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屬于學生教育的啟蒙階段,而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思維要求較強的學科,更需要注重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當前,我國小學教育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使得課堂的教學效率逐漸下滑,且對很多學生的學習心理有著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必須要引起重視,反思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方法
當前,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課堂的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的教學目標,課堂期間,大多數都是以教師為主,由教師一個人闡述教學觀點,很少會出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多學生對課堂的學習十分的反感和懶散,認為課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尤其是課堂上,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位置,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思維,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教師必須要結合當代的新式教學法,改變這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此制定詳細合理的解決方法。
一、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課堂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
很多課堂的教學現狀都是教師在課堂講臺上講述,學生低頭寫筆記的現狀。眾所周知,數學屬于靈活性的學科,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不是通過課堂死記就可以懂得公式和定理的應用方法的。而且,教師過于占據課堂的教學時間,很容易使得學生的思維出現困局,導致很多學生只懂得沿著教師的思維學習,一旦出現變化的題目,無從下手。而且,整堂課程的教學過程,很少出現師生之間較多的互動環節,大多數時間都是由教師一人主導的,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學習,也不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對課堂知識理解的情況。
(二) 缺乏系統性的目標
很多教師在教學之前,沒有詳細地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大多數都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通過課本的內容的順序,直接制定課堂的教學目標。意思就是說將文本上的知識照本宣科地讀出來,并板書在黑板上,完全沒有具體的分析思路和解法,導致課堂的內容十分無趣。而且,課本中的內容很多都是上下連接的,或者有些知識是間斷連接的,如果教師一味照搬,很容易忽視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連貫性,從而影響整體知識框架的學習。
(三) 過于注重分數和成績,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一般情況下,學校都是通過考試分數來決定一個學生的總體成績,并以此作為判斷學生能力的標準。但是,當前社會需要的是實踐性人才,不需要“分數性”人才,如果學生從小過分地看重分數,而忽視了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影響自身的發展。目前,很多數學老師并沒有注重學生日常的表現,只是以一場考試的分數決定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以學生分數為主,開展課堂的教學,導致學生對學習的目的產生了誤解,認為是“我為了學習而學習”而不是“我為自己而學習”。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的合作互動,就像學習“圓柱表面積”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動手制作,問:“一個圓柱是怎么形成的?”這時,學生A說:“圓柱是由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組成的,且兩個圓的大小相等,通過旋轉得到圓柱體。”教師接著問:“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需要計算哪些東西?”學生B說:“兩個圓形和一個長方形。”接著,教師繼續問:“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為多少?”學生C說:“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教師接著問:“圓形的面積怎么計算?”學生D說:“圓形面積=πr2,”最后,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怎么計算?”通過這樣互動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整個知識的解析過程,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二)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創建一些新式的教學法,比如電教媒體法,將課堂的知識更為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以此幫助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知識的實踐性,以此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比如,在進行“統計這一節中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電教媒體這種方式,構建一個情景,例如,文中例子,小芳在某一個道路口,需要記錄這一條道路上十分鐘之內騎過的自行車數量,并制作成詳細的統計表和條形圖。此刻,教師可以這種教學法,將課本的知識制作成動態的視頻,顯示出整個課本上例子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十分鐘之內通過這條道路自行車的數量。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 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改善。一方面,教師自身需要改變對學生能力評定的概念,不得以分數和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標準。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懂得觀察學生的優勢,并拓展他們的能力,引導學生向多個領域發展,以此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另一方面,教師應當清除學生以往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應當以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為能力的評定標準,而不是以自己的分數作為評定標準,從而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韓志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2).
[2]白國財.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解決模式研究[J].新課程(上),2017(02).
作者簡介:
王小濤,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文化小學經開區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