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衍
摘要:在高校音樂專業之中,器樂合奏課程屬于重要的內容,擁有一定的技術性和協同性,掌握這些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們的演奏技術水平,培養團隊合作意識。為此,本文首先介紹了關于器樂合奏的技術性,敘述了通過這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們的演奏水平,增強演奏技巧;其次,通過分析了器樂合奏的協同性特點,來培養和加強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最后,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們的器樂合奏水平,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優化配置教育資源。
關鍵詞:高校音樂專業? ?器樂合奏課程? ?演奏水平? ?團隊協作? ?優化教育資源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1-0068-03
一、通過器樂合奏的技術性,提升學生們的演奏水平
通常情況下,器樂演奏技術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段才可以形成,首先,學生需要反復練習器樂演奏,學生在學習器樂的最初,需要進行不斷的練習,熟練掌握動作技巧;其次,學生在經過反復的練習之后,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教師需要對此加以指導,并將他們的演奏動作完成定型階段;最后,在完成以上兩個階段之后,教師需要讓學生們總結自身的演奏情況,發現問題需要及時解決,保證演奏技巧能夠得以提升。
由于樂器具有一定的技術性,所以,高校音樂專業中的器樂合奏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樂器演奏水平。在進行器樂合奏課程之前,樂隊中的每一個隊員都需要完成各自學習的樂器課程,并且通過了各種考試,演奏水平要在中等以上,這樣才可以參與這項課程。在學習合奏課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各種各樣風格的作品,細細琢磨這些樂隊的演奏風格,用心感受樂隊音樂作品的藝術內涵和文化思想。與此同時,學生們不僅是要聽這些樂隊的演奏,還要練習多聲部的聽覺,訓練自己的音樂聽覺,提高音樂記憶水平,從而在傾聽的過程中養成多聲部聽覺的思維習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在第一次進行合奏時,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很難有效的進行合奏練習,所以,器樂合奏課需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具體來看,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們進行演奏,還要分析經典作品中的合奏技巧,讓學生們在演奏的過程中加強對樂器的了解,充分調動學生們的演奏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二、充分認識器樂合奏的協同性,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樂器合奏的過程中,需要將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融合在一起,有效的把不同的音色進行完美結合,所以,合奏樂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需要協同演奏的節奏和速度,從而使合奏能夠成功進行。學生們在進行獨奏的時候,往往發揮自身的演奏水平、表現出藝術情感等即可,但是合奏卻不同,需要把水平不一的學生組合到一起,使器樂實現和諧統一,這是非常有難度的內容。器樂合奏的協同性非常關鍵,通常情況下需要在統一的指揮下進行演奏,每個演奏者不僅要完成自身的內容,還要共同合作實現演奏目的。所以,器樂合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擔當,從而共同演奏出優秀的作品。
在具體的教學之中,器樂合奏課程的協同性有兩方面,一方面體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協同性。器樂合奏課程與其他的課程存在差異,對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協同要求也更高一些。具體來看,教師需要成為樂隊的指揮人物,在合奏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保證各個樂器的發音都要準確。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不同,采取相應的教育,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所以,在器樂合奏課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們在合奏中需要掌握的內容等,學生也要積極響應教師,結合自身的演奏情況進行發言,力求做到完美協作。因此,這樣的器樂合奏課更能體現協同性,從而提升合奏水平。另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協同性。在進行器樂合奏的過程中,學生是合奏中的主體,是合奏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學生們在進行合奏的過程中,不僅要把握住老師的指揮,還要用心傾聽合奏中的器樂聲,做到讓自己的樂器聲音可以融入整個合奏之中,發揮自身的演奏作用,提高合奏的協同水平,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在經過反復的合奏練習之后,每個學生的演奏技巧可以得以提升,同時,他們也能更加懂得團隊協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合奏的質量。
三、遵循器樂合奏樂隊的編制特點,優化配置教學資源
(一)合理配置音樂合奏的資源,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從目前來看,我國高校音樂專業在開展器樂合奏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樂器處理不妥、樂隊編制不合理的現象。由于學生們對于樂器的相關情況不夠了解,所以導致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同時,在進行樂隊編制的時候,并沒有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對于學生們的個人意愿缺乏了解等。為此,這些問題不僅使樂器的應用受到影響,還會導致樂隊的組建不夠合理,從而為日后器樂合奏課程產生不利因素。針對這些問題,高校需要掌握教學規律,建立合理的運行管理機制。例如,在樂器配置工作中,小件的樂器可以由學生自己購買,大件的樂器由校方提供。同時,在使用大件樂器時,要嚴格按照樂器保管要求,使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使用者身上。在合奏樂隊分配樂器的過程中,樂隊的指導教師要和學生們進行協商,在保證樂隊編制要求有效執行的情況下 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等個人因素,科學合理且不失人性化的進行團隊規劃。通過一系列的工作,使樂隊得以有效的建立起來,并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各項規范落實到具體教學之中,為器樂合奏課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二)優化教師資源,打造優秀教師團隊
在進行器樂合奏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資源是重要的內容,優化教師資源配置,能夠推動器樂合奏課程的順利進行。但是,由目前來看,在我國高校音樂專業之中,器樂類的教師普遍存在比重不大的情況,所以,面對器樂教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化教師資源是重要的工作,只有最大化的發揮教師資源優勢,優化隊伍結構,才能滿足器樂合奏課程的教學需要,更好的展開器樂教育,以此培養更多優秀學生。一方面,通過多年以來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出,高校音樂專業在打造師資隊伍的過程中,必須符合音樂專業的發展內容,滿足具體的規劃要求,合理的配置器樂專業教師,使學生們可以得到有效的器樂教育。與此同時,在進行招聘教師的過程中,需要在考核內容里加入優先聘請能夠勝任多種樂器教學的教師,選擇復合型人才或是一專多強的人才,為高校培養音樂人才提供師資保障。另一方面,高校還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手段來鼓勵教師拓寬教學研究范圍,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掌握可以勝任多種教學樂器的能力。
(三)提高學生們對于器樂合奏課程的認識,加強學生們的入學教育
從目前來看,很多新生在入學之前,并不是充分了解學校的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案。有些學生選擇學習音樂,可能只是受到歌星偶像的影響,并沒有深刻認識到音樂學習的意義,所以致使器樂學習的時候,會出現偏科很嚴重的問題,影響了器樂演奏水平的提升,外加在課下沒有充分練習,從而影響了器樂合奏課程的整體效果。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強對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力度,保證所有學生通過入學教育明白音樂學習的意義,同時要使他們明白專業特長和多項音樂合奏之間的關系,以及擁有演奏才能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新生要知道學校的教學定位和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教學要求等,充分了解這些才能更好的進行課程的學習。此外,新生還要明白音樂專業的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內容,掌握學校的考核規則等。高校需要通過這些入學教育內容,讓學生們正確看待音樂專業的學習,避免出現思想上的誤區,從而樹立學習信念,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積極樂觀、態度端正的進行音樂學習。
四、結語
由上述可以看出,器樂合奏課程是高校聲樂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合理的器樂合奏課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們的演奏水平,還能增強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更好的樹立合作精神,對于他們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意義。所以,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根據器樂合奏課程的特點,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優化音樂教學資源,同時高校要提高培養音樂人才的教學質量,提升教育水平,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宋偉,吳莎莎.河北省高校器樂合奏課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J].黃河之聲,2017,(22):33-34.
[2]周邦春.地方高校器樂合奏課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戲劇之家,2016,(18):217+219.
[3]樊佳.高校音樂專業器樂合奏課程教學特征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0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