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煙臺市是制造業大市、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在新舊動能轉換大背景下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成為煙臺市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重要挑戰。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煙臺市制造業28個具體行業的先進性水平進行比較分析,據此提出煙臺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的特色路徑與對策。
關鍵詞:先進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強市建設
一、問題提出
先進制造業相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一般是指知識密集型產業、生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新興產業,吸收電子信息、計算機等先進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技術,以產業聚集發展為特征,具有高效、優質、低耗、靈活生產等特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先進制造逐漸替代傳統制造,成為國際制造業的主要趨勢。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制造業發展面臨重大的國情約束,即能源、環境、勞動力等約束。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刻不容緩。為適應國際上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和科技變革,滿足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我國于2015年頒布了《中國制造2025》,把發展先進制造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煙臺要發揮環渤海地區重要港口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優勢,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先進制造業名城,建設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
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煙臺市作為山東省核心轉換實驗區之一,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挑戰。而制造業作為煙臺市實體經濟的核心,如何進一步釋放優勢、鞏固強項,挖掘潛力、彌補短板,實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面臨的最為現實的問題?;诖?,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煙臺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現狀進行實證研究,明確煙臺市先進制造業各子行業的發展路徑,進而提出加快實現煙臺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路徑的對策建議。
二、煙臺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實證分析
(一)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先進制造業的定義及特點,本文立足于先進制造業的經濟效益、技術先進性和能源消耗三方面,最終選取16個指標用于構建煙臺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評價體系,所有指標數據均來源于《煙臺市統計年鑒》或通過統計年鑒數據計算得到,具體指標如下:
1.經濟效益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產品銷售率(%)、每百萬資產利稅總額、單位企業產值(萬元)、總資產貢獻率(%)、增加值增長率(%)、利潤收入比(%)、產值利潤率(%)、人均利潤(萬元)9個二級指標。
2.技術先進性指標。包含R&D; 經費內部支出(萬元)、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人年)、新產品項目數(項)、新產品產值(萬元)4個二級指標。
3.能源消耗。包括單位企業綜合能源消費數(噸標準煤)、單位企業用電量(萬千瓦時)、單位企業取水量(萬立方米)3個二級指標。
(二)煙臺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分析
本文利用選取的16個制造業先進性水平指標對煙臺市28個制造業行業進行因子分析,計算各個行業先進性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序,進而對煙臺市28個制造業具體行業的先進性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1.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檢驗。依據因子分析要求,進行具體分析之前,對16項指標進行Bartlett和KMO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的統計量值為691.393,比較大,且其對應的P值明顯小于1%的顯著性水平,應拒絕原假設,認為相關系數矩陣不太可能是單位陣,可以作因子分析;KMO統計量是用于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一個指標,其取值在0和1之間,KMO值越接近1,則越適合作因子分析,反之則越不適合,本文選取的16個指標的KMO數值為0.563,比較接近于1。綜合Bartlett和KMO檢驗結果,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2.提取公共因子。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選取5個公共因子,其旋轉前的特征值分別為:6.268、3.859、1.802、1.361;對應貢獻率分別為:39.178%、24.122%、11.261%、8.504%、7.315%,旋轉后的特征值分別為:5.017、2.870、2.865、2.038、1.671;對應貢獻率分別為:31.359%、17.937%、17.904%、12.735%、10.445%,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0.380%,說明5個公共因子足以解釋16個指標的大部分信息。
3.計算因子得分。利用最小二乘法對因子變量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因子得分的系數矩陣。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得出相關數學表達式:
4.加權計算煙臺市制造業各子行業發展水平綜合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Hi為因子旋轉后各個公共因子對應的貢獻率,Fi為公共因子得分。
根據上述計算公式計算得出煙臺市制造業各子行業先進性發展綜合得分,其中排名前10為的行業如表1所示:
上述排名情況表可以看出,煙臺市先進制造業排名前十名的子行業基本涉及電子信息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重化工業、輕型制造業、醫藥制造等方面,電子信息制業造總產值占得分前十位行業總產值的26%,裝備制造業占30%、重化工業占36%,輕型制造業和醫藥僅占前十位行業總產值的8%,從產業結構上看,電子信息制造業、裝備制造業與重化工業占比比較均衡,結構較為合理;高新技術產業與新興產業中,電子信息制造業綜合得分位于第2位,發展水平較高,但醫藥制造業排名在第10位,發展較為滯后,急需加大對醫藥制造業的發展。
(三)煙臺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分項分析
根據上述綜合分析方法,再分別從經濟效益、技術先進性、能源消耗三個方面對煙臺市制造業28個子行業進行因子分析,從經濟效益9個指標中提取4個公共因子,技術先進性4個指標中提取1個公共因子,能源消耗3個指標中提取1個公共因子,最后總結得出各部分因子得分的系數矩陣,經計算得出煙臺市制造業各子行業在經濟效益、技術先進性、能源消耗三個方面綜合得分情況,依據煙臺市7大優勢產業,選取技術先進性前十名的子行業,具體如表2所示:
根據三個一級指標分析情況可以看出,在技術先進性層面,裝備制造業稍占優勢,其新產品產值占煙臺市制造業全部行業新產品總產值的比重為14%,新產品數量和R&D;經費內部支出均是最多的;重化工業、電子信息制造業新產品產值占煙臺市制造業全部行業新產品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37%、、30%,先進性優勢也很高,。在經濟效益層面,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位居第一,在獲利能力上占據絕對優勢;裝備制造業排名基本都靠后,效益比較差;電子信息制造業獲利能力較高。在能源消耗方面,重化工業能耗最高;裝備制造業能耗均比較低;電子信息制造業能耗也比較高。
三、煙臺市先進制造業子行業發展路徑選擇
結合上述表1和表2可以看出,綜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子行業中,技術先進性排名在前10名主要包括: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7個子行業,結合煙臺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情況,對各重要子行業具體分析如下: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綜合得分以及技術先進性得分都位居第1,其R&D; 經費內部支出和新項目數量都是最高的,但實現的經濟效益排名比較靠后,能源消耗也最多,說明該行業技術水平很高,重視技術轉型,但沒有真正轉換為效益,需要在引進創新基礎上實現自主創新,技術創新同時要注重生產方式創新,控制能源消耗,走“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創新”的創新道路,綠色生產同時增加企業經濟效益。
綜合得分排名第二位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在技術先進性方面水平也很高,發展優勢很大,其R&D; 人員折合全時當量為5 039人年,在煙臺市28各制造業子行業中最高,新產品產值也位居首位,高達8084466.9萬元;而經濟效益和能源消耗兩方面稍差,但是單位企業產值很高,說明該行業有很多大的增長空間,應該仿并創新,提升技術研發能力,但同時應注意改進生產方式,使其更加環保、綠色,打造具有煙臺市本土特色的電子設備品牌。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是煙臺市制造業優勢發展行業之一,綜合得分位居第三位,技術先進性與經濟效益都很好,經濟效益排名第一,并且其增加值增長率很高,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應高度重視生產方式改革,立足于新型化學材料生產,減少能源消耗,爭取打造國際化著名高端化學材料產業基地。
通用設備制造業在技術先進性和能源消耗兩方面都比較好,新產品項目數名列前茅,但經濟效益排名很靠后。煙臺市目前通用設備制造業中中小企業數量較多,設備產品質量高低不平,所以,通用設備制造業需要繼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對本行業的企業進行改造,引進先進技術,爭取生產質量更好的高技術新產品,提高整個行業的經濟效益。
專用設備制造業無論在技術先進性還是經濟效益及能源消耗都排名靠前,利潤收入比h很高,達10.49%。專用設備制造業應繼續發揮其技術優勢,走技術創新路徑,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與高校專業聯合培養高技術人才,迅速提高技術產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農副食品加工業屬于傳統輕型加工業,在經濟效益、技術先進性、能源消耗三方面比較均衡,出口交貨值在煙臺市所有制造業中最高,并且實現了就業職工最多、單位產值能耗數較低的好成績。同時該行業虧損企業也較多,相關部門應該規范此行業的參與對象,提高資格審查力度及行業準入門檻等,切實增加本行業總體收益。
汽車制造業與醫藥制造業都屬于煙臺優勢產業,汽車制造在三個一級分析指標中先進性靠前、能耗較少,經濟效益處于中游水平,在新舊動能轉換大背景下,本行業應注重新技術引進,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醫藥制造業屬于煙臺7大優勢產業中先進性較差的行業,經濟效益也很差,煙臺市醫藥制造業需要做大綠葉制藥等骨干企業,借助龍頭帶動,組建醫藥產業聯合組織,形成醫藥制造產業群,進而提高行業競爭力。
四、煙臺市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對策建議
煙臺市作為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區位優勢明顯,有較為豐富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文化底蘊也比較濃厚,要想實現本市先進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必須結合制造業發展實際,確定具有煙臺市自身特點的先進制造業發展路徑。
(一)完善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創新體系
一是要以政府為引導,以產業鏈為基礎部署創新鏈,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切實提高制造業企業的技術創新。通過政府引導,鼓勵企業升級創新載體,為企業提供創新發展平臺,實現產業研究和專業技術研究同步進行,提高制造業企業的綜合創新能力。此外還應該鼓勵校企融合、校企共建,推進產學研結合進程。
另外,要不斷鼓勵以企業為主導創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重點培育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創新型龍頭企業,推進國際化進程。
(二)集中打造產業集群,加快產業集聚發展
一是打造產業集群。實施產業拉動,集中打造產業集群。運用新模式和新技術改造提升汽車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傳統優勢產業;以智慧產業化為抓手,著力發展新型化工材料及化學制品、新醫藥產品與高端醫療器械、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二是提升園區承載水平,加快重點園區建設。加快推進電子信息、食品加工、高端化工材料、裝備制造、汽車制造和醫藥制造七大創新產業基地建設,鼓勵支持新項目逐漸向園區集聚,推進產業集聚發展。
(三)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新舊動能轉換下,要加快實現煙臺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必須要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首先,要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立足于煙臺市的創新示范平臺和創新中心項目,根據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以及關鍵領域,重點引進和培養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其次,要加強制造業企業家隊伍建設。尊重愛護企業家,提升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實施企業家培育計劃,對企業家進行資金支持,努力提高企業家的綜合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郭巍、林漢川.北京市發展先進制造業的行業評析與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0(11):103-109.
[2] 余茂輝.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與路徑選擇分析[J],皖西學院學報,2016(6):9-72.
[3]鄭玥.山西先進制造業發展路徑淺析[J].經濟師,2018(12):174-175.
2018年度煙臺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煙臺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研究》,課題編號:YTSK2018-Z-20。
作者簡介:
朱淑梅,講師,煙臺大學文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