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文章著重以侯氏制堿法為例,闡述如何將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學生學習活動、學習方式三個方面進行整合設計,也較詳盡地闡述了以真實情境為平臺、以合作學習為載體、以實際問題討論為核心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做到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侯氏制堿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5-0068-02
引 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化學知識與技能的講授,更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將這一講話精神融入課堂。在中學教材中,這樣的素材有很多,如古代的四大發明、陶瓷、青銅器、冶煉生鐵等技術,現代的人工方法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超導體、納米材料等。本文以近代化學史上有名的侯氏制堿法為例,闡述如何把核心價值觀與學習活動、學習方式進行整合設計。
一、以侯氏制堿法為例,將核心價值觀與學習活動、學習方式整合設計流程圖(見圖1)
二、具體情境及問題創設
學習活動一:(1)侯德榜的介紹:以幻燈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侯氏制堿法的研究過程,以及侯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為中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2)根據侯氏制堿法的流程,回答以下問題:寫出流程中所涉及的化學反應;為什么通入CO2之前先要通入NH3?
學習活動二:以小組為單位,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記錄、展示,并引導小組間相互評價。
學習活動三:比較侯氏制堿法與氨堿法的流程,討論其優缺點,以及對我們現代生產有什么啟發?
三、設計意圖
首先,“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創設真實情境是培養學生價值準則的重要平臺。在課堂引入階段,以侯德榜先生的事跡為例,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侯先生謙虛好學、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為祖國的化工事業奉獻一生的敬業精神,是個人價值準則的最好詮釋。教師創設的兩個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分析思考侯氏制堿法的基本原理,為下一個環節的小組交流、討論尋找合適的載體。
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中學生上述價值取向的形成,是一個自我構建、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在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的重要平臺。在活動一的討論中,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
(1)NaCl + CO2+NH3+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2)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鹽水顯堿性,能夠吸收大量的CO2氣體,產生高濃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體。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直接給出答案,而應該由學生自己通過討論、展示、評價這樣一系列過程得出正確的結論。筆者在實踐過程中,針對“展示、評價”這兩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平等、公正”的價值取向的滲透。傳統的展示,基本是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而結論正確與否由教師越俎代庖。基于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展示”不應該只是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應該根據問題深難度的不同針對全體學生,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都能經歷成功的體驗,讓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也能逐步從中獲取自信。“評價”既要有教師評價,也要引導學生相互評價;既要評價學生個體的成績和表現,又要注重小組學習的整體過程,包括小組的參與度、配合度、小組綜合成績等[1]。
最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以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為核心,教師可逐步讓學生認識到在國家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建設目標的過程中化學所承擔的角色,以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侯氏制堿法與氨堿法的對比討論中,學生知道了侯氏制堿法有以下優點:①食鹽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②其副產品NH4Cl 可做氮肥;③可與合成氨廠聯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氣 體從CO 轉化成 CO2,革除了CaCO3制 CO2這一工序,減少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其缺點有:①較氨堿法而言,侯氏制堿法的用氨量較大;②產品純堿純度略低于氨堿法。在學生理解了兩種方法的優缺點以后,教師再提出:侯氏制堿法對我們現代生產有什么啟發?
結 語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學生不僅樹立了在工業生產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且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未來社會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從而把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持續發展作為自己人生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鮑正榮.化學新課程教學技能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龐洪(1965.5—),男,四川遂寧人,本科學歷,正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評價、學習心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