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莉莉 周晟
相比于普通高中來講,職業學校更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僅依靠課堂教學顯然有所不足。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現代學徒制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工藝的傳承,而且還顯著改善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將現代學徒制融入中職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當中,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好的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進一步深化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雙元制課程體系
現代學徒制要求將課程教學與頂崗實習有機結合,兩者同步進行以達到互相促進的作用。因此,在烹飪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應適當增加實踐課時,充分地滿足學生實操的需求。中職院校可以借鑒德國雙元制培訓模式,同時讓學生接受學校、企業兩個場所的培養,切實做到烹飪技藝的學以致用。在課程安排上,烹飪實習課時應占到至少一半以上,并與學校理論知識教學契合,極大地提高中職院校的辦學質量。雙元制課程體系還需要企業與院校共同努力,配備相應的教學人才。其中除了經驗豐富的院校教師,也包括企業內的一線廚師。此外,雙元制課程還應該涵蓋初加工、切配、冷熱菜以及面點等各方面知識,給課程的開展形成有力的保障。
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
從部分職業院校試點情況來看,作為學徒制的具體執行方法,工學結合已經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課堂內,應主要著眼于理論知識的鞏固,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再通過企業內實習的方式,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工作中,不斷優化烹飪工藝和技巧。院校可采用“項目”教學法,組織各小組在酒店內進行實地操作。而企業廚師則在一胖監督指導,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考慮不到酒店經營的客觀需要,以及教學秩序的管理,在工學結合中也需要合理編制計劃。如學生先通過兩天在校學習,然后前往酒店實習三天,對課堂內容反芻和消化。抑或是將學生分成若干批次按月輪換,如此一來既避免對酒店經營造成負面影響,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充分地參與其中。
完善多元化評價機制
在學徒制要求下,烹飪專業的學生必須在學校與企業內同時進修,則考核評價中也應當同時參考雙方的意見。而以往院校的評價機制重期末考核,而忽視了過程的重要性。針對這一問題,在頂崗實習階段需要對學生工作態度、工作成果等指標進行量化。實習主管人員可以就學生的總體表現打分,其結果以一定的權重影響著科目的最終成績,若學生未能通過考核則需要重修。且學生也需要及時完成實習報告,一方面對頂崗階段個人表現作出客觀評價,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改進。除此之外,在學生畢業前還必須通過廚師證考試,確保畢業生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而作為簽訂學徒制協議的另一方,企業也應該以具體的要求作為錄用標準,真正做到持證上崗。
建設雙師型教學隊伍
目前,中職烹飪專業教師職稱等級普遍較低,擁有高級技師的教師占比嚴重不足,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導致我國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受到一定的限制。部分教師甚至缺乏工作經驗,在學徒制培養模式中必然難以適應課程的開展。因此,中職院校還必須建設雙師型隊伍,從根本上給教學質量提供保障。中職烹飪教師應定期參加工作培訓,及時了解崗位新技能與新變化,緊跟企業發展的步伐。這樣一來才能給學生形成良好的榜樣,并給教學工作形成指導和借鑒。另一方面,企業也可直接派遣“師傅”進入學校任教。以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教師,在理論知識教學中有效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更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而且企業“師傅”對業界了解更加全面,還能夠給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指導。
綜上所述,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落實現代學徒制已是大的趨勢。各院校應首先建立雙元制課程體系,確保頂崗實踐在教學中占有足夠的比重。同時采用工學結合的辦法,合理分配學校教學與實習的時間,并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此外,還需要創新評價機制,以企業崗位考核與職業考試等形式,確保畢業生的業務水平。最后還應該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以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工作經驗的“師傅”,來提高烹飪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