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靜 陳高強 王智 金怡雯 李虹瑤 聶紫倩
摘 要:在外語教學中,運用戲劇方式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培養,是進行智力開發、性格養成、身心鍛煉相結合的良好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培養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創新精神和協作精神,有效地促進中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種活動形式。特別是針對英語語音方面的教學,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攝取,以興趣學習為導向,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使得學習成果最大化,最終使學生的語音面貌得到明顯的提升。
關鍵詞:英語語音 戲劇教學 中學課堂
一、引言
1、課題背景
眾所周知,語言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其中語音是語言的第一形式。語音能力的提高與口語聽力詞匯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錯誤的語音會影響聽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閱讀速度,可以說語音是外語學習不可或缺的基礎。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1)中,語音被列為專業技能必修課,語音能力也被視為語言基本功的一部分。關于語音教學手段的探討很多。例如用“英語朗讀藝術課”來取代傳統的英語語音課,抑或是結合節奏韻文的教學特點使用“既結合傳統又帶有新意的語音教學手段”。然而,關于戲劇表演這一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常用形式在課堂語音教學中的應用等研究卻很少見。本課題擬通過教學實驗來論證戲劇表演在語音教學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1]
2、理論依據
(1)教育戲劇(Drama-in-Education)是由印度的知名兒童英語教學專家Mahrulkh Bharucha提出的,是將戲劇與劇場的技巧運用到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學中,教室被當作劇場,教學仿佛戲劇表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創作性戲劇之即興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戲等方法進行學習,在互動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表達思想,并獲得美感經驗、增進智能與生活技能。教育戲劇具有彈性、營造活潑的教學環境。教育戲劇的重點不是表演本身,而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主題,讓其在表演中學習更多相關知識,有效提高語音以及語言的運用能力。
(2)魯索思想影響深遠,而戲劇教育者所持的正是他的進步主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魯索認為孩子并不是縮小版的成人,而是擁有一套有別于成人的需要。魯索指出教育應由孩子自身的需要作起點,重視他們擁有的資產。戲劇教育家彼得史萊德(Peter Slade,1954)提出孩子擁有的其中一項重要資產,就是其天賦對游戲的沖動。而戲劇教學正好能夠契合孩子們的這種心理,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3)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研究了不同對象的人腦與智能的基礎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這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施任務型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英語戲劇教育是實施任務型教學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英語學習興趣,還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達到了發展和完善自己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英語戲劇教育能促進學生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為他們今后的自身發展奠定基礎。[2]
3、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語音是掌握語言知識和獲得言語技能的基礎。從語音學的角度來看,語言是語音的符號,語音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語言之所以能作為人們交流的工具,正是依賴于語音這個物質外殼。英語語言學家麥卡錫(Mac Carethy)強調必須先學好發音再學習語言,所以學習語言必先從語音開始。[3]語音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對于如何提高語音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也就顯得尤為必要。教育戲劇作為新興的語音教學模式,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其合理性和高效性。
(2)實踐意義
從實踐的層面上講,研究戲劇表演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應用,一方面能夠為戲劇表演教學法在實際運用中提供方法論層面上的借鑒。只有真正了解了該教學方法的內在價值與意義,才能夠更好地設置相關的教學活動來發揮其價值。另一方面,語音教學面臨著教學改革的關鍵轉折點,每種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都是一次教學改革的嘗試。而戲劇表演教學法的應用也將真正為中學英語語音教學改革提供一個方向和參考。
二、研究設計
1、研究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推行戲劇表演教學法,分析學生在該教學活動之間的成績、興趣、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轉變,來分析總結戲劇表演教學法在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
2、研究對象
臨海外國語學校學生。
3、研究內容
學生可參考老師推薦或自己另外選擇劇本,每組表演時間控制在7分鐘。根據劇本內容設計,進行任務角色的分工,然后分配合作小組,進行排練。在排練的過程中,老師主要負責語言表達、語音語調的正確使用,課堂的整體掌控,以及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對學生在肢體語言、神態語言和小組內部分工等方面進行指導。
4、研究方法
(1)觀察法
在課堂上使用戲劇表演教學法時,觀察學生們在戲劇表演過程中的參與度,比如戲劇表演使用對話時的流暢程度,學生在肢體語言、神態語言等方面上的表現等。在語音面貌方面,仔細傾聽,做好必要的記錄。若有學生存在發音不足之處,課后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如有語音面貌很好的學生,更應在課堂中給予贊揚和肯定,作為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也能增加該同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觀察為研究提供最真實的依據。
(2)訪談法
在推行戲劇表演教學法一段時間之后,與班級學生、學生家長以及學校主管業務的領導等分別進行訪談。訪談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學生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所獲得的語音方面的收獲。通過訪談來多角度了解戲劇表演教學法對于學生語音學習產生的影響。同時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導。
(3)問卷調查法
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實際發放和網上發放兩種方式來收集學生、學生家長、中學英語教師、中學英語教學專家以及學校領導等各方意見。集思廣益,有助于教學形式的豐富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4)前測與后測
在進行戲劇表演教學之前,對所教授的班級學生的英語語音水平進行一次模擬檢測,并計算出準確成績。在一階段的戲劇表演教學完成之后,再次進行學生英語語音水平的檢測,然后將前測與后測成績進行對比。當然,這兩次檢測所用試題在難度上和考察知識點內容上要基本上保持一致。從而直觀地看到戲劇教學對學生語音水平的影響。
三、研究結果
1、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研究表明,積極的外語整體自我概念有助于增強學習動力,鑄就良好的學習心態。消極的外語整體自我概念會導致學習者產生焦慮,失去學習興趣。換言之,發音好壞跟外語學習成績的相關只是表面現象,其深層處,是自我概念和與之相關的情感因素(如焦慮、動機、態度)在發生作用,促進或阻礙外語學習。[4]
把戲劇表演應用于英語教學實踐中,活躍英語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利于學生們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當學生能夠流利地說出所排練的英語戲劇中的臺詞的時候,當學生的語音更加標準,能夠被同學接受和老師認可的時候,學生會從內而外地生出對英語學習的喜愛,同時對自己英語學習的成果表示認可,對自己英語學習的能力充滿自信。
2、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戲劇表演教學法,傳統的課堂教授變成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和配合,加上戲劇內容本身的娛樂性和啟發性,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學生們的上課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也被激發。學生對語音學習的認識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開始的機械重復到后來的在語境中靈活運用,語音學習也變得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
3、 改善了英語語音面貌
前測階段,發現學生在說英語時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語調太差。有學者研究發現我國英語學習者英語語調模式中普遍存在如下具體問題:1.重讀、弱讀不分明,甚至重音移位。2.節奏不鮮明,沒有輕重之分。3.語調平直,升降起伏小,聽起來呆板乏味,不能恰當表達思想和情感。4.不會體現句末調,一般過多使用降調,使用升調時生硬不自然,不喜歡或不會用降升調。[5]而通過戲劇的反復模仿訓練,后測階段,學生的發音更為地道,語音語調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4、 促進了團結合作相互幫助
戲劇表演教學法的使用本身就需要學生之間進行自由地組合然后排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需要對劇本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然后根據小組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角色分配,轉而背臺詞、排練動作和情節等等。這一過程無疑就是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相互幫助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中學生各項素質的提升也是其未來學習、生活中必備的素質之一。
5、提高了綜合運用英語能力
在排練和表演戲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戲劇中的臺詞有清晰的理解,還需要對臺詞在劇本中扮演的角色,所需要的表演者在神態、肢體上的配合,以及某一句或某一些臺詞所表現出的特殊的文化背景內容等有全面的理解和認知。這本身也是對當前英語教學向“文化”轉向的內在趨勢與要求。
6、 培養了學生人文情感意識
經典戲劇將對社會的犀利觀察體現在精妙語言中,讓同學們透過劇本對愛情、對誠信、對社會有了深刻地思考; 經典戲劇角色的體驗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感知力。通過戲劇表演,學生能夠從劇本中收獲到自由、節操、正確的價值觀念等內容,同時學生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也能夠獲得提升,這對于培養學生人文情感意識來說是十分有效的一種鍛煉方式。
四、結語
戲劇教學理念是強調在實踐活動中,重視學習者的交際、表達、情感、想象力以及集體意識的養成。[6]它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改善學生的語音面貌等方面有著一定的成效。與此同時,這對于英語教師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向,對教師自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應努力營造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以自然的方式學習英語;不斷地吸納、總結、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活動設計盡量具有創意性及趣味性,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和方式,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具體的課程類型、授課學時等采用相應的戲劇活動模式,從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教學策略與技巧,還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和諧統一。最后,希望戲劇教學的理念能夠推廣,惠及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們。 (指導老師:李彬彬)
參考文獻
[1] 曹新宇 王宏林 戲劇表演在英語專業語音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 當代外語研究2010年12月第12期 55頁
[2] https://wenku.baidu.com/view/74f14d99561252d381eb6e09.html 嘗試性英語戲劇教育研究
[3] 吳海珠 淺談語音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G)職業 2009年5月 129頁
[4] 王初明 英語語音自我概念與實際英語語音水平(J)外語界 2014年 第5期 67頁
[5] 陳樺 中國學生英語語調模式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年8月 P23-26
[6] 姚紅林 戲劇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陜西教育教學(N)2016年03期
作者簡介:
夏曉靜(1997-),女,浙江臨海人,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教育本科生。
陳高強(1998-),男,浙江臨海人,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教育本科生。
王智(1996-),女,浙江臨海人,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教育本科生。
金怡雯(1999-),女,浙江臨海人,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教育本科生。
李虹瑤(1998-),女,浙江臨海人,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教育本科生。
聶紫倩(1998-),女,浙江臨海人,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16級英語教育本科生。
李彬彬(1970-),女,浙江臨海人,臺州學院外國語學院,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