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落實課堂教學主張,推進我校教學改革”是學校發展的必然趨勢。以體驗式“四學”課堂建設為抓手,引導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或恍然大悟,或若有所思,或信心滿滿,或躍躍欲試,從而自己主動地成長起來。因此,筆者設計了六個步驟開展教學改革工作,希望通過研究與實踐,讓學生受益終身。
關鍵詞:四學;學習主動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5-0006-02
引 言
我校提出的課堂教學主張是以體驗式“四學”課堂建設為抓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習活動真正地得以落實。
一、體驗式“四學”是什么
以體驗式“四學”課堂建設為抓手中的“體驗”是指通過實踐認識周圍的事物,并親身經歷。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通過學生親身實踐習得某種學習技能或知識,從而獲得真切的心理體驗,進而獲得生命的成長。
課堂教學應當追求更貼近生命脈動的教育方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高高在上地講一些自認為學生應該會的內容。教學應當是引領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經歷中成長、在實踐中豐滿羽翼。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包括學生動手實踐的環節、親身經歷的環節、靜靜思考的環節、積極表達的環節等。學生需要自己成長。而教師需要多問自己:“如果我是學生,按教案那樣學行不行?”在課堂上,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及學生的生成,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改良傳統的教學方式。
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更多的學習體驗機會,教師在備課設計教學環節時,需要進行兩種換位思考:一是如果我是學生,這樣行不行?二是如果是我的孩子,這樣行不行?這里重點講第二種換位體驗。也許有教師想:“如果是我的孩子,他屬于智商比較高的,是班里的優等生,按我這樣教很容易就接受了,那么中等和較差的學生也按那樣教行不行?有沒有其他預設?”也許有教師想:“如果是我的孩子,他屬于中等生,按我這樣教也能接受,那么請問班級的優等生吃得飽嗎?學困生呢?是不是需要考慮分層教學呢?”教學需要兼顧和重點突破的內容就顯得有靈活性了,教師思考的面應該更廣一些了。因此,需要提倡和要求教師,課前的備課、教研要充分、充分再充分些,教師長期以來的、有序的專業基本功訓練要扎實開展。因此,一個好的課堂教學折射出教師自身的功底,就課堂論課堂是蒼白的,沒有了扎實的基本功和課前有效的備課和研討,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1]。
“四學”是指課堂的四個常規板塊:自學、互學、展學、評學。這四個主要板塊的順序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整,也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對四個板塊進行增刪。例如,當學生的預習做到一定程度時,課堂中“自學”這一塊可以削弱,這就是所謂“四學課堂”的“通式”與“變式”的概念?!八膶W”的“學”,每一個板塊里的“學”都是不同的。
第一,“自學”的“學”,重在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利用工具書、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第二,“互學”的“學”,重在如何在學習小組里與其他同伴交流、如何進行思維的碰撞、如何接納不同的意見、如何整合形成自己更為豐滿的學習成果。“互學”一定要體現學習小組的優勢,切忌使學生出現一個誤區,即“我只負責在小組里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沒有了與同伴的思想交流,沒有了進一步的深化思考、吸納,甚至是更正自己最初的想法,這樣的互學只是徒有虛名了。所以,教師需要思考:“學習小組內的互學怎么開展?”
第三,“展學”,側重于“展”,“展”實際上是表達,即表達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習收獲或學習困惑。表達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是口頭表達,可以是板演,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書面呈現。如完成隨堂練習,可以是單個人的表達展示,也可以由學習小組共同展示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展學”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第四,“評學”側重于“評”?!霸u”實際上是鑒定,給學生的學習成果一個鑒定,是對的還是錯的,是優秀的還是有不足的。評學的方式也有許多種,教師評或學生評;自評或他評;用一句激勵的話語來評,還是給予學生一個大拇指;用積分的形式評還是用星星榜的形式來評;等等。這里,評價與激勵是一對分不開的孿生兄弟,評價與激勵是相輔相成的。
自學、互學、展學、評學,這四個基本板塊可以在一堂課里同時出現,這是課堂環節的通式;也可以不同時出現,或調整順序出現,或某兩三個教學環節循環呈現,或某一兩個環節用時長一些,另兩個環節用時短一些,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而定。
言而總之,課堂想要體現的是一種關鍵理念加四個基本板塊,關鍵理念就是體驗式學習,四個板塊就是四個“學”。
二、開展教學改革工作怎么做
1.推進學習小組的開展
我校三至六年級已經完成了學習小組的組建。班子搭起來了,接下來要發揮這個學習團隊的作用了。小組里的分工分別是什么?教師的學習任務布置下去了,小組怎么開展合作?基本流程是什么?學科組教研活動中,請各組梳理出幾條較好的做法,形成簡單的文稿。教學主張是學校共同的目標,目標的實現需要師生一起朝著同樣的方向努力。
2.召開教學工作例會
學校在合適的時機,召開教導處擴大會議,除了學科主任參加外,還會邀請到一些資深的骨干教師、備課組長共同參與討論學習小組的推進工作。
3.研制校本的課堂評價表
學校語、數、英、綜合學科組在學習區教研員下發的課堂教學評價表的基礎上,結合我校體驗式“四學”課堂的要求,研制我校校本的課堂教學評價表。
4.關注學科教研的動向
在原有學科教研的操作中,教師需要調整關注點,每次教研課或研討必須要體現體驗式“四學”課堂的核心要素,上課有“四學”環節,評課有“四學”評價。體驗式“四學”課堂是每次教研必須體現的重點環節。
5.提倡邊學邊做的研究
各備課組找一篇與體驗式“四學”課堂有關的文章進行組內學習,可以利用備課活動的時間學習,也可以利用每日一研的時間學習,以期教師的眼界放遠一些、放寬一些,多學多思,拓寬自己的教學視野。學習完畢后,每位學生可在學校下發的固定格式的單子上寫兩三句話的感言,表達、外化自己的學習收獲。
6.落實自己的“四學”課堂
每位教師需要有強烈的“四學”課堂教學意識,從備課、上課、課堂激勵、分層作業等方面落實學校的課堂教學主張。學校會在大組教研或其他相關教學活動中,采用抽取教師編號的方式讓教師來談談這個話題,只要是自己真正落實了,就有話可講,做到什么程度就說到什么程度。
結 語
目前,學校有了自己明確的課堂教學主張,主張不僅要落在紙上,還需要在課堂中落地生根、發芽、開花。這是你、我共同的責任,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高卉群.走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路上[J].新課程(上),2014(11):56.
作者簡介:韋莉萍(1977.7—),女,江蘇鎮江人,一級教師,現任江蘇省鎮江市朱方路小學副校長,曾被評為“鎮江市中小學校優秀共產黨員”“鎮江市課題研究先進個人”“鎮江市第六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多次被評為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優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