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林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企業需求的是金融和互聯網跨界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對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在文獻閱讀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趨勢,重構和優化高職金融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素質的復合型師資隊伍,全面系統地構建復合型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體系,旨在培養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復合型 高職 人才培養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出現了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眾籌、大數據金融、網絡理財等金融新模式,對高職金融專業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既是重大的機遇,也是嚴峻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是個跨學科的新領域,融合了金融、網絡信息技術、管理和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知識,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大量的金融和互聯網跨界的復合型人才。但是,大多數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滯后,很難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是滿足傳統金融機構的崗位,難以適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崗位需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基于此,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重構和優化高職金融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建設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學團隊,培養適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崗位需求變化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出現了很多新的崗位。我們比較了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崗位需求前五名,傳統的金融機構(銀行、證券、保險)崗位需求前五名分別是:銀行柜員、客戶經理、理財經理、保險代理人、投資顧問。
我們對大量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實地調研,調研結果表明:互聯網金融的崗位需求前五名分別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研發設計、網絡推廣、風險控制、大數據處理、合規管理。
中華英才和前程無憂等知名網站的招聘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企業需求最多的是金融和互聯網跨界的復合型人才;從崗位結構來看,需求量最大的是網絡營銷崗位,因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需要大量營銷人員來推廣,其次是研發設計和風險控制崗位。
三、高職互聯網金融復合型人才的綜合職業能力分析
我們深入到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實地調研(支付寶、人人貸、紅嶺創投),與企業的HR交流和溝通,得出結論: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既懂信息技術、又懂金融理論、網絡營銷,同時還具備互聯網精神和思維的復合型人才,是金融企業最急需的人才類型。為了提高金融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構建了復合型高職金融人才能力的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復合型金融人才,融合了多學科的專業知識。首先,應該具備扎實的金融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其次,掌握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再次,熟悉網絡營銷的方法和策略,有較強的網絡運營管理能力;最后,具備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有較強的創新精神。
現實中,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崗位需求具有多樣性,需要不同層次的復合型金融人才。因此,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和培養層次, 又可以分為基層業務人才、中級管理人才和高端決策人才。
四、高職互聯網金融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
我們在文獻閱讀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趨勢,通過重構和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素質的復合型師資隊伍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構建復合型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體系,如圖2所示。
(一)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并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模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德國的“雙元制”①、英國的現代學徒制和美國的合作教育②等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互聯網金融時代,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和互聯網金融企業建立產學融合、校企聯合的辦學體制,根據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眾籌、互聯網銀行等新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基層業務崗位,進行針對性的培養。教師、科研人員和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緊密合作,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和構建課程體系,教學與產業緊密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建設高素質的復合型師資隊伍
一般來說,師資隊伍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教學質量。因此,要想培養高水平的復合型金融人才,高職院校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復合型師資隊伍。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復合型師資團隊應由企業專家、校內教師、公司高管、專業建設帶頭人聯合組建,成員中既有實戰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家,又有理論知識扎實的雙師型教師。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專家和校內教師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更好地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在日常教學中,高職院校應聘請企業專家給學生授課,講解互聯網金融企業真實的項目運作和業務流程,真正實現理論聯系實際。
(三)優化高職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
互聯網金融人才,是集金融專業知識、網絡信息技術、市場營銷等多種知識和技能于一體的復合型金融人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型的工作崗位,例如互聯網產品經理、網絡運營管理、SE0/SEM、軟件工程師、風險控制經理、信貸審批經理等,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實際的工作崗位,設置相應的互聯網金融課程。
設置專業課程時,應將互聯網金融的思維融入到金融教學當中,在現行金融學課程體系中開設互聯網金融課程,例如網絡金融、新型融資方式與操作、P2P信貸、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營銷、電子商務、風險控制與管理等,優化課程體系,適應互聯網金融的崗位需求。
(四)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實際工作過程和崗位需求的特點,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互聯網金融企業真實的項目運作,比如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研發、網絡營銷方案的設計、P2P網絡借貸項目實例、眾籌融資項目實例和網絡理財等,給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創新的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互聯網金融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運用互聯網方式進行教學,實現互聯網技術與金融學教學的結合。同時,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采用小組討論、情境模擬、案例分析法、項目學習法、社會調研類的教學與學習組織形式。
五、結論
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復合型高職金融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互聯網金融企業和高職院校共同參與,協同配合。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制定互聯網金融人才規劃,建立一個系統性的互聯網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產學研相結合,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
高職院校應設計科學的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開發互聯網金融課程,優化高職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崗位需求;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更好的提升金融教學質量;加強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校企合作,構建校企對接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復合型師資隊伍,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金融人才。
注釋:
① 雙元制:學校與企業分工協作,以企業為主,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實踐為主的一種成功的職教模式。
②合作教育:教育與產業相結合, 以產業為推動力量,政府、行業與學校相互協同。
參考文獻:
[1]熊建宇.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06):86-88.
[2]郭福春,潘錫泉.融合與重構:大資管時代金融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5):156-160+165.
[3]張艷英,羅薇薇.互聯網時代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6,(01):45-48+75.
基金項目:廣東高校省級重點平臺和重大科研項目“經濟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17GGXJK108);廣東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會科研規劃項目“基于互聯網金融的高職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YZJY161722)。
(作者單位:廣州松田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