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可
摘要:“做中學”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習知識,該種學習理念強調學習態度、思維方法以及學習方法的養成,很多國家都制定了“做中學”建立起相關的項目組織機構,鼓勵學生進行學習與探索,該種理念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對于教育事業的革命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就“做中學”科學教育的思想進行分析。
關鍵詞:“做中學”;教育思想;核心理念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8-000-01
“做中學”是區別于傳統應試教育的一種學習方法,主要是通過實踐培養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做中學”更加符合現代的教學理念,是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的產物,對我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做中學”的核心概念
約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界現代教育的開創者。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主張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師生關系方面進行變革。“經驗”是杜威教學思想的核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論中的三個核心命題。目前,教育上主要存在兩種教學目標的爭議,第一種認為主要以培養精英學生為目標,應該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第二種認為應該將教學目標放在學生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科學的認知關系上。“做中學”主要是以學生為基本,面向每一個學生,著力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讓學生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能夠運用他們的科學素養,而不不是進行科學家似精英培養。“做中學”主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那么科學素養的組成有那幾個部分呢?有學者將科學素養的組成分成了三個部分——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價值觀;科學知識、科學技能和科學方法以及科學能力;科學行為和習慣。
二、 “做中學”科學教育的理念分析
將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培養目標,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被美國的赫德提出。赫德認為科學教育并不是一種少數人擁有的 “智力上的奢侈品”,而應該是人類所具有的一種素質。隨著時間的推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進一步加強了社會需要的是全民的科學素質而不止是少數精英的科學技能的意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培養科學素質首次被作為教育目的提出,并且在1985年巴基斯坦的科學教育課程會議上,對科學教育做了實質的界定,明確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將科學教育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現代科學終于走下神壇,不再是精英的特殊學術,而是成為了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我國全日制介于對科學課程的要求,除了對學生的全面科學素顏的教育之外,也要求考慮學生的個體優勢,充分發掘學生的天賦和潛能。
“做中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來理解科學。這個教育過程主要是給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機會,從中發現樂趣,引發他們對探究的興趣,培養探究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學生對科學的意識,培養科學態度。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既包括了科學家們對自然科學的解釋,又包括了運用自然科學而做的各種活動。“做中學”主要是讓學生探究科學的知識技能,將這些科學知識技能與自身的生活相關聯,促進學生科學經驗、科學態度的形成,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其根本在于使學生在探究和實踐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國的科學教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關注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研究結果的理論學習,讓學生誤以為科學就是絕對真理。但是“做中學”更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索的過程,理解科學成果的來源,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讓學生親身參與科學小組的問題提出、計劃、決策,將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絡。“做中學”使學生在科學的探究中有切身的認識和體驗,將我國長期停留在重知識、結果和輕技能、過程的教學安排打破了,使學生不再只關注標準答案,而是學會了思考的方法。
“做中學”貫徹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從學生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的的本質,而教師是作為一個知識引導者、支持者。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一個探究知識的共同體。“做中學”主要是鼓勵學生培養懂嗯那個能力,尊重科學事實,敢于對科學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合作過程中培養團隊精神和樂于解決問題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適應社會。
“做中學”是一場教育的改革,主要是改革學生的接受科學知識的對信息的處理方式以及反應,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對學習中信息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做中學”主要是發現學習,也就是學生自己的實踐的情景中獲得答案的學習方法。這種教育模式可以讓學生遵循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原有的知識為背景,再通過實踐對原有的知識進行調整和改造。
三、結語
“做中學”這種學習方式變革,讓學生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科學世界,用自己的腦袋去分析科學世界,再通過自己的言語表達出來,使科學理論可以融于到學生的自我理解中。“做中學”讓學生有了自己的選擇接受科學素質教育的方式,不僅帶來了學習方式的改革,也推進了整個教育體系的深化。
參考文獻:
[1]劉廣利,湯慧麗. 杜威的“從做中學”教學理論及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J]. 繼續教育研究,2008(05).
[2]陶海萍. 論“從做中學”學習理論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啟示[J]. 科技視界, 2014(16).
[3]周益發,周漢林. 再談杜威的教育思想——探討“從做中學”的教育原則[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28).
[4]廖霞,康玉唐. 杜威“從做中學”教學原則評析與啟示[J]. 企業家天地,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