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前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現階段國內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給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標準,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在強化高中語文實用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為培養新時期的綜合化素質人才做好充分的準備。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滲透策略
一、 引言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為了能夠滿足新時期人才的需求標準,高中語文教師應當針對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核心素養進行堅決貫徹與落實?!昂诵乃仞B”是在二十世紀末由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首次提出的。所謂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在新時期的大背景下學生必須要具備適應當前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一種能力。而語文構建的運用是高中語文學習過程當中核心素養的重要前提,而且對于學生的思維空間的拓展、鑒賞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提高、傳統文化的理解等方面都是將語言的建構和運用來作為基礎的。
二、 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必須要在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上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不僅是高中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具備知識以及語言能力的重要保障,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正確的價值觀。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是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1)語言文字的建構與運用,(2)思維發展與提升,(3)審美鑒賞與創造,(4)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部分。
(一) 語言能力
語文核心素養必須要從最為基礎且最為重要的方面開始著手,即語言能力。而語言能力又包括語言的運用能力和文字的運用能力。教師在進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當中必須要讓學生能夠準確地運用所掌握的語言以及文字進行交流與溝通,不但要將內容表達清楚之外,還必須要在表達的過程當中加入一定的文學色彩。特別是在語文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語文能力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二) 思維能力
此處所強調的思維能力并不是指通常情況下的思維能力,而是指讓學生在滲透文學素養的過程當中形成自我特色的語文思維模式,并且在生活與學習當中能夠自如地運用文字以及語言來提高自我并解決問題,還能夠讓自己完成對文本的評價。除此之外,語文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強化文學情感也有重要的作用,而這并不能只依靠語文課堂,而是要結合上述兩個方面的力量并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之下才能實現,讓學生在長期的語文學習當中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審美能力
審美鑒賞是滲透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這一環節當中要讓學生對作家的作品運用自己的審美以及分析能力進行評價,將文章深層次的東西進行整理的同時還把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情感運用技巧吸收之后為己所用,從而讓自己的文學品位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當然要想實現這樣的效果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實現的,必須要在生活中去不斷地理解與體會才能夠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四) 文化傳承
語言文字是我們漢民族文化傳承當中最為重要的載體,由此可見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中文化傳承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傳承作為一種概念性與實用性強的兼有的概念,不但可以從常見的書法、古詩詞等方面體現出來,還能夠在抽象的文化視角展示出獨有的魅力。因此教師對于文化的傳承應當要積極、主動地引入一些相關的文化活動,這不但有利于情感的交流與滲透,還能夠讓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對其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慣來實現以素養帶動傳承。
三、 提高高中生語文素養的方法
(一)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語文核心素養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實現創新思維的重要基礎。在這一過程當中語文教師不但需要將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而且還必須要將“教和學”這一過程進行認真負責地對待,并從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我國長期處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的高中語文教師對于自身的主導作用過于重視,使得他們對于學生的主導地位并不關心,學生長期處在被動式的學習環境當中,導致“高分低能”的問題經常發生,這對于保障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是相當不利的。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針對這個現狀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育模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勇于提出問題。比如,在講解《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先把電影或者電視劇當中的《水滸》中經典的片段進行播放,并讓學生將電影電視中的內容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比較與分析。這時候有些學生會提出問題:老師,電視劇當中有一些內容以及情節和原著小說當中有一定的出入,比如說在原著當中的陸謙是在李小二店里計劃殺害林沖的情節和電視電影中存在較大差異。為什么電影電視劇不按照原著路線走呢?這樣改的理由是什么?改變之后的藝術效果有什么明顯的變化?教師這個時候可以組織同學將問題歸納之后進行全班討論并解決,這樣做不但能夠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意義重大。
(二) 實現語文課堂對話化
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學方式的運用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實現高中生綜合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合理、科學的語文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明白與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間所飽含的情感與心意,并從中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以及獨有的語言表達的能力,最終實現自我人格的完整化。對于高中生而言,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就是和學生進行對話。通過對話讓雙方都能夠聽到自己的訴求與想法,并讓師生之間情感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具有顯著的作用。在課堂教學當中師生進行課堂對話模式,既可以讓學生和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全程互動,對于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運用對話模式的時候,必須要把設計問題的目標和學習情況相融合并設計出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比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二年級的《報任安書》時,由于這篇課文所使用的是古文,相較于現代漢語,古典漢語更加重視語言的教學而并非文本模式。在教學的時候教師通過問題對話的方式來引發學生討論,從而帶動其他同學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把古典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對話構建出一個良好的語言情境。從教材角度來看,教材當中所提出問題的內容上也相當明確。
問題1:司馬遷本人面對自己所受到宮刑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么?
問題2:課文中提到了“士可殺,不可辱”,可是司馬遷在受到宮刑這種奇恥大辱之后為什么沒有選擇死亡?
問題3:司馬遷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你是怎么理解這件事的?
通過這些精心設計的問題對于整篇課文的內容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會開始思考,并主動地和周圍的同學一起討論與分析,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學會交流與總結。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帶著問題探討與交流的時候,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并鼓勵學生。
(三) 語文課堂自主學習化
在新課改的大趨勢下,高中語文課堂自主學習也變成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基礎模式。但是“自主學習”并不是讓學生進行“自學”,也不是教師對學生不聞不問,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啟發下進行的學習方式。在推行自主化學習的時候,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并非“授之以魚”而是要對學生“授之以漁”。當前高中語文課堂的自主學習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基礎性自主學習。在這一階段當中是由學生自己所構建的知識體系作為基礎,然后再按照自主學習的模式將教材當中的知識進行獲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就是“基礎知識”。并且“基礎知識”是必須要掌握教師所教授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學習的。比如說常見的有“六字學習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通過“讀”“圈”“查”“分”“畫”“批”等六種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1)讀——讓學生動用自己最為擅長的方式來進行課文閱讀,并在閱讀過程當中明白課文中所講述的大意。(2)圈——用筆把課文當中的一些生僻字或者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畫圈標記。(3)查——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于不明白的生字、生詞利用字典查找并明白生詞生字的意義與用法。(4)分——將整篇課文的內容進行分析,并把分析完成后的課文理出作者的思路與主題。(5)畫——在閱讀課文的過程當中將課文中的一些名言佳句畫出。(6)批——對課文中用得準確且用得精彩的詞、句進行標注,并把所包含的意思以及自我見解寫在旁邊。
高中語文自主學習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探究式自主學習。所謂的探究式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在現有的基礎水平上進一步的發展,這必須要建立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自己思考之后所形成的一種帶有明顯高層次的自主學習方式。教師通過一些帶有明顯趣味性的問題來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比如,在講解人教版第四冊《竇娥冤》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強調這篇文章是通過竇娥的悲劇來反映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教師可以將現代電視連續劇《又見花兒開》的劇情來和《竇娥冤》進行比較。《又見花兒開》講述的是農村少女杜鵑打工被人販賣入深山后,被老太領回家給兒子當老婆。在人販的威脅下在結婚證上按了手印。在婚禮那天杜鵑準備反抗,但是她“丈夫”安慰杜鵑不要擔心,還會幫杜鵑離開。當警察接到候強(也就是杜鵑老公)的舉報電話后立即去解救人質。后來杜鵑成為一名都市女性。學生們通過閱讀對比之后就更加容易理解造成《竇娥冤》這一社會悲劇的根源。并在最后設計比較人物形象:漢樂府的名篇《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角劉蘭芝,還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杜十娘,《祝?!樊斨械南榱稚┖透]娥在面對冤屈時所做出的各種反抗行為來寫一篇隨筆。
綜上所述,在語文四大核心素養的滲透下,當前國內高中語文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進步與提高。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要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放在首位,其次教師要細致認真地把新課程的理念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重要人才,因此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波.智慧視域下的助學系統編排策略——以人教版高中教材“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為例[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12):124-137.
[2]曹維明.“文本研習”:感知 體驗 感悟——人教版語文“文本研習”教學方式淺談[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155-168.
[3]尹成報,汪闖.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定南縣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高效閱讀教學的思考[J].“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2015(16):114-121.
[4]王志剛,汪佃才.關于課堂教學活動層次性的思索——以北師大版“武士領導的社會變革”一課為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2):124-137.
作者簡介:
林瑞娟,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市內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