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平
摘 要:隨著近幾年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改革與進步,我國的義務教育正在向素質教育階段進行過渡,新課改也提出,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生物學科作為與社會接觸面很廣的一門學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生物素養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觀念,還可以培養學生們建立理性思維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生物素養的策略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素質教育;新課改;核心素養;高中生物
我國高中生物學所學的內容和人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比如說細胞、遺傳、基因、生態與環境等等,這些內容都是探索人類、其他生物、植物等等的起源與結構,學生們學習了高中生物學可以知道他們是怎么來的,人類的身體由什么組成的等等很多年紀小的時候都會好奇的事情。其實高中生物學并不只是教給學生這些生物知識,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們的生物素養,比如從生物的起源發展到現今,那么今后的遺傳與變異將會是什么樣的呢?這就涉及到科學探究。再比如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差,那么如何保護環境、拯救生態平衡等問題也接踵而來,這就涉及到了對社會的責任感。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生物素養,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一、生物素養的含義
(一)生命的本質
生命的形成是隨機的,在生命所處環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生命也在隨著環境進行變化,從無機物進化成為有機物,從單細胞生物進化成為多細胞生物,從水生生物進化成為陸地生物等等的一系列變異都是生命在適應所處環境所進行的內部進化和新陳代謝,這是近乎所有生物都具備的趨利避害的本性。任何生物都有生命,生命平等,哪怕人類將生物分出了高中低級之分但是生命本身是部分高低貴賤的。高中生物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這一切并用正確的觀念去認識和解釋這個由生命構成的世界。
(二)思維重點在于理性
幾乎所有生物都會有思維的變化,“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句話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剛出生的小牛犢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理性思維模式,所以哪怕遇到老虎這種天敵它也不會覺得害怕,但是這也只是剛出生的小牛犢,因為它還沒有認識到老虎的可怕,但是當它看到同類被老虎捕獵、圍剿、吃掉后,就會在它的大腦里形成恐怖情緒,這種情緒會影響它的思維,那么下一次再遇到老虎時,它也會害怕。近乎所有具有思維的生物都是一樣的,在沒建立起自己的理性思維系統之前,都是憑著感覺走,人類也是一樣,小孩子第一次看到火,覺得會動、還暖和,就想伸手摸一摸,被燙一次之后,對火的理性思維就建立了,下一次他就知道火可以取暖、會一跳一跳的動,但是火是燙的,不能用手直接碰觸。理性思維的形成需要一個從感覺到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高中生物課程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建立理性思維。
(三)對生物科學的持續研究
人類的生活環境包含著很多的生命體,而這些生命體都有其獨特的活動規律,為了目前很多還未能根治的疾病、為了幫助各生命體克服本身存在的弱點等等,就需要相關科研人員對所有的生命體都進行研究與實驗,研究實驗的對象多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解剖生命體、研究生物神經系統等等。就目前世界對生物科學的研究,還有數不清的關于生命的未解之謎等待著生物科學的研究。高中生物學科是將生物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后期的持續研究打下基礎。
(四)對社會富有責任感
近幾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重工業的污染、資源的過度采集、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等等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受污染的環境逐漸開始報復生活其中的生命體,主角似乎就是人類,但是人類作為環境污染的主體,受害最嚴重的卻不是人類,而是一些數量稀少的生物因為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的現狀整個物種瀕臨滅絕。高中生物教學可以給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像社會傳達保護環境、關愛動植物的觀念,盡可能解決一些環境污染的問題或改善由環境污染造成的惡劣影響。
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的措施
(一)理論結合實踐
現在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理論教學,生物實驗也走進了高中生物的課堂,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迄今為止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教學方式了,然而由于每所高中校園的經費水平不一樣,導致一部分高中學校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支撐學生們的生物實驗器材費用,所以對實驗課程進行了縮減,加大了理論課程的教學占比,這樣著重理論教學的生物課程無疑是抹殺了學生們在生物實驗方面的動手能力。都說實踐出真知,理論知識畢竟是片面的,細胞的復制與新陳代謝的過程,只有看過了才能領會它的神奇之處,光聽,也只是一個簡單的知識點,是讓學生們無法將所學知識和現實生命相結合,進而對生命繁衍與進化產生興趣的,長篇大論的文字內容也容易讓學生對理論知識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應該積極支持生物實驗課程的開展,給予足夠的實驗器材與物料的支持,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感知生命變化的神奇之處,進而珍惜生命,熱愛、尊重所有的生命體。
(二)引導學生對生命進行思考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不應該只是將生物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而是要通過講解生命進化、遺傳、變異等等的知識,引導學生對生命進行思考。老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都相互探討一下自己對生命的認識以及對生命持有何種觀念。小組不同的成員間可以交流不同的觀點,相互之間進行知識共享。或者老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學生走進自然,去觀察、去了解自然中的生命體,由自然生命體的特性延伸出對生命的思考,再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然后再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相信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們的記憶更加深刻,對生命體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三)由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過程
每一名高中生都有自己喜歡的老師和不喜歡的老師,可是這名學生不喜歡的老師也許就是別的學生喜歡的老師,那么學生們是根據什么來判斷自己喜歡的老師呢?是感覺或發生的某一件事,這就統稱為感性思維。感性思維是情感占主導地位,因為一些影響自己情緒的事情產生,導致自己的情感產生波動,進而主導思維進行選擇與判斷。然而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太多的感性思維會嚴重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這里就需要理性思維進行主要掌控。那么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生物實驗的課程讓學生們進行理性思維的建立。比如對某一實驗現象進行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有沒有可能出現另外的某種現象?在這些提問的基礎上,學生們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生物知識對上述問題進行科學分析與實驗,得出的最終結果就是問題的答案。這里面不涉及到感性或感覺,只是單純的理性思維進行主導,一切以科學實驗結果為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概括,進而科學推理、實驗,這樣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建設理性思維。
(四)培養學生宏觀思維
學校這個學生們學習的主要地點,將學生們的思維進行了區域限制,而課本知識將學生們的知識攝取面進行了限制,在家庭中父母也總是交代學生學習最重要,別的都不是你該關心的。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的思維只局限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對其生活的宏觀環境并沒有多少了解和關心,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學生身為社會中的一員,對社會環境的了解和關心也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然而長時間的思維禁錮導致學生在步入社會后也不會關心他人、關愛社會,只會關注自己還有自己的小家庭。近些年我國經濟進步導致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已經在國際上引起重視,很多國家指責中國為了經濟發展不顧全球環境,對環境污染、破壞嚴重。目前我國也在積極的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高中生的生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當下我國社會環境甚至全球的環境,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的破壞都會對整個生物鏈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進而了解到人類的一些行為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多么大的影響,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倡導社會健康生活方式、保護地球環境、關愛全部生命等等。
學生身為社會成員,有義務和責任對其生活環境進行保護和改善,在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生命都是平等的這句話不應該只是說一說,而是要切身的去做,比如說貓、狗、豬、牛、羊等等的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為了生存可以宰殺,但是請不要虐待,這是對待生命平等的底線。當然,高中生的生物素養的提高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提升到多么高的高度,需要學生不斷學習、不斷累積,老師們正確引導的過程,樹立學生們正確的三觀,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尊重生命、關愛社會、保護環境、給身邊的人帶來健康生活的積極影響。甚至有興趣、有覺悟的對生物科學進行深入研究與實驗,為祖國甚至全人類、全物種都能夠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趙芳.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2).
[2]朱東升.高中生物教學中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設計研究[J].文存閱刊,2018(10).
[3]趙占良.試論中學生物學的學科本質[J].中學生物教學,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