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妙用“連環畫”在整百數加減法口算教學中,抓住計算教學本質,相同計數單位的相加減,展開有過程的歸納教學。
關鍵詞:有過程;歸納教學;計算教學
一、 內容的選擇與依據
(一) 有過程的“歸納教學”更加突出數學本質
整百數口算的數學本質就是對算理的理解,也就是相同計數單位的相加減。有過程的歸納教學關注知識產生的過程,注重對算理本質的理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數學內容的本質,積累數學思維的經驗,形成和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二) 有過程的“歸納教學”更強調個別經驗,關注從個別到一般的過程
在教學中提供多種素材,數一數數線毛毛蟲、畫一畫計數塊、撥一撥計算器,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積累了自己對算理理解的個別經驗,進而歸納出一般的算法。
二、 學情調研與分析
學生們的知識儲備及經驗是剛剛學習認識了10000以內的數,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因此,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就是用數數的方法來計算,即利用數線毛毛蟲數一數。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及經驗,需要提供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學具,讓學生通過畫一畫計數塊,撥一撥計數器等動手操作的方式來直觀形象地理解算理,學會算法。
三、 學習材料的選擇和任務設計
提供多種工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基礎及經驗,選擇不同的工具,自主探究最適合自己的個別方法,進而歸納出一般的算法。
(一) 數一數——數線毛毛蟲
學生們的知識基礎是已經認識了10000以內的數,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利用數數的方法計算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容易的方法,因此提供了簡單、直觀的數線毛毛蟲學習卡讓學生來畫一畫,數一數。
學生從800開始往右畫,可以一百一百地加,加5個百,也可以先加2個百,就是1000,1000再往右面數3個百,即是1300。這2種方法,是不同思維水平學生的表現,無論哪種方法,學生都總結出利用數線毛毛蟲數一數的方法,如果是加法,得數會越來越大,因此往右畫。學生利用數線毛毛蟲探索出第一種個別的計算方法。
(二) 畫一畫——數學計數塊
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孩子,可以選擇計數塊,分別畫出8面墻來代表800,5面墻來代表500,形象直觀地再現數量。計算8+2=10,10+3=13,13表示的是13個百,先把10個百圈在一起就是一個千,1000和300合起來就是1300。學生利用數學計數塊探索出第2種個別方法。
(三) 撥一撥——計數器
計數塊可以說是具體的數量,而計數器是利用位值來計算800+500,對于前面2種方法,利用計數器來計算是學生對數的理解的又一個飛躍。
因此,對于數感發展好的孩子,提供了計數器這個工具,讓孩子可以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自主探索算理。先在百位上撥8個珠子,代表800,再在百位上先撥2個珠子,代表8+2=10,百位上滿10個珠子,就把百位上的10個珠子退掉,然后在前一位也就是千位上撥一個珠子,百位上再撥3個珠子,即1300。在撥一撥的過程中,學生明確了只需要計算8和2等于10,10+3=13,這13表示的是13個百。這是第3種個別的方法。
教學中提供多種素材,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來試一試。無論哪一種方法,孩子們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發現、探究、建構800+500的算理,8和5相加,即相同計數單位相加,表示13個百,10個百是一千,1000和300合起來就是1300,這一算理的過程。
這三種方法以及不同工具的選擇,反應的是學生內在的經驗基礎以及學習傾向。雖然操作的過程不同,但是學習過程所蘊含的道理是殊途同歸的。三種學習過程體現的是歸納教學中所說的“個別”,注重學生的個別經驗,便于從個別歸納出一般。
四、 歸納過程的展開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數學的學習在操作體驗的同時,更需要形象直觀,而且要豐富有趣,因此,我們設計了數學“連”環畫,到“聯”環畫,提供直觀教具,讓學生主動歸納“一般”即算理——相同計數單位相加。
(一) 再現學習過程
教學中,巧用“連”環畫,能再現孩子們想到的每一種方法。學生們自己獨立探索出的方法,在集體學習時,用連環畫呈現孩子思維的過程及方法。孩子們每匯報一種方法,就展示一幅相應的連環畫。隨著學生探索的深入及教學的展開,孩子們的方法都用連環畫形象動態地一一展現在黑板上,使學生不遺漏每一個個體經驗,利于學生們根據個體方法歸納出一般的計算算理。
(二) 讓歸納的過程直觀化
對于低年級孩子,如何才能從個別的方法中歸納出一般的算理呢?需要提供什么樣的支撐呢?在教學中,提供了歸納的載體——物的媒介,可視的媒介,即數學“聯”環畫,讓歸納的過程直觀形象。
數學“聯”環畫的直觀化,清晰地呈現出每一種方法,3幅“聯”環畫即3種方法。“聯”環畫的利用讓學生能從3種個別的方法中,清晰直觀地歸納出3種方法的共性即“一般”的算理。
(三) 讓學生主動歸納
“聯”環畫的生動、形象,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學生們愿意多多觀察。
在教學中,教師提問:“這三幅‘聯環畫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你有什么發現?”
生1:它們都是8+2=10,10+3=13,10個百就是1000,1000和300合起來就是1300。
生2:都是在算8+5=13,這13是13個百,1300,所以800+500只需要算8+5=13就行了,然后在13后面寫2個0。
孩子們主動去觀察、思考“聯”環畫之間的聯系,在對比中發現共性,歸納出“一般”即算理——相同計數單位相加,突出了計算教學的數學本質。
數學“聯”環畫“以形象為紐帶”,便于學生發現從個別到一般,歸納算理。這樣的思維是活躍的,是有溫度的,學習的數學是輕松、快樂的。
有過程的歸納教學注重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中重視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學生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歸納新的結論。
作者簡介:
趙春梅,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大附小中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