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分析了中職語文教學職業化發展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職語文教學與職業核心能力的整合策略。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語文基礎知識與職業核心能力的有機整合,探索一條中職語文教學的職業化發展路徑。
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 中職語文 有效整合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1]。中職語文是中職院校的基礎課程,中職語文課程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在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職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也應當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一、職業核心能力
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適應崗位的不斷變換,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成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基本能力”[2],是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地區職業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熱點。
二、中職語文與職業核心能力有機結合的必要性分析
中職語文教學與職業核心能力的整合至關重要,其必要性分析如下。
(一)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需要
“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3],中等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向社會提供實用性、專業型人才。將中職語文教學和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相結合,有助于緊扣職場需求,從而讓學生在未來職場上走的更遠。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以就業為導向,符合終身教育的理念,能夠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職業生涯基礎。
(二)就業市場的客觀要求
當今社會,人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從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更多需要良好的職業能力,綜合素質能力及發展潛力成為許多公司企業招聘人才的標準。同時,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將會漸漸由學歷本位轉向能力本位,所以培養中職學生應當以提高其核心就業能力為重點。值得注意的是,綜合素質的提高離不開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的鍛煉,而語文教學正是提高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滿足職場的客觀要求是中職教育開設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學必須立足市場需求,為學生就業服務。
(三)中職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的需要
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相對較差,未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他們在自我管理、自我學習、人際交往等綜合素質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欠缺,語言表達能力及應用寫作能力較差。而核心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打破中職學生競爭力較低的局面,提升中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四)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語文教學與職業核心能力結合,貫徹了“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4],可以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梢姡@一課程目標不僅體現了語文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而且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也指明了道路。
三、中職語文與職業核心能力有機結合的培養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專業知識
目前,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理念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今社會,所以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和理論,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學生的專業技能。在中職院校的發展中,教師們培養著技能實用型人才,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鮮血液。然而,只有教師具備非常高的執教理念和專業素質,才能培養出具備較強職業核心能力的學生。
(二)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體系。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下,中職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書本上,而應結合專業知識,深度挖掘語文教學與各專業的結合點,突出與專業知識相關聯的地方,以精煉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面,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實用性。也就是說,中職語文教學不斷地完善語文學科的教學體系,根據學生們將來可能所從事職業的實際需求來安排教學內容,重點培養學生們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核心能力。
(三)改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手段
現階段,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新的教學要求。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資料有機結合起來,克服語文教學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困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教學內容更全面更加形象生動。因此,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進一步改善教學方式。
(四)完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實踐
教學評價不僅是對老師教學效果的反饋,更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反映。中職學校的教學評價,主要目的是檢測本階段的教學質量。然而,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升學壓力普遍沒有普通高中學校的老師壓力大,所以原有的教學評價體系非常松散,難以調動老師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傳統的教學評價主要依托學生及班級的分數,但是僅憑書面的成績難以反映實際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所以應當改變原有的單一的教學評價體系,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形成個性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如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提高動手能力,不拘泥于書本上的知識點,讓語文學習更加生動,充分地提高他們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育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將中職語文與職業核心能力相有機結合,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努力提高教師自身及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職業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松勤,劉廣兵,郭亞恒,肖志平,鄔麗華.中職生職業核心能力建構探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03):333-336.
[2] 付學佳.淺談如何有效整合中職語文教學和職業核心能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06):111-112.
[3] 馬冰.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探究[J].才智,2017(17):46.
[4] 邢彥瓊.對0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08):319-320.
作者簡介:史美鮮,女,漢族,1990年3月生,山西繁峙人,2014年6月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