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將有效問題情境創設于小學數學課堂,借助生動、充滿趣味的授課情境,可以將受教者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實現寓情于景的目標,進而令受教者能夠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之中。伴隨新課程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呼喚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數學教學;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策略
一、 引言
在新課程背景下,問題情境是很多老師在上課時傳輸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也對能力的提高也沒有多大的幫助,不能發展真正的數學思維。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敢于創新,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在課堂提問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而準確的問題真切感知到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現有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通過及時的引導和評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新課程以關注學生發展為目標在小學數學課程的實施上,重點是提高所有學生的科學素養。然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與實施,使得學生對于新知的同化度不高,上課聽得明白,下課就稀里糊涂等,以致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為了提高所有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必須深入到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使教學活動面向每個學生。
二、 有效問題情境創設的意義
恰當的課堂提問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與交往的橋梁。認知心理學認為,掌握知識的過程取決于環境和自身的信息,這意味著學生接受外部知識同時,要結合自身已有經驗產生思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老師的主導作用就更需要課堂的提問設計來體現了。課堂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了師生之間互動的質量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的課堂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推進課堂教學內容,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交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實,不浮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能做到這樣就說明該教師的有效問題情境創設已經很成功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促進者就是要讓學生成功地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不僅是學生努力學好數學知識的有力保障,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對學生未來問題研究能力的培養有深遠的影響。
人文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是馬斯洛和羅杰斯。人文主義強調對人內在的真實自我的研究,注重心理學研究與實際人生的結合。人文主義提倡自由學習的觀念占主導地位,有意義的學習更看重個體與學習內容的聯系。它要求學習者選擇自己的學習材料,并在相對較大的環境中安排自己的學習。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人的本性有動力,這種動力鼓勵人們變得越來越飽滿,往往意識到人性的全面實現,這是一種驅動力自然科學的力量,用于教育形成人文教育觀念。羅杰斯從師范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推動者的觀點。教師對于教材過分依賴,對新課標準、新教材的理解不夠到位,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去實施新課程的理念,更沒有根據課標上的要求去啟發引導學生。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設計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利用身邊的資源去幫助學生學習。比如可以利用PPT或幾何畫板去展示圖形的生成。課堂上教師說得較多,學生發言少,教師習慣講完教材上的內容便讓學生瘋狂的練習,而忽視了數學思想的教學。學生也過分依賴教材,不愿意去找尋更多的資源,滿足于教師的給予,這樣就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一) 問題設計應突出重點難點
數學教師對于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和實施必須要采取重視,研究課程要求,研究課本內容,試圖找出教科書編輯的想法和意圖。清楚地理解教材的要點,難點,錯誤點和混亂點,并在此基礎上認真設計和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這可以激勵學生積極思考。進一步激發和拓展學生的思維的問題。
(二) 關注學生之間差異,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
不論是哪一個班級,班級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存在著或高或低的差異。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夠同時兼顧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不完全了解。為了解決這個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術情況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不同的從容易到困難的漸變,并使用不同類型的問題。
(三) 提問要注重時機
我們常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指教學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恰當的時機指導學生,從而助力于學生發展學習的熱情。還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在恰當的時機通過恰當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獲得對新知的理解,進而完成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欣楠.數學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N].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7(01).
[2]毛赧春,何玉燕.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問題情境”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4(33).
[3]沈超.對數學教學創設“問題情境”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5(02).
作者簡介:
王俊霞,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岷陽鎮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