀氛圍。讓校園里的每一處、每一景都充滿文化意韻,為孩子們提供了鮮活而富有美感的閱讀環境。我們建立以“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家庭小書屋”為主體的三級閱讀庫。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全天對師生開放,環境優雅、舒適。班級圖書角由學生推薦的好書組成,班級間圖書漂流擴展書源。家庭小書房則是號召孩子們按照低年級不少于150冊、中年級不少于200冊、高年級不少于250冊目標建立的。一系列的舉措奠定了“用經典啟迪智慧,用經典潤澤人生”美好愿景的基石。
2.踐行“宜生”的教育主張,推進誦讀進程,彰顯誦讀魅力。學校實施的新一輪三年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宜生”這一教育主張,即以生為本,辦適宜學生的教育,辦適宜成長的教育。這一教育主張也落實在經典誦讀的進程中。
在合適的時間里誦讀經典,早晨國學誦讀課,就餐放學行進途中,都能聽到孩子們瑯瑯童聲,孩子們用童聲喚醒漢字,喚醒生命的記憶和由記憶激蕩的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用合適的教材學習經典。我校自編校本教材,推薦優秀讀物,并輔之以保障落實的閱讀建議,細化到每日、每周、每月誦讀內容,加以落實;用合適的方法傳授經典,自主閱讀課、讀書匯報課、好書共享課、好書鑒賞課以及陽光誦讀等課型精彩紛呈,還有一天一句格言警句,一周一篇經典美文,一月一次讀書交流,一學期一次成果展示會,一年一個讀書節,“熟讀成誦,漸得漸悟”,激發了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效率,促進了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用合適的制度保障誦讀,學校建章立制,每學期評選一次經典誦讀之星、假期閱讀之星,學校每年評選書香家庭,營造全員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閱讀氛圍;在合適的平臺上展示誦讀。教室板報是每個孩子展示讀書成果的天地;學校校刊、廣播站是學生展示閱讀心得的窗口;每年一次的讀書節是學生誦讀成果展示的盛大舞臺。
(二)我們的校園是熱鬧的,這里蓬勃著成長的力量
1.借力揚帆,培植學校特色新亮點。我校是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我們提出了“以小足球為龍頭,帶動學校特色發展,創設學校特色建設新亮點”的特色建設思路,小小足球成了孩子們的新朋友,蜀小“校長杯”足球聯賽,讓校園足球活動達到高潮。小小足球活動在全體師生的關注下轟轟烈烈地開展著,師生齊上陣,人人在足球活動中體驗快樂,健康成長。
2.因材施教,顯現生命多樣化。“人皆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師的優勢特長,基于需求開展社團建設工程,我校有足球、篆刻、書畫、花樣跳繩、機器人等16個校級社團和20個經典誦讀班級社團。社團活動中推出的特色主題課程讓學生的學校學習與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讓學有特長與學有所愛的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地方與時間。
三、教育是“責任與擔當”,需要用適合的發展平臺成就專業成長
打造“宜學”課堂,要有“宜教”教師。讓教師適教,就要創造條件,提供平臺,讓教師獲得最大程度的成長,進而滿足學生對課堂的需求。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是實施適合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一是打造幸福教師團隊。教師有幸福感是實現教育本質的需要,而具備職業幸福感的教師,才是真正幸福的教師。秉承這種理念,學校向全體教師公開承諾,只要是為了教師的發展、只要是對老師專業成長有利的事情,學校會不遺余力地支持。專業引領與人文關懷的相結合,讓老師們感受到,蜀小不僅是成長的搖籃,也是溫暖的家園。二是重視青年教師培養。通過成立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發揮集體的力量,提要求,帶著學,推向前,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激起他們工作的潛能;重視骨干教師梯隊培養,高要求,加壓力,建平臺,打造一支敬業精業、篤學善教、寧靜致遠的骨干教師隊伍。
直木造梁,彎木造犁,像設計最佳路徑那樣設計學校活動,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教育價值取向,因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