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數學教學不只是要教會幼兒簡單的數理知識,應當誘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把愉悅情感,激發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幼兒獲取數學感性經驗。幼兒園數學玩教具是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前提與物質條件,也是幼兒進行知識探究的重要橋梁,所以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應當圍繞自制教具以及活動目標,結合具體問題與生活實際,引導幼兒自制玩教具,確保材料的安全衛生與一物多用,從而激發幼兒的數學知識探究欲望。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闡述,自制玩教具在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希冀有效提高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自制玩教具;數學;教學活動;幼兒;創新教學
一、 引言
數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幼兒園進行數學教學,應當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愉悅情感,逐漸培養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對于幼兒而言,抽象知識的理解以及定律性質的認識,都必須通過動手實踐才能夠了解掌握。自制玩教具是幼兒階段數學教學手段的,最優選擇,教師引導幼兒制作玩教具時,應當鼓勵幼兒積極踴躍地參與,切實提高自制玩教具的探索性與可操作性。為了激發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幼兒創設更加適宜的玩教具與學習范圍,才能夠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學習興趣。由此可以看出,數學玩教具是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前提與物質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引導幼兒自制玩教具,切實提高幼兒的數學活動參與積極性。
二、 圍繞數學活動目標,選取恰當的教具
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傳授知識,而是激勵、喚醒、鼓舞幼兒。再加之幼兒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興趣愛好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年齡段,也會因為性格差異,或者是性別差異出現,對玩教具的選擇傾向不同,所以應當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發展需求以及幼兒的興趣,有效創設適合幼兒的玩教具,在數學集體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完善修改,充分發揮玩教具的作用與功能,將數學教學目標與幼兒的興趣點有效結合,才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不斷的學習與發展。所以在數學集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由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換為操作式教學,鼓勵幼兒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從活動中感受知識,從而了解數學知識結構以及實驗結果,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幼兒制作適合幼兒年齡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的玩教具,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與習慣。通過舉辦幼兒數學操作活動,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數學材料,才能夠激發幼兒參與操作的興趣,決定著幼兒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例如,在分類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以形狀分類,教具,可以改為不同形狀同顏色的圖片。也可以引導幼兒以顏色進行分類,為幼兒設計出同一形狀顏色不同的卡片作為教具。學習數的組成時可以為幼兒設計材料,具體的食物是糖果,再準備一些畫著糖果的圖片,然后讓幼兒分糖果,在分糖果的圖片中找出分合情況,應用數學卡片擺出分合結果,然后引導幼兒記錄在本子上。教師提供的操作材料不必是一樣的,可以是不相同的,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夠感覺奇妙的多彩。
三、 結合實際問題,自制玩教具
由于數學教學的內容與目標有所不同,幼兒的個性也有所差異,所以教師應當確保數學教學靈活多樣,有助于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激發幼兒的思維力與想象力,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和引導的方式,指導幼兒勇于探索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勇氣,可以應用實物教具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例如制作數學智力活動操作臺,可以投放入區角,供幼兒實踐操作,也可以作為教師活動中的教具。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幼兒認識高、矮、大、小、多、少,并且認識排序20以內的數,雖然采用機械式教學方式也能夠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卻難以調動幼兒的思維,幼兒也并不能夠了解數的具體含義。教師可以在數學操作臺上,巧妙的剪貼,演示動物圖片,引導幼兒在進行敘述練習時使用,可以將兩只小狗送到第三層樓,從右往左數,第二家等等,制作數量不同的動物卡片,大小不一的水果卡片,高矮不同的樓房卡片等,引導幼兒說出某一動物處于第幾個,了解數的具體概念,然后在變動動物的位置,讓幼兒判斷原來的位置變化。圖片形象生動,并且方便,移動,符合幼兒的形象思維,在移動過程中也能夠打破幼兒傳統單一的思維模式,使幼兒看動物在不同位置代表的不同數字,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思維靈活能力。
四、 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幼兒自制玩教具
在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數學教學目標,采用啟發式或發現式、教學方式,引導幼兒自制玩教具,幼兒也能夠十分高興地投入到數學活動探索中,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三者以上的比較和測量時,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合適的物體當教具,例如:用筆測量杯子和瓶子的高度,引導幼兒畫日歷或時鐘,感知時間特性,可以讓幼兒運用橡皮泥,在具體活動中感受到幾何體的守恒與特征,在折紙中感受體驗圖形的變換,在粘貼與涂色中了解形體分割與分份等。經過一系列的操作后,再要求幼兒講述具體的操作過程與得出的結果,使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能夠獲得系統化知識,提高數學知識認知。
五、 材料確保安全衛生,可以一物多用
教師應當科學合理的選配教具,選擇一種材料,具有多種用途的教具,例如幼兒經常玩耍的套桶,可以將套桶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引導幼兒學習排序。例如數字卡片,可以將卡片由小到大的順序放入排列的套筒內,然后要求幼兒根據教師的拍手次數,選出套桶內的數字卡片,套桶與數字卡片成為幼兒認識數字的材料,也能夠充分發揮日常生活中常用物件的使用中。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好奇心與想象力能夠驅使幼兒進行主動學習,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教師應當寓教于樂,利用游戲和玩具,引導幼兒積極踴躍地參與數學活動。通過提供科學合理的數學教具,激發幼兒的參與操作興趣,有助于提高數學活動效果,使幼兒在應用過程中輕松自主的掌握知識,潛移默化的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從而喜歡上數學學習,也能夠在原有的數學基礎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郝素蘭.讓自制玩教具從“好看”到“好玩”[J].幼兒教育,2008(6).
[2]吳玲,王童娟.關于自制玩教具在數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J].學前教育研究,2005(7):44-46.
[3]劉焱.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活動的數學意義、指導思想和評價標準[J].學前教育研究,2007(9):26-32.
作者簡介:
王宏霞,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