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重慶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及稅收方面存在的問題,從稅收角度提出相應建議,為政府在創意產業發展中提出意見,為重慶創意產業的更好發展鋪平道路。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營改增;稅收優惠
基金項目: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科研計劃項目:重慶創意產業發展研究-基于稅收視角(編號:2017KYY001)的資助
20世紀末從發達國家開始興起的創意產業逐漸嶄露鋒芒,它以其范圍廣、可塑性強、污染小等優勢,成為各國政府極力推崇的重點產業。創意產業優先在我國發達地區發展,2013年北京創意產業增加2400多億元,成為其第二位的支柱產業,上海增加2500億元,占GDP的11.5%,而“創意產業”這一概念和產業形態在2006年首次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
一、重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2006年,《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創意產業發展的意見》確定重點發展創意產業。2012年重慶創意產業增加值520億元,占GDP的4.5%,創意產業就業人數近36萬人;重慶2014、2015、2016年增加值分別490.18億元、540.48億元、615億元,占GDP比重分別為3.3%、3.44%、3.47%;而全國2014、2015和2016年增加值分別為24017億元、27235億元、30785億元,占GDP比重3.77%、3.97%、4.14%,重慶政府2015年發布《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切實提高重慶市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特別強調在稅收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但對比全國和重慶,近幾年一直穩步增長,但是重慶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長趨勢近兩年放緩,重慶增加值在全國增加值中所占比例較小。
二、重慶創意產業稅收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尚未建成完善的稅收優惠體系
我國針對創意產業稅收優惠主要體現在企業所得稅上,增值稅方面僅對動漫產業有具體的超過3%稅負的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小稅種方面僅房地產稅有優惠,在諸如個人所得稅和其他小稅種方面優惠措施還有待出臺。
(二)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匱乏
由于重慶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小型微利企業(后文簡稱小微企業)占90%左右,而相關政策基本都是對中小型企業,且部分要求嚴格、標準高,例如《關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財稅[2017]34號),將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但是在核算上要求企業建立輔助賬,且研發費用口徑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及會計規定有差異,小微企業會計核算不夠健全,便無法扣除。這進一步導致重慶市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的規模效應不大,影響力有限。
(三)稅收優惠措施單一、作用有限
在重慶市的稅收優惠措施上采用的是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減按15%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重點軟件企業可減按1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納稅,小微企業按20%稅率納稅,除了以上稅率優惠外大部分為定時定率的優惠,比如2免3減半、5免5減半等,增值稅方面只有動漫產業有具體的超過3%稅負的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這些措施大部分都是稅率減免或者定期減免,優惠措施比較單一,而重慶的文創企業多數還達不到享受優惠的條件,這就讓稅收優惠措施落地性較差,作用有限。
三、重慶創意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一)形成多維立體稅收優惠政策體系、降低文化產業從業者負擔
文創水平還相對落后的重慶應結合發展狀況,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及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在產業發展的各環節各方面從諸如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及其他可能涉及的小稅種方面出臺更多優惠措施,由點成線再及面最后形成多維立體稅收優惠體系。
(二)加大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力度,優化稅收扶持
針對重慶市小微企業占比量大的特點,加大對文創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可以建立資金稅收扶持機制。對新開文化創意企業特別是小微文化企業除享受當前優惠措施外還提供免3年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增值稅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仍然享受當前小微企業稅收優惠;金融企業為文化企業貸款簽訂的貸款合同免除雙方的印花稅,文化創意企業用于研發生產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及車船使用稅免稅;耕地占用稅及車輛購置稅進入建筑物及車輛成本可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引導重慶文化企業呈多層次、多主體縱深發展。
(三)優惠措施多元化,受惠標準統一化
在稅收優惠措施上還可以采用直接減免及不定期減少稅率或者稅額以及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減免方式。稅收減免的范圍除了所涉及的大稅種以外還應涉及相關小稅種,稅收減免期限即涉及短期效應也應考慮長遠發展,既有固定模式也可靈活掌握。在給予優惠的同時盡量統一各行業標準,避免引起混淆,這樣也便于受惠企業掌握是否享受優惠。除了稅收扶持也包括資金支持,可通過提供減免行政規費、給予配套資助、補貼、貸款貼息以及資金補貼,還可以通過放寬創意產業發展門檻,從諸多方面給予創意產業在重慶的生存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結束語
重慶的文化創意產業正處在“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在總量上雖然在西部地區來看還可以,與其他發達省市相比則存在差距。希望通過本文從稅收角度提出對重慶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建議,為重慶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路徑,進一步解決重慶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郭明明.關于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稅收政策的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02下):62.
[2]莫雯瑤.“營改增”對文化產業的影響研究[D].2014(03)
[3]吳俊.創意產業對重慶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產業關聯和經濟增長的視角[D].2015(03)
[4]高旻.重慶創意產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2010(06)
[5]金慧娟.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文化創意產業稅負的影響分析[J].稅收與稅負,2014(12):57-58.
作者簡介:
黃玲(1986- ?),女,重慶永川人,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