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性日漸提高,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其中符合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晝夜長短與四級長短”“中國自然環境”“我國的湖泊與河流”三個案例的分析,充分說明信息技術對于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將二者進行有效整合的具體方法,以期為我國地理教學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現代信息技術;初中地理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當下初中教育教學領域的重點話題。地理教學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必須結合時代發展步伐,轉變傳統教學思想和理念,將具有多方面優勢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應用其中。
一、將靜態圖像轉化為動態圖像,展現真實地理情況.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原本靜止的文本信息轉化為按照特定規律運動的動態圖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控制圖像的顏色,也可以控制圖像的運動速度,為學生展現出行云流水一般的真實地理場景。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實際教學中,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和環境,還能夠將無聲的畫面變成有聲有色的動畫形式,進而大幅調動初中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對地理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地理現象、地理問題的獨自思考,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晝夜長短與四級長短”這一地理現象時,空間和時間的變化相對較大,對于年齡尚小的初中生而言理解起來較為抽象復雜。因此,教師應用帶有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圈以及赤道的示意圖,并且在圖中自主加入太陽照射的光纖,用太陽照射背面的陰影區域表示夜半球。教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該圖像編人固定程序,使其生成能夠自行運動和控制的Flash動畫,在上課期間應用多媒體信息設備向學生展示太陽直射區域由北半球的北回歸線逐漸向南部遷移的過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北半球中午太陽高度變化,白晝時間不斷縮減,北極圈極晝區域逐漸縮小的現象。反之,南半球則與之相反,在太陽直射區域不斷向南部遷移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北極圈的極夜現象,以及北半球白天時間的長短。進而將地球運行軌道、公轉自轉、運行方向以及太陽直射區域的偏移、四季變化、晝夜長短變化等多種地理現象,以Flash動態畫面的形式完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更加直觀地對平時難以觀測到的自然景觀進行仔細觀察,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理論教學帶來的種種弊端,通過視覺的沖擊、頭腦的沖擊大幅加深學生對該地理現象的印象。由此可見,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初中地理課程,能夠使原本枯燥無味、抽象復雜的地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快樂的學習。
二、展示地理現象演變過程,使教學重點與學習難點變得更加直觀
初中生大腦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空間感相對成年人較低,大量學生對宏觀層面的地理空間難以進行深入了解,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在上課的過程中,時常由于看不見、聽不見的地理現象,而產生理解不透、感知較淺、難以想象等問題,不僅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難以提高,而且將對教師的教授效果造成一些影響。然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教學,則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將種種地理事物演示出來,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想象和感知,從根本上降低學習難度。教師在上課前,將教材中繁瑣復雜的理論知識變化為計算機課件,在向學生展示的過程中,還能夠針對畫面中的現象向學生進行提問;在涉及地理現象各個要素之間聯系時,能夠應用該教學模式將這些要素彼此之間的關聯、作用等學生需要掌握的學習難點和重點緊密集中在一起,繼而使此類問題迎刃而解。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中國自然環境”這一地理教學內容時,我國不同地區降水的主要成因、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雨帶的移動規律等地理問題是學生普遍難以理解的教學難點。然而,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以動畫的形式將其加以充分演示,改變傳統教師口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大幅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能使難度較高的問題變得可視化和淺表化。再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我國的湖泊與河流”這一地理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湖泊的分布特點、河流水位流量等要素之間的變化,通過單純的教師口述學生依然難以理解,但只要利用現代信息教學模式,通過立體圖像、動態圖像展示給學生,學生便能夠輕易掌握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和涉及的地理規律。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多媒體、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入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領域無不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使學生能夠更加快速適應當代信息飛速更新、人才競爭不斷向白熱化發展的社會,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進而符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迫切要求。這種近年來逐漸興起和完善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原本抽象復雜的地理現象變得淺顯易懂,而且能夠大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種種缺陷和不足,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于連之.淺談信息技術促進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27):161.
[2]張樂安.多媒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研究[J].商,2014(6):246.
[3]劉銳.淺析初中地理教學運用微型翻轉課堂的意義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5):139.
作者簡介:劉萍(1977.10-),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安徽合肥,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學,單位: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