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宏
摘要:新形勢下,毋庸諱言,傳統經典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每一部作品當中,都蘊含著一些不合時宜的糟粕,這些糟粕雜揉在人文的思想和情感的思辨當中。思辨性閱讀的一個重要外顯特征,是讓閱讀者可以從發聲的誦讀轉變為靜默的用眼、用腦思考。傳承古詩當中的傳統文化精髓,教師需要加強指導,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古詩的韻律,并在思辨當中感受古詩的意味。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接受藝術熏陶。
關鍵詞:古詩教學;吟誦思辨;演繹
一、問題的提出
從一定的程度上看,通過吟誦或吟唱來閱讀經典的方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使用聲音的效果,讓自己與現實暫時分離開,將自己的靈魂投身到經典的世界當中。在古詩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說當下屬于一個急功近利、俘躁膚淺的現實,那么古詩文的吟誦就可以在經典的引領下,將現實拋棄在腦后,投身到原汁原味的古詩文世界當中。思辨性閱讀的一個重要外顯特征,辨性閱讀的內在特征相當復雜。小學語文教材當中,選編的一些經典的古詩文,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的文題產生學習的興趣,之后,接受傳統的文化,甚至還可以使用思辨的方式,對經典的觀點提出一些顛覆性的見解[1],明確意識到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的根本差異。以上的問題,就成為了語文教師需要研究的對象,根據古詩教學的吟誦思辨與演繹,提出合理化的路徑和策略。因此,在這里就需要讓學生在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韻律,在思辨中體會古詩的精妙,在演繹中感悟古詩的意味。
二、古詩教學中的吟誦思辨與演繹
(一)在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韻律
古詩也屬于經典的一部分。一般情況下,古詩文的字數比較整齊,并且讀起來也帶有很強的節奏感。因此,語文教師在古詩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先從韻律開始,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讓學生在適當的停頓閱讀、節奏閱讀、韻味閱讀的過程中,使用朗讀或者是吟誦的方式,感受到詩歌中的韻律感,還有詩歌當中的音樂美。在學生第一次讀一首古詩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可能對古詩的含義并不是十分地理解,但是在吟誦的過程中,就可以感受到節奏上的引導。在這樣的節奏引導下,感受對應的節奏感。在韻律的感受之前,首先需要學生學會斷句,斷句完成之后,就可以根據聲調讀出平仄的感覺來。在這里,根據自身的認識認為需要先讓學生吟誦詩句當中的停頓,之后就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實現平仄的吟誦。例如:在學習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時候,就可以先引導學生讀出停頓[2]。如,在讀“黑云翻墨未遮山”這句,讀到“黑云翻墨”的時候,就需要停頓一次,之后“未遮山”需要連在一起讀。另外,句子和句子之間的停頓比句子當中詞語之間的停頓需要略長一些。在這樣反復的練習之后,學生就會對詩歌的節奏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隨著學生對古詩思想情感的深入,吟誦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對應的韻味。在平仄的變音過程中,使用語音忽長忽短的轉變,感受到古詩的趣味性,理解真實的情感,感受古詩背景下的意象。本詩當中,“墨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風來”等語,全部屬于暴雨前的感受,給人一種急促的感覺,但是到了“望湖樓下水如天”的時候,就給人一種舒緩的感覺。在對比當中,學生就可以根據節奏,將節奏和停頓變化、景色的變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沉醉其中,感受魅力。
(二)在思辨中體會古詩的精妙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古詩當中的語言相比都比較的精煉,語言的結構,對于學生來講屬于一種有效的牽引。古詩當中所呈現的內容或者是情感,會給學生一種距離感,展現多元化的狀態。但是根據古詩的特征,引導學生使用思辨的方式,就可以將古詩的精妙展現出來。對難點的理解形成沖擊,對思維的碰撞產生默契。例如:在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難點,通過設置問題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送別的時間和地點,使用荷花展現送別的友誼[3]。一般的情況下,由于學生的年齡、閱歷、閱讀量等都不夠,對古詩存在很多疑問,但是思辨的方式,就可以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三)演繹中感悟古詩的意味
一般情況下,古詩字數不多,但是可以將人物、內容、情節全部展現出來。讓學生在故事當中,感受傳達的韻味,展現主要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山行》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行蹤,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欣賞美景的時候,吟誦詩句,增加領悟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古詩教學的過程,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可以接受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的熏陶當中,感受古詩的特點。將古詩與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產生自身獨到的見解。另外,吟誦的思辨與演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還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展開一個細節描述,分析復雜的關系,在吟誦當中,走向思辨的堅實之路。
參考文獻:
[1]劉平.在思辮性話題中提升核心素養:“矛斗分析法”教學案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31).
[2]王靜.學會思辮性提問:以小說《煉金術士》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Z1).
[3]張豪.教學中思辨性閱讀的策略選擇:以《秋天的懷念》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7(7).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如何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用“吟誦”引導學生深悟詩味的行動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978)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