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慧英
摘 要:診斷式教學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能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更好地了解英語文章寫作的內涵,進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寫作素養,深化寫作思維,優化寫作意識。對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如何應用診斷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簡要分析。旨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能在寫作過程中更好地了解不足、取長補短,有所收獲。
關鍵詞: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診斷式教學
英語寫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有助于深化學生的學習思維理念,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學習思路,教師要采取高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診斷式教學法便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找到問題所在,快速改正并提高寫作能力。
一、診斷式教學的內涵研究
診斷式來源于醫學用語,主要是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的表征情況了解病人的患病情況,并通過與病人聊天,了解到病人的病癥深淺,給出對應的診療方案。在英語教學中診斷式教學是指教師對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內容進行考查,以了解到學生的知識掌握現狀為主,做好適度的方法調控,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實在醫學領域和教學領域內,診斷能從兩個方面著眼:第一是觀察、查看;第二是判斷。診斷是探究事物深層次含義的關鍵點,教師能在教學中合理地使用診斷,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探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即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素養,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診斷過程。教師在開展教學診斷的時候需要以學生和教師的需求為依據,在師生共同努力中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目的是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關鍵是做好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判斷,這樣能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診斷式教學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到的方式和作用
(一)學前診斷
教師在課前對學生的基本寫作情況進行了解,即能在掌握學生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對學生做初步的診斷,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析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而在教學的時候能做到心中有數,診斷的時候需要結合以下兩方面內容進行判斷:其一是學生在上一個學習階段打下的學習基礎,例如掌握的詞匯量和重點句式等的掌握情況;其二便是本節課程中學生預習的實際情況。在這樣的診斷方式下才能夠做到連續診斷,避免出現孤立的現象。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從大局出發而并非僅僅指向本節課的特定知識點,以此保障課堂教學在進行目標制定的過程中能夠實現的教學有效性。
(二)提升診斷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研究
1.寫前準備策略
教師需要在教學前做好各項準備活動,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存儲量、單詞儲備量、句型應用狀況,然后教師讓學生提煉相關內容,進行觀點的準備,并分類標注出各種觀點,篩選出最適宜的觀點以供寫作。學生的寫作思路確定以后,需要做好寫作導圖的構建,了解寫作中涉及的重要點,并將關鍵詞羅列出來,以便于在后續添加細節內容。其中更重要是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內在動機,能讓學生全面地了解策略的重要性。
2.寫作中思考
(1)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度
教師需要在該教學過中,先了解相關的組織類工作內容,以方便教學活動的開設,并在寫作材料研讀中提取關鍵部分,在寫作方向的把控中,做好學情的分析。第一,教師在組織活動開設之際需要做好各類預控,將可能發生的情況羅列出來,以方便應對。在嘗試教學中難度太大或者難度太低,都很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也不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若設置的寫作主題難度偏
大,會消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能更好地應用現有知識內容,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受挫,寫作信心也會盡失;第二,教學過程中情感引入不容忽視,寫作內容是一方面,情感的抒發是一方面,若能在寫作中融入情感方面的因素,相信教學的整體效果會更佳。首先,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引入情景因素,并在教學中使用不同的方式嘗試情感教學法的應用;其次,為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教學中創造各類教學環境,使用精彩的教學情景不但能吸引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更能讓學生在新知識內容學習期間,更好地激發嘗試欲望,并在敢于嘗試的同時,樂于嘗試,也能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因素。該教學環節中,需要讓學生了解本節寫作課寫什么、如何寫、怎么深入寫、如何進行情感因素調動、如何做到首尾呼應。創設情景教學環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播放視頻的方式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寫作動機,并能通過對話的方式將學生興趣引領到寫作上,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寫作欲望。教師在視頻內容播放完成后,可以向學生提問,讓學生思考視頻內容。
①Would you like to watch a video about magic tricks?
②Who is the man in the video?
(2)初次嘗試,引發認知沖突
該嘗試方式的實施需要在學生自主學生能力獲得保障的前提下實施的,既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元認知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學習中來,
主動解決寫作中存有的各類問題,以便于針對性教學指導的開設,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判斷能力。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類方式的引入,譬如自讀課本、試驗研究、小組合作等方式讓診斷更為精準。譬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寫作的時候,寫作的主題是“一日游”,教師需要在黑板上標注關鍵詞匯“Time,Place,Activity”,在列舉完計劃表以后,做好細節填充,將寫作中使用到的細節內容融入其中,這樣能教會學生列提綱。接下來,教師按照課本的內容順序開展教學研究,鼓勵學生自己完成寫作內容。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各個小組自己討論復雜句和簡單句的區別,并探究兩者在寫作中的使用要點,然后找出寫作中常用的連接詞,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關鍵是能讓學生明白如何語言組織,進行文章內容的貫穿,在表達文章主旨和內容的過程中,寫出一篇連貫性較強的習作。教師在學生完成寫作練習后,設置一個關于景點旅游的聽力活動,讓學生能在聽力活動參與中了解到景點介紹需要提煉的關鍵詞,并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調動自己的語料庫,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學習到新知識內容,使學生能在表達清晰的前提下,更好地進行寫作細節的填充,使用連接詞連接文章內容,使文章的整體性更佳。
三、師生診斷,構建多元結構
從診斷對象上看,第一,分析和判斷嘗試的結果,嘗試結果的優劣與否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判斷,即在判斷中了解當前可能遇到的各類障礙以及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譬如常見的問題集中在學生的知識匱乏、學生態度差、學生動機不明確這幾個重要方面;第二,判斷和分析嘗試的全過程,包括每個嘗試的細節過程,都要做好綜合判斷,這樣才能了解過程是否合格。教師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判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并進行細致的分析,學生也要做好自我診斷,做好他人診斷,可以將其看成是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這樣開展的綜合診斷才更具有實效性。若從診斷方式上考慮,教師需要做好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由傳統的課堂主體轉換為課堂主引導,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并能在教學中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例如,可以通過互動教學法開設、討論教學法開設分類方式實現過程診斷。若從診斷的功能上考慮需要從實現問題的方式上做好分類,即學生是否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才能解決問題、是否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共同解決問題。總之,診斷教學中最關鍵的一點即能通過問題分類的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點,形成較好的學習能力,最終能讓學生在情感體驗有所提高的同時,重構知識價值,教師用合理的引導促進學生高效地學,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
首先,教師講授完作文寫作要點后,便要利用投影設備展示學生的作文,以本課學習的實際內容為基礎,參照一篇好的作文所應當具有的特點展開點評和批改。其次,再展示出一位學生的作文,讓另一名學生根據評分標準展開批改,從而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同時也能夠為后續的評價活動打好基礎,使學生都能夠根據評分的具體標準對同學的文章展開評價。再次,教師要通過示范和點評找出文章當中的亮點,并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提出學生的寫作弱點并多加引導,使學生能結合診斷評判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寫作中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同時,使用互相評價的方式能讓學生在評價中看到他人的優勢和不足,更清晰地了解好文章的寫作方式,在討論文本的修改意見時,學生會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評判,也會在課下有意識地使用上述標準進行重新審核。這是學生從會寫文章向能夠寫好文章進行快速轉變的過程。最后,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提出修改意見,經過反復修改,最終定稿。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診斷式教學法,能轉變初中階段學生英語寫作的機械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參與的過程中了解到寫作中存有的問題,并能在寫作教學中進行語料庫的建立、語言知識點的總結,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提高寫作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彩.診斷式教學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2):47-49.
[2]陳慧清.診斷式教學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8(3):21-22.
[3]孫俊,劉新龍.“嘗試—診斷—建構”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課中的有效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3(5):38-40.
[4]卞方文.“三診”提示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生英語,2014(32):56.
[5]阮慶偉.初中英語寫作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