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伉巹
摘 要:特殊教育板塊里的啟智音樂教育,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的內容與形式、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等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使音樂課能在充分體現音樂藝術特征的前提下,發揮音樂教學在開發啟智學生潛能、補償學生缺陷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和手段,真正調動智障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關鍵詞:新課標背景;特殊教育啟智音樂;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7-29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1-0096-02
音樂學提出音樂有助于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協調發展,對智障兒童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音樂能夠刺激大腦皮層的活動,促進兒童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教師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在音樂的引導下能使智障兒童盡可能地恢復正常并適應社會。
一、運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的實施建議,對啟智班級進行教學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提出了實施建議,并重點涉及教學中應該注重的問題。開展啟智兒童的教學,先要在教學內容、教材、教學環境上進行特殊的規劃,內容不能復雜深奧,要以培養智障兒童的興趣為前提,盡量提升他們在社會中的價值。在啟智班級的教學中,要制定相應的教材,首先要適當降低難度。其次要增加教材的靈活性,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能接受的材料。這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還使教師能更好制定教學計劃。再次要加強趣味性,充分照顧他們的心理發展,在趣味中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最后要利用課程性質中的“人文性”,多編寫表達情感的音樂教材,加入人文關懷,讓他們充分體會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課程上,要合理編排,加入游戲的設置,讓學生邊學邊玩邊鍛煉,達到各方面能力的協調發展和逐步提高。通過這些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運用音樂教學的特殊性、審美性,激發啟智兒童對音樂的興趣
啟智兒童雖然在智力方面不如普通學生,但是他們和普通學生一樣喜歡唱歌、跳舞,聽到優美的音樂也會隨之律動,聽到憂傷的旋律也會黯然落淚。在這種情形下,他們的思維是很活躍的,這也是激發他們興趣的最佳時期。這時便可以利用音樂的審美價值,包括美妙的音樂、如歌的旋律、富有律動的節拍等,讓他們進入音樂,與教師一起互動,在唱跳中學習,在學習中感知音樂,培養對音樂的興趣。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理念就有“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音樂是每一個學生與生俱來的感受,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關注到每個啟智兒童的個性,興趣是他們學習的基本動力,是其感知音樂、豐富人生的前提。
音樂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真實感受,教師在實踐中必須注重個性的發展,要針對每個啟智兒童的不同層次和能力來進行教學,在慢慢滲透中培養啟智兒童的音樂興趣,讓他們具備最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不要過多要求他們能夠學到多少知識,而是要將豐富他們的審美情感體驗擺在第一位,將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滲透于音樂審美體驗之中,使他們在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中充分感受到音樂美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習的興趣。
三、運用音樂教學過程與方法以及互動平臺培養啟智兒童的參與能力
《標準》對課程內容里關于音樂教學過程與方法也進行了描述,明確要求讓學生通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這五個方面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要求教師明確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教師并非是三尺講臺上的“發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思維的啟發者,教師要與學生互動,為學生創造平等合作的學習氛圍。在啟智兒童的教育里,不要告訴他們是在學習,或者要求他們必須做到什么,而是要讓學生覺得音樂是放松的、令人愉悅的。并帶動學生親身體驗音樂,使他們有一天能夠自主即興表演,同時加強師生合作,充分利用他們對教師的完全信任和模仿來培養參與能力,從而進一步感知音樂的魅力。師生合作也是《標準》對教學實施的重大建議之一。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四點也同樣適用于當今的特殊教育,現代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溝通,要讓學生們互相認識體驗、互相欣賞、互相學習,培養他們的情感價值觀,使其學會在社會中共同發展進步,在社會中奉獻自己的力量。
四、通過提升特殊音樂教師的素質,來指導啟智兒童的教學
教師在成長的路上給學生以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而特殊教育體系里的音樂教師除了要具備普通教師應有的素質,還要具有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識,比如音樂治療、音樂康復和音樂心理學等。這樣才能將音樂與特殊教育教學有機融合,才能真正做到教育與康復的雙贏。作為一名啟智教育的音樂教師,筆者要做到的不僅僅要教給學生音樂知識,更多的應培養其生活自理的能力。由于啟智兒童在行動力上的缺乏,需要教師們用大量的耐心和愛來澆灌這些殘缺的花骨朵,陪伴他們成長,溫暖他們的內心。教師必須細心觀察到每一個學生的變化,并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關注和教育,當然包括啟智兒童的心理建設和心理治療。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崇高的職業,就應時刻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這份愛的事業。此外,教師的專業音樂素養必須過關,要用自己專業的音樂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啟智兒童,讓他們慢慢在音樂中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五、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加強啟智教育的音樂教學
《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提到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到要配置音樂專用教室、專用設備、專用器材以及多媒體教室、在圖書館建立專門的音樂閱覽室等。特殊教育更是如此,要有特殊的教育資源,需要學校教師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教育資源,善于利用地方殘聯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更好地幫助啟智兒童理解和記憶。不過當今社會,首先師資難以保證,因為很多人不愿意從事特殊教育,認為這個職業很辛苦,沒有發展潛力,這要求社會加強對教師關于愛的教育;其次場地難以保證,大多數空間更愿意被開發為房地產,用作賺錢的工具,很難被考慮用于教育設施,特別是在農村,特教資源更是缺乏;再次經費難以落實,這要求國家加大對特殊教育的重視,投入資金來改善特殊學校教育的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舒適的環境里學習和成長,讓這些學生們得到最真切的愛。
音樂是一種文化,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海頓曾說過:“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蓖ㄟ^研究得知啟智兒童對音樂有著特殊的喜愛,所以,教師要根據《標準》中關于音樂課程各方面的標準來制訂啟智兒童音樂教育的計劃,解決存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促進啟智兒童情感與智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楚雪.淺談如何把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運用到培智班的教學[J].中國農村教育,2017(3):59-60.
[2]孫曉燁,徐紅艷.“國培計劃”小學音樂課程建設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7(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