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菊根
摘要: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初中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應在現有基礎上謀求教學成果的優化。基于此,以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的不足作為切入點予以簡述,再以此為基礎,重點分析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方式,給出生活現象切入法、豐富知識傳遞方式等內容,服務于后續工作。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生物;學習興趣;生活現象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學習的意愿,使其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就初中生物教學而言,因知識內容較為多樣、復雜,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偏大,難以實現知識的完全吸收和掌握,這為生活化教學的應用提供了空間。
一、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的不足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極為普遍,一方面,初中生物并非應試科目,學生和學校對其重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生物學知識龐雜,學生在主要科目學習壓力的影響下,很難抽出精力進行生物學學習,這使得初中生物教學成果難以保證。研究人員在文獻中發現,約有80%的城鎮中學學生表示不會專門抽出時間進行生物學學習,農村中學中,這一比例也在60%左右[1]。
(二)知識傳遞方式抽象
知識傳遞方式,是教學方式的具體化表現,是指教師以何種方式將知識有效展示、傳遞給學生。在研究人員的分析中,目前大部分城鎮初中已經初步實現了多媒體設備的普及,但在知識傳遞過程中,僅將教材內容做“數字化”處理,并未給予根本革新。農村初中受限于辦學條件,依然以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知識傳遞,知識理論化較為晦澀難懂,教學成果難以保證[2]。
(三)知識遺忘情況普遍
知識遺忘情況廣泛存在于各地初中的生物教學工作中,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興趣不高,也不愿花費過多精力進行非應試科目的學習,相當一部分知識在課堂傳遞后很快被學生遺忘。如針對人體血液循環進行的教學,學生可能在課堂階段掌握了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的功能,在缺乏有效復習的情況下,次日知識已經混淆,后續學習更是無從談起。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一)生活現象切入法
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意愿。就初中生物教學而言,可采用生活現象切入法,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直到其掌握知識內容。如教師可以在“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相關知識教學中設定引導問題“同學們,為什么成年人肥胖率高,未成年人肥胖率低?”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知識儲備展開討論,5分鐘后,教師中止討論,引入代謝知識、細胞分裂知識、營養需求知識等內容,使學生形成對問題的基本理解,之后選取“細胞的分裂與分化”作為重點,逐步進行知識傳遞。因肥胖問題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且初中生的審美觀也與之密切相關,以肥胖現象引發討論、引導教學,可有效保證學生對知識的關注度,并自然過渡到“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知識內容中。而代謝相關知識和營養需求知識的滲透,也能為后續“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交換”“人體內的廢物排人環境”教學打下基礎。
(二)豐富知識傳遞方式
知識傳遞方式的豐富化,主要借助各類現代化技術和設備進行。如教學內容為“植物的光合作用”,相關知識在生活中極為常見,但觀察上存在困難,且植物生長周期緩慢,學生無法長時間進行觀察。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該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教師可在進人課堂階段后,通過計算機獲取植物光合作用的視頻或動態圖,直觀呈現給學生,在加速模式下,學生可快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作用以及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完成知識傳遞后,為保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成效,教師可要求學生選取一種生活中的常見植物,簡述其光合作用的原理。在此模式下,建議對學生進行分組,以5~8名學生為一組,每組選取一種植物,講述生活中觀察所獲,教師借此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指出其中的錯誤,借助新方式、新模式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三)加強課堂內外連接緊密性
課堂內外的緊密連接,是生活化教學的顯著特點和優勢,強調生活和學習的相互融合,提升知識掌握的深度,也提升知識運用的能力。就初中生物教學而言,課堂內外的連接可借助兩個方式開展,一是教學的遠程化,二是長期性項目學習。教學遠程化,是指教師通過智能手機、計算機等與學生建立遠程連接,并發送與生物學相關的信息、資料供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翻轉課堂以及微課等模式均在此列,教師可酌情選用。長期性項目學習,建議以一個學期為周期,教師給出若干題目,如“植物種子的萌發到開花結果”“環境的惡化”“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等,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研究項目選取。教師每兩周要求小組提交一次研究進度報告,期末進行匯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求教師擬定的題目與生活存在直接關聯,且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獲取對應信息,包括環境惡化、生物繁衍等行為和現象的簡單研究等。緊密的課堂內外連接,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思索,提升知識吸收效果和求知欲,為其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學的優化具有較高的可行性,生活化教學的作用也應得到更多重視。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知識傳遞方式抽象等問題困擾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工作。為求予以改善,可在后續工作中重視生活化教學理念運用,采用生活現象切入法,豐富知識傳遞方式,緊密實現課堂內外連接,綜合改善教學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1]韓旭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147,149.
[2]楊思平.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1):106-107.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