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立足中國國情,在深刻闡述新時代文化軟實力內涵的基礎上,從深化文化制度改革、踐行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三個維度有針對性地指明了提升文化軟實力的路徑,這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現實依據。
關鍵詞:新時代 ;文化軟實力;傳統文化
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高度,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文化的新使命,對新時代文化的地位作用以及目標任務,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闡述,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提高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碧岣邍椅幕泴嵙Γ粌H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一、新時代文化軟實力的內涵
“軟實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政治家約瑟夫·奈于20世紀90年代明確提出。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除了硬實力,還有一種“軟實力”,即“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源自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軟實力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的客觀反映,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本文所提到的新時代文化軟實力就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為指導,結合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經濟,以提升國家文化力,增強綜合國力,吸引更多國家更多的人仿效中國的文化形態。
二、新時代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突出問題
(一)文化生產力不夠發達
文化生產力即生產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的一種能力。文化生產是文化軟實力形成的基礎,文化生產力是文化軟實力的直接體現,在當代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構成要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逐年加大對文化生產的投入,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文化生產力的發展。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文化生產力發展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還不能有效地整合傳統文化資源、西方文化資源和馬克思主義文化資源,形成文化合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文化需要。
(二)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薄弱。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和提升,隨著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中的系列問題日益暴露,尤其是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的不同步、硬實力的支撐不足、大眾文化的泛濫,加之西方發達國家意識形態、價值理念、文化觀念的沖擊,中國民族文化出現了認同危機。如何讓本國人民更好的從觀念上吸收并接受本國文化的裨益之處,不僅要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還需要通過探尋改造我國傳統文化,尋找增強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通過對其進行適合當今時代的“先進性”塑造,使中國民族文化被人們所接受、吸收和內化,才能更好地鞏固我國的文化生存根基。此外,中國向外輸出傳統文化時缺乏創新觀念,輸出形式單一,如漢服、戲劇等,對于沒有中華文化底蘊的西方人來講,很多時候無法理解其中內涵,并未對其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三)核心價值觀凝聚力不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精髓,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向導。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爱斍爸袊趦r值觀方面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較低,引領和整合多元價值觀的能力不足?!彪S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對我國人民大眾甚至黨員干部的侵害腐蝕力度加大,特別是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的惡化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存環境。有的人理想信念開始動搖,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凝聚力,制約著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三、新時代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路徑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 “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币_到這一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在多領域多渠道積極探索提升文化軟實力的路徑。
(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升文化生產力
十九大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蔽幕a力作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生產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的能力。提升文化生產力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使文化價值“變現”,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藉由文化產業化發展,做大做強我國文化產業經濟,引導有影響力、有能力的文化企業、文化組織、文化團體去傳承、創新、發展和傳播文化,進而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作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成果,“文化IP”應運而生,它是“一種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是有著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周期的文化符號”。比如中國傳統文化里最著名的角色孫悟空就是一個有著高辨識度的超級文化IP,而故宮作為一個文化大IP,將高高在上的皇家氣派,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形象和現代的新消費觀、新審美趣味以及新生活情趣結合起來,使其更有幽默感和趣味性。
(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先進性,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品格與精神、民族信仰、價值理念,是中華民族的標識、各民族之間聯系的紐帶,對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國際影響力、樹立良好國際形象有著重大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創新性教育,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資源,摒棄不適應甚至會阻礙現代社會的發展的糟粕文化,要做到有取舍地繼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與此同時,要大力推進我國文化創新,增強我國文化產業創新力。必須要立足于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獨立自主地進行文化創新,增強文化創新能力。北京衛視的一檔欄目《上新了?故宮》,采用了“專家+明星”的嘉賓模式,以“文化探秘”+“文創運營”邏輯為核心,將故宮的文化創意,從研發、思考到挖掘產品信息的過程完整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在明星新品開發員的帶領,跟隨節目深入淺出,深入的學習“創新”與“故宮”文化相結合的模式,讓故宮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周邊落地,打通受眾與故宮文化雙向互動的新連結。這種文化產業創新提升了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同時衍生的故宮文創產品成為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又一大新興力量。
(三)整合多元價值理念,統一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曾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蔽覀円獔猿稚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尊重文化多樣性,在開放中謀求整合,在包容中謀求統一,在社會競爭和多元化的發展中,引導社會成員自覺認同、維護社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和整合多樣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文化軟實力建設已經成了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為實踐,將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戰略思維與人類文化發展的命運相聯系,保證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向好向上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Joseph Nye .Jr.The Future of Power,New York: Public Affairs,2011.
[2]張國祚.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必須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J].科學社會主義,2015(5).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9.
[4]肖映勝.論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問題及出路[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3).
[5]魯元珍.文化IP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N].光明日報,2018-11-07(15).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1).
[7]高長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定位[N].光明日報,2016-0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