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蘋
【摘要】在高校教學中體育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通過體育教學可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在體育教學中體育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訓練中學生極易出現運動損傷,若不及時處理便會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基于此學生應意識到運動損傷預防的重要性,將有效的預防方法運用其中,樹立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輸送更多人才。
【關鍵詞】體育訓練 運動損傷 預防對策
在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若得不到妥善處理便會使體育訓練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本文將分別從運動損傷相關概念、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預防方法、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預防對策,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運動損傷相關概念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訓練當中人體組織或器官發生生理上的紊亂,與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損傷不同,運動損傷與體育項目密切相關。按類別可將運動損傷劃分為,按受傷組織結構分類、按運動時間分類、按損傷病程分類、按性質分類、按程度分類。
1.按受傷組織結構分類
如神經損傷、皮膚損傷、內臟損傷、關節軟骨損傷、滑囊損傷。
2.按運動時間分類
按運動時間可分為新傷、舊傷。
3.按損傷病程分類
按損傷病程可分為急性損傷、慢性損傷。急性損傷是在外力作用影響下出現的,病程相對較短。慢性損傷包括勞損傷、陳舊傷等。
4.按性質分類
按運動損傷性質可分為開放性損傷、閉合性損傷兩種。
5.按程度分類
按運動損傷程度可分為輕度損傷、中度損傷、重傷。
通過體育訓練可使學生體質得到增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經筆者調查,在體育訓練當中運動損傷是不可忽視的。在體育教學中加強運動損傷預防可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
據筆者調查,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相對較多,如學生缺乏預防損傷的知識、學生素質訓練水平較低,詳情如下。
1.缺乏預防損傷的知識
由于教師在體育訓練中未對學生普及預防損傷相關知識,未將安全教育運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訓練中損傷事故極易發生,從而不難發現預防損傷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而言相當重要。
2.身體素質訓練水平較低
所謂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肌肉活動中表現的速度、力量、柔韌性等能力,包括專項身體素質、一般身體素質,如若學生身體訓練不夠便無法滿足機體要求,致使諸多意外事故發生。
3.未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
對河南某高校學生進行研究,按比例來看,“沒有掌握鍛煉方法”比例為12.67%,致使其遠離鍛煉群體。據筆者了解,高校大學生經歷了十幾年體育學習,能掌握1~2項以上運動技能,有些學生則一無所獲,反而學“厭”了學“煩”了。
這些現象的出現與學生、學校、社會、家庭等因素息息相關,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忽視學生情感體驗及需求、重“教”輕“學”問題、重知識輕技能等問題的產生,這便是“沒有掌握鍛煉方法”的重要原因。
據筆者了解,鍛煉方法及運動負荷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體育鍛煉效果,因此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據此幫助學生掌握鍛煉方法也是高校體育學習的重要方法。
4.體育場館人員素質水平影響
從另一方面來說,體育場館建設中管理人員素質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到建設效果,就目前來看大部分管理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有些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的體育知識以及管理經驗,對于體育場館需求特殊性無法落實,對體育館建成后使用的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三、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預防方法
在體育訓練中應提前做好準備活動、對核心區訓練加以強化、對靜力性力量加強訓練,詳情如下。
1.做好準備活動
由于許多運動損傷都屬于急性損傷,為避免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出現損傷,應做好準備活動,使學生肌肉收縮能力得到增強,使其協調能力得以改善,在體育訓練后還應對肌肉的僵硬度進行緩解,促進機體代謝。
2.強化核心區訓練
在體育訓練當中,教師還應對學生開展核心區訓練,使核心系統訓練重要性得到關注,當訓練動作完成后可使學生肌群負荷得到減少,從而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率。
3.重視靜力性力量訓練
在體育訓練當中靜態力量作為動態理論的重要基礎,所謂靜力性練習是指學生在不疲憊狀態下發展動態力量,可起到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作用。
四、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預防對策
為了預防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是發生,還應采取有效的預防手段,合理選擇訓練方法、加強課堂組織管理工作、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合理利用場地及器材、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采取有效對策來實施,詳情如下。
1.合理選擇訓練方法
在體育訓練中教師應采取多種訓練方法,正確掌握運動技術及方法,使運動量逐漸增加。在體育訓練當中應合理安排運動量,遵循漸進原則來實施,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展開體育訓練時應將專項身體訓練與全面身體訓練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生理特點加以考慮,合理控制訓練強度、密度。
2.加強課堂組織管理工作
與此同時高校還應做好課堂組織管理工作,在體育訓練中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培養,從根本上克服傷害事故的發生,另外高校還應對學生的道德觀念予以強化,通過組織各種競賽活動來培養自覺意識。
3.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體育訓練開展前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確保體育訓練中的各種隱患防患于未然,在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應提前研究體育教材,按學生心理特點、生理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在體育訓練中教師應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當學生動作錯誤時應立即糾正,并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對學生情緒合理控制。
4.合理利用場地及器材
在體育教學前教師應做好溝通工作,對各環節進行協調,對場地與訓練內容、班級與場地間的關系進行處理,進一步提高場地利用率。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定期對場地及器材進行檢修,避免因器材的因素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
總的來說,在體育訓練中加強運動損傷預防至關重要,隨著體育活動的普及,參與體育訓練的人數逐漸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發生損傷的幾率也逐漸增加,據此教師應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加以重視,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與此同時高校應對體育設施建設力度予以強化,對現有設施資源深入挖掘,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運動需求。
5.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首先,強調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戴安全帽等安全保護措施,一旦發現有工作人員違規,就必須用相應的措施來處置。其次,如果發現相關監督人員在監督的過程中沒有盡職盡責,利用工作時間做其他事情,也要給予一定的處罰。再者,根據體育場館工程建設中安全監督管理的現狀、問題,重新建立起新的規章制度,以完善安全監督管理。
綜上筆者對體育訓練中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展開了分析,為確保各項體育訓練的有效實施,應結合體育訓練規律及特點來進行,根據運動損傷形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從而對學生訓練中損傷康復情況予以改善,讓學生可以在體育訓練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取得優異的競賽成績。
參考文獻:
[1]劉尚軍.淺談常見運動損傷的原因及處理[J].中學課程輔導,2016,(02):63.
[2]張朝暉.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J].職大學報,2017,(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