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美荷 劉陽
摘要:根據美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所屬的COSO委員會,在2013年發布的最新版《內部控制整體框架》, COSO框架可適用于任何公司以及公司內部的任何具體管理事項,包括固定資產管理。COSO內控理論認為,內部控制系統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內控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個要素構成,通過五個維度識別企業的管理現狀和管理風險,力求將資產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文章以某國有水運施工企業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為例。
關鍵詞:COSO框架;水運施工企業;固定資產;內控
水運施工企業的固定資產呈現出資產比重大、流動性大、分布范圍廣、回收周期長等特點。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行、保值增值、折舊或者攤銷情況對于企業的經營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情況的影響非常顯著,所以固定資產在管理過程中要詳細、謹慎。管理者需要一種成熟、清晰的內控框架作為理論支撐,通過“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內控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個維度分析管理中的盲點,針對性做出管理上的優化,以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實現內部控制的關鍵職能。而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不僅屬于單位,也屬于國有資產,管理不規范將將產生嚴重后果,甚至造成國有資產的損失。 某公司為央企下屬水運施工企業子公司,較好地構建了基于COSO框架的固定資產內部管控體系,本文以此為例:
一、明確固定資產管理職責
1. 固定資產管理跨越各個部門,制度需明確的內容包括:第一、各個部門在管理中的職責;第二、固定資產管理中的流程、分類等內容。
2. 明確管理流程:固定資產的管理流程包括立項、構建、處置(轉讓、出租、抵押等)、報廢、盤點五個部分。該制度梳理了各個流程的過程內容和審批權限,使固定資產的業務流程有據可查。
二、優化固定資產風險評估機制
如何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是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重要一環。公司由戰略發展部牽頭通過組織各分類主管部門進行固定資產清查,通過規范管理制度,明確職責、規范流程,提升內部控制環境;發現控制活動中的問題,實施改進措施;建立固定資產管理軟件,保障信息溝通;熟悉相關制度和法規,在投資和處置的過程中要保證各部門全程參與加強監督職責。
三、規范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活動
1.規范預算控制流程
對于分類主管部門和子公司提出的投資申請,戰略發展部牽頭成立專業小組(包括工程部、財務部、技術部)對其進行嚴密精細的論證,分析其投資的必要性,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工程部判斷公司內部是否有現行的資產可以使用而避免重復采購,在充分考慮固定資產的性價比,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企業目前的管理水平等客觀因素后,有選擇的申請購買能給公司帶來最大經濟效益的固定資產。
2.規范購建流程
由各固定資產分類部門按照投資計劃組織實施,按照招議標管理辦法規定進行購買,必須按照招議標程序擇優選定中標單位。購買的固定資產不能隨意突破計劃投資額,在固定資產購置或新建竣工驗收后,項目立項單位應及時填妥《固定資產驗收交接記錄表》,并按投資審批權限,及時、準確辦理項目決算報批手續,財務部門按照批準的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和填妥的《固定資產驗收交接記錄表》辦理固定資產列賬手續。
3.規范處置(轉讓、出租、抵押)和報廢流程
對于一般固定資產來說,資產的轉移、調撥、報廢等處置要符合公司《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相關憑證保留待查,臺賬及時更新。對于重要固定資產的處置,除滿足管理辦法,資產的處置必須要嚴格遵守上級公司關于資產處置的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備案等工作。為防止資產流失及企業利益受損,重要固定資產對外轉讓或拍賣,應考慮處理方式與去向,以保護企業利益不受損害。同時,須向有資質的且得到集團認可的資產評估公司進行資產評估,評估結果被確認后才能轉讓或拍賣;一般固定資產,其轉讓、拍賣價格按固定資產市場重置價格、新舊程度結合市場需求由各單位合理確定,不宜低于資產重估后該固定資產的凈值。
固定資產達到報廢標準后可以按規定程序進行報廢處理,報廢流程類似于固定資產立項流程,年初上報淘汰報廢計劃的制定,年內按計劃進行報廢淘汰。報廢實施前固定資產分類管理部門須填寫《固定資產報廢申請表》,寫明報廢理由、報廢資產處置情況說明,然后按審批權限逐級上報,經批準后方能實施報廢;報廢的生產性設備和殘值占原值30%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應從公司經營戰略考慮處理方式與去向,施工船舶應優先考慮拆解處理。若需對外出售,應優先通過集團公司主導的或規定的交易平臺,以“透明”(如公開掛牌拍賣)方式處理。報廢固定資產的對外處置,應參照公司招議標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序合理選定接收單位。各分類管理部門對報廢固定資產的處理負有全程跟蹤責任,以保證公司利益不受損害。
4.創新固定資產盤點環節
由于固定資產數量大,分散廣,固定資產折舊表中僅對資產的原值凈值等財務數據進行及時準確的更新,而位置信息和使用狀況等數據是缺乏時效性的。固定資產卡片還依然是手工書寫的形式,核對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公司固定資產數量龐大,分散的特點來說,通過傳統的清查方式——以財務賬本為依據,通過與實物一一對應,來得出清查結果,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盤點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以財務賬本為依據進行盤點這種方式本身無可厚非,只因其未考慮公司的實際情況,所以不太適合公司現階段的固定資產盤點,更適合固定資產管理相對完善、賬物實際相符的情況。
因此,考慮到公司固定資產管理的實際情況,固定資產清查不能囿于傳統的清查方式,我們采用了另一種更為行之有效的清查程序。戰略發展部成立清查小組制定盤點計劃,各單位紛紛展開自盤,將符合固定資產定義的資產編制成統一格式的臺賬,戰略發展部對報來的固定資產做一個初步的規范性審查和匯總。全分包、剛成立的項目部、剛成立的區域分公司、未進行權屬劃分的海外項目部均做了無固定資產說明。戰略發展部將各單位統計上報紙質版臺賬經各責任人簽字留檔待查。并將每一項實物與財務帳目核對,編制完成《固定資產匯總登記表》,這個表格是相對準確的實物賬,位置型號等固定資產基本信息都是準確,并有時效性的,有別于財務部門的固定資產折舊表。同時,成立監督小組,對各部門盤點結果進行抽查監盤。在清查登記中對盤盈、盤虧、毀損的固定資產,查明原因,寫出書面報告,提出處理意見。
四、實行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
固定資產管理創新包括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為技術創新保駕護航,技術創新為管理創新打開了思路。固定資產的高效管理,離不開現代管理平臺,公司利用全面清查后得到的基礎數據,建立了一套固定資產信息庫,并將信息庫導入了一款相對簡單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解決了賬務不符等基本問題。
該平臺的功能包括資產錄入、處置、報廢等全部流程,同時支持打印固定資產標簽卡。該系統通過標簽卡的打印,解決了賬物長期不符的狀態;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分類主管部門在同一平臺上進行資產錄入等操作,解決了各部門間缺乏溝通、臺賬不統一的問題。
該系統的功能比較簡單,主要解決了固定資產數據庫的一些基本問題。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固定資資產盤點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讓管理層隨時可查詢固定資產的管理狀態,還需要功能更復雜的技術做支撐。
參考文獻:
邱婷.AB集團DX農場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研究案例[D].南京大學,2016.
(作者單位: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