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凡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不斷地進行教育事業改革和創新,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使得國家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因此我們要堅持這種改革精神,不斷地去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利用生活情境使得教學生活化,使學生能夠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這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有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思維方式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生活情境
我們都知道數學的學習是從小學到大學甚至更高的學習環境都要學習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尤其是小學數學更是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而且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在數學課堂上,很多其他課程也都或多或少的與數學相關,數學需要的是良好的邏輯思維,這也提醒了我們,在小學階段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將會影響學生后面的學習與發展。因此小學數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同時我們知道小學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并且利用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產生共鳴,有真實感,所以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是必然的選擇。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可行性較高
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小學是學生發展邏輯思維的重要階段,同時數學的學習又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所以對于部分邏輯思維發展較慢的學生而言存在難度,或者有的學生認為枯燥無聊而錯過了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的黃金時期。我們使用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時,首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生是一個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如果把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可能會更加容易認知和理解。其次,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形象化,更加有助于學生的深入理解。
(二)生活情境教學比傳統教學更具有優勢
生活情境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夠使數學學習擺脫枯燥無味的標簽,更是讓數學學習與生活處處相關,充滿趣味性,這與傳統的“硬塞式教學”有本質上的區別,生活情境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渴望,同時這樣的方式也比傳統的方式更加鍛煉學生的應用研究能力,這在之后的數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三)生活情境教學更能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是近幾年來被提的比較多的話題,但是這些能力我認為不是非要等到高校教育或者中學教育階段才去培養,這些能力完全可以從小學就開始培養,我國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而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同樣如此,小學數學是小學學科中具有創新探究性的學科,所以對于小學數學學習,從小培養學生的這幾種能力成為必然趨勢。生活情境教學在這方面的作用可謂是非常關鍵,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這三種能力,因為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氛圍,既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又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
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的實施策略
(一)正確利用生活情境能夠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生活環境的探索欲也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更強,因此他們會更加渴望學習的東西與外面的世界相關、與生活相關。因此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做的是正確的利用這種特點,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來開展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去探索知識。
(二)用合適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產生共鳴,引導學生思考
生活情境有很多,但老師的作用就是從這些情境之中來選擇與這個課程相關且是學生們好奇的問題,與學生產生共鳴,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小學生對很多事情都有疑問,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老師可以通過設定一個疑問的情境,來激發學生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
(三)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語言能讓學生貼近生活
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語言,能讓學生覺得更加親近自然,也符合小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特點。學生也會更加愿意接受,因為學生都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并不喜歡嚴厲的老師,同時生活化的語言也能夠讓學習變成一種輕松愉快的過程。例如,在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時,如果把所用到的數字換成真是的物品中來計算,建立一個真實的場景,來讓同學們理解起來更加簡單一些。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有一個西瓜,要分給9小朋友,每人1塊。要求只許切四刀,就能分給9個小朋友,而且9塊西瓜吃完之后,要有10塊瓜皮。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學科是一門抽象而復雜的學科,雖然說小學沒有那么嚴重,但是同樣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生活情境教學方法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是非常切實可行的。通過把知識與生活的有機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在生活實際中去應用,從而也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