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勇進
[摘 要]小學古詩教學教法陳舊,極大地抹殺了古詩的魅力與光澤,與目前如火如荼的課改現狀格格不入。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新隨堂練筆教學策略,在隨詩翻譯、隨圖想象、隨詩補白這幾個方面進行積極引導,從而提高古詩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隨堂練筆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1-058
由于我們距離古詩作者的年代久遠,難以理解那個時代的生活環境、思維特點、語言習慣,加之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難以靜下心來品味古詩的意象及意蘊,古詩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極為棘手的問題。為此,筆者嘗試了隨堂練筆這一教學策略。
一、隨詩翻譯,夯實古詩教學的基石
正如建一座大廈需要從打好地基開始,正確理解古詩含義是古詩教學的第一步。對此,筆者在課堂上創新采取了隨詩翻譯、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隨詩翻譯中體悟詩歌的意境,品析古詩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古詩素養。
教學《石灰吟》這首古詩時,筆者在組織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開展了隨詩翻譯課堂練筆活動。由于取消了字字落實的做法,代之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的童真、童趣盡顯無疑。
生1:我的名字叫石灰,老家在一個不知名的深山里面。像孫悟空一樣,我被人們千錘萬擊,并在烈火中焚燒。孫悟空經過焚燒后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我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由一塊大石頭變成了粉末……
生2:翻閱資料,我了解到于謙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潔身自好,是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仁人志士。就像深山里練就的石灰一樣,于謙經歷了一生的困難、坎坷,遭受了數不清的貶謫、災難,即使粉身碎骨,他也毫不畏懼,發誓仍要和黑暗勢力斗爭到底,在人間留下清白的名聲。
……
將古詩的學習融入想象型寫作練筆活動中,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寫作能力、情感態度的多重升華,充分凸顯創新教學的無窮魅力。
二、隨圖想象,放飛古詩教學的翅膀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古詩都配了相關的插圖,以非連續性文本的形式或對古詩內容進行詮釋,或充分誘發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給課堂學習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這些插圖,組織學生開展了隨圖想象課堂練筆活動,在深化課堂教學效果,升華學生古詩意識與素養方面走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子。
學習《游園不值》這首古詩時,筆者就教材中的插圖組織學生開展了隨圖想象課堂練筆活動。多數學生第一眼就注意到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美好畫面,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了精彩描摹。
生1:從圖片上看,透過圍墻的那枝杏花正在蓬勃怒放,我能夠想象得出園里的春景一定姹紫嫣紅、爭奇斗艷。朋友的院子里除了杏樹,一定還有梨樹、桃樹吧,那雪白的梨花一定如團團白云,蓋在紅艷艷的桃花上空,和粉紅的杏花交相輝映,形成一個美得離奇的畫面……
生2:一陣新雨過后,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潮濕、清新的氣息。葉紹翁不顧春雨闌珊,踏著春泥,興沖沖地來會見朋友。非常的遺憾,朋友恰巧不在,但能夠瞥見繞墻而出的一株紅杏,盡賞來路的沿途美景,葉紹翁的心里不也是一陣春意盎然?
……
這次隨圖想象課堂練筆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使他們充分體會到了想象的美麗、語言的魅力,以及教材插圖的含蓄蘊藉。
三、隨詩補白,品味古詩教學的韻味
在詩歌內容方面,很多詩歌會在高潮的地方戛然而止,令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常緊抓這些意象節點,組織學生隨詩補白,開展課堂練筆活動。
以《示兒》一詩為例,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引起了學生熱烈的討論,他們爭執的焦點在于:“到底后來抗金大業怎么樣了,宋朝統一了嗎?”“陸游的兒子是否在某一個細雨蒙蒙的清明節,手執香燭報告了父親這個天大的喜訊?”針對這一詩歌留白,筆者在課堂上開展了補白練筆活動。學生們各抒己見,紛紛拿起筆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生1:我認為宋朝在后來一定統一了,因為國家有像陸游這樣憂國憂民、忠誠愛國的將領……
生2:了解一下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南宋最終被金所滅,陸游的心愿真的成了他一生的遺憾。我多想讓這個世界少一些紛爭,多一分和平……
……
隨詩補白,不僅深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主題的理解,更讓學生體會到了詩歌的含蓄之美。
總之,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歌無疑是燦爛耀眼的一顆明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地優化、創新古詩課堂,使其在新時代中散發出迷人的光彩與色澤。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