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賡源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高中教育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暴露出的缺陷也越來越多,比如“高分低能”現象。因此,隨著新課標的出臺,智慧教育成為我國各個學校教育創新改革的重要目標。基于此,本文簡要概述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及特點,并在此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我國高中教育現狀以及智慧視角下的創新策略,以期為我國高中教育創新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智慧教育 高中教育 現狀 創新
一、智慧教育的含義及特征
智慧教育的英文解釋為“Smart Education”,包含聰明、智慧、創新、機靈等多層含義。關于智慧教育的定義,每個學者的解釋不一樣。目前主流的解釋有如下三種:以祝智庭為代表的學者等從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認為智慧教育就是新媒體環境下對傳統教育提出的新訴求,是培養智慧人才、全面人才、科技人才等的內在需求。陳曉娟等從技術與功能的教育角度分析,認為智慧教育是以物聯網、計算機技術、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教育體系。楊現民等則從教育形態與發展的階段對智慧教育提出了新的看法,智慧教育是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幫助下,是數字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教育體系。雖然以上三種解釋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智慧教育的分析,但是綜合以上觀點,我們不難得出,智慧教育其實就是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幫助下發展而來的具有感知化、智能化的教育形態與模式,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也是未來教育新形態。
二、我國高中教育現狀分析
在應試體制下,我國高中教育緊緊圍繞著“升學率”在不斷發展與改革,這種“畸形”的發展已經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其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高中教學形式單一
傳統的高中教育現狀之一就是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身心成長,一味的灌輸往往適得其反。比如,高中數學教育慣用的就是題海戰術,通過大量的練習題目讓學生強行掌握相關題目的解法。但是,這種方式導致學生課業繁重、壓力增加,學習效率反而沒有提升,對相關的知識點也無法完全掌握,例如無法就一道數學應用題來舉一反三,一旦題型變換就“無從下手”。
(二)高中教育資源有限
高中教育資源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教師資源,另一個是配套的教學資源。教師資源有限問題在廣大農村高中比較突出,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鄉村教師在2010年到2013年間的流失率高達30%,待遇差、地位低是其重要原因。而配套的教學資源有限則主要體現在高中生學習知識場所大部分局限在教室內,相關的實驗開展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比如,高中物理中的力學實驗等、高中化學中的有機物實驗等。很多學校的實驗室只是一個擺設,里面的設備大多陳舊,無法滿足實驗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關于實驗原理和實驗過程僅靠口授,學生則只能通過想象來掌握其中的知識。
(三)課程安排不合理
課程安排不合理是目前高中教育問題之一,究其原因是學校在課程安排上沒有從學生生理、心理的角度來考慮。研究表明,上午十點左右是學生精力最充沛、記憶最佳的時間點,但有的高中卻安排了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而下午三四點則是學生邏輯思維鍛煉的最佳時間點,同樣被安排了語文、政治等文科課程。此外,課程安排不合理還體現在一天的學習課程基本都是主科,美術、體育等鍛煉學生其他綜合素質的課程被安排的極少,這樣高中生的大腦就一直處于高負荷運轉中,高度緊張得不到放松,有時候十分鐘的課下休息也會因為拖堂等變得“形同虛設”。究其本質,仍是學生綜合全面發展的理念依舊沒有深入人心。
三、智慧教育視角下我國高中教育創新
從智慧教育的角度,創新我國高中教育就要求我國高中教學的改革要緊緊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而非升學率,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豐富高中教學形式
高中教師在日常的備課中,要優化課程設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一個知識傳授者向一個知識探索與挖掘的引導者轉變。有針對性地進行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當前,社會已經步入信息時代,多種高新科技技術不斷涌現,高中教師要與時俱進,掌握這些高新技術,比如VR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高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一些影片,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印象能夠更加深刻。教學形式的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加大教育資源投資
首先,在教師隊伍上,有關部門要加大人才經費投入,鼓勵優秀的人才去偏遠的地區扎根,比如制定一些鄉村高中教師職稱評定優先政策。此外,高中學校應該積極鼓勵教師繼續教育、加大教師外出培訓力度,引進優秀的人才。通過這一系列措施來擴充和壯大教師資源。其次,在硬件資源上,學校要更新觀念,舍棄“唯升學率”觀念,本著以人為本的角度,從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出發,加大實驗室改造,引進高新技術設備以及實驗室設備。比如,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開展一些有危險性的化學實驗以及現實生物中無法開展的物理實驗,諸如牛頓慣性定律實驗。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能夠在興趣高昂的狀態下完成相應的實驗,書本上的理論也通過實驗得到了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三)合理優化課程安排
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學校要對課程進行人性化安排。教師摒棄過去的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的思想,要從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角度考慮,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避免拖堂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在課程安排上,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角度考慮,比如將文科類的需要記憶的課程安排在上午,下午則安排一些動手實踐類的課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避免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加大美術、體育等課程的安排量,合理對高中生進行“減負”,讓學生在德智體育等全方位發展。只有身心健康、滿身正能量、具備正確三觀意識的高中生才能在高中學習中展現高中生應有的學習自信,這樣才有利于高中教學的健康發展。
(四)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教師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高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認識處于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包容的心態去呵護每一個“花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在遇到不懂問題時想提問和敢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亮點,鼓勵學生去發現、創新,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只有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才敢于突破自我,大膽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把知識點“吃透”,也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讓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四、結語
總之,當下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創新教育改革是大勢所趨。因此,豐富高中教育形式、加大教育資源投資,合理優化課程安排以及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智慧教育的本質要求。筆者認為,只有從智慧教育的角度對高中教育進行不斷創新與改革,學生的綜合素質才會得到全面發展,高中學校的教學質量才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徐鵬飛.欠發達地區高中教育改革研究[D].河南大學,2007,(05).
[2]聞待.論高中教育的多樣化發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0,(04).
[3]徐兆蘭,廖文萌.以多元能力為導向的高中教育范式新探——基于芬蘭與中國高中教育現狀的比較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8,(01).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