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曉
摘 要:張志公是當代著名的語言文學家和語文教育家,在語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文道關系、文言文教學以及傳統語文教育等領域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對當時以及現代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張志公 教育思想 語文教育思想
一、語文教育思想與實踐
張志公的語文教育思想與實踐主要包括語言、語文教育、語文教學這三大方面,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一)張志公的語言研究
張志公先生一生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語言,1948年在《語言的發生和初期語言的發展》中從語言發展的角度指出:“語言不過是人類的工具之一,只要他的腦子能夠發現這個工具,他必然會立刻使用起來,并且非用不可?!盵1]從這一論斷中可以看出,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把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因此,借由語言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的工具性。這是志公先生對語言的初步探討。
張志公先生在語言領域突出的表現是創建漢語辭章學。漢語辭章學是一門綜合性、橋梁性的學科,總共分為十五講,第一講論述辭章學的特點和目標,二三四講是語言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語言應用,從第五講到十四講是漢語辭章學的內容,十五講就是結束語,進行總結。漢語辭章學包括兩端,一端是語言的基礎知識、理論,另一端是語言應用,這兩端也正好對應了辭章學的綜合性和橋梁性兩個特點。所謂綜合性指的是其中包括語音知識、文字知識、語匯知識、語法知識乃至邏輯知識,而且還包括口頭上的聽、說和書面上的讀、寫,將這些內容融合起來,體現了綜合性。所謂橋梁性是從志公先生創作辭章學的目的來說的,就是“試圖在漢語語言學及其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同培養提高聽、說、讀、寫的語言應用能力之間起一些橋梁性作用?!盵2]所以,張志公創建漢語辭章學不僅有實用目的,而且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方向,即:基礎理論要為語言應用服務,語言應用要以基礎理論為指導。
(二)張志公的語文教學思想研究
1.閱讀教學。從古至今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中的弱點,同時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很多的缺陷,甚至幾乎淪為寫作的附庸,讀是為了寫,基于這樣的現狀志公先生提出要建立我們自己的閱讀學。所要培養的閱讀是要符合漢語文特點的,符合國情的,符合當前和今后社會發展的。閱讀學有其特定的職責,那就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進行種種的閱讀訓練,以培養學生具有比較高的閱讀能力。”[3]也就是說通過語文課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這種收獲是學生自主的、有意識獲得的,而不是被動的,從教師的指導下閱讀材料從而逐步樹立確的閱讀態度,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更好的提高閱讀能力。
2.寫作教學。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但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今寫作都存在明顯的問題,就是寫作脫離實際應用,大多數情況是為了應試教育服務的?,F今我們語文課堂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的寫作,但一旦脫離教學環境,其寫作能力基本上不能滿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因此,針對這一情況,志公先生明確指出要重新確定語文寫作的目的,要思考如果去掉教學,寫作還剩下什么,寫作的目的什么。在這樣思想的指導下,他提出“文以致用”的寫作觀。首先,凡是文學作品,都是為了解決一定的問題,即是帶著目的的寫作,是有實用目的的;其次,致用是文章對生活、工作具有實用價值,培養的是學生面向社會所具備的適應各種現實情況的寫作能力。
3.口語教學。張志公先生說過:“過去教語文,往往忽視口、耳,只注重手、眼”,這就好比砍掉植物的根卻又希望它開出花,這樣忽視口語教學是不恰當的,所謂口、耳,是指聆聽教學和說話教學,通常合稱為口語教學??谡Z教學越來越重要,這是由于教育現代化造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面對的不是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還要面對機器的對話,這樣就要求人們用規范的普通話,而不是用方言,或者是帶有方言的普通話,所以強調口語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谡Z教學不僅僅是把話說清楚就可以了,而且還要求說的流暢、有條理,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不至于結結巴巴??谡Z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先說后寫,說寫結合,要鼓勵學生多說,而且要敢于在大庭廣眾下發表自己的見解,之后對其進行指導,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二、語文教育理論與應用
張志公作為語文教育家,同時又是語文教育改革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論,這些理論既有深重的歷史感,又具有超前的意識。鄒賢敏曾經高度評價:“在當代語文教育研究領域,志公先生稱得上是老一輩中最具有現代意識的領跑者。”[4]首先,先生的語文教育理論具有前瞻性,他的語文教育是以傳統語文教育為基礎,以國外引進的語言學、心理學等理論為參照,融入自己的教育經驗,所形成的一套具有民族性和現代性的教育理念。他總是站在時代的角度審視語文教育,敢于推陳出新。其次,志公的教育理論獨有獨創性,突出的是提出了“雙文教學”的設想和語文教學“一條龍”的改革方案,這在當時都是獨創,且頗具有價值。最后,志公的教育理論還具有致用性,他所強調的致用性是教育理論要和教育實踐相掛鉤,架構起理論和實踐的橋梁。
三、總結
本論文對張志公的語文教育思想進行重點論述,從而更好地解讀張志公的語文教育理論,給讀者一個明確的認識。隨著對張志公教育思想研究的深入,深刻感受到其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諸多精妙之處所在,由于時間的倉促以及研究者本人能力的有限,本論文對張志公語文教育思想的挖掘還比較淺顯,有待進一步研究、整理。
注釋
[1] 張志公.張志公自選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663頁
[2] 張志公.漢語辭章學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第54頁
[3] 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753頁
[4] 張志公著,鄒賢敏編.重讀張志公,走進新課標[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頁
參考文獻
[1] 張志公.張志公自選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 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張志公.漢語辭章學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朱麗娜.論張志公的語文教育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7
[5] 張志公.關于語言教育的幾個問題[J].安徽師大學報,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