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求改變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通過理論和實踐有效地將無線電測向教學和物理知識教學融合起來,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同時通過制作測向機可以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愛科學、愛動手、愛鉆研。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無線電測向教學;物理教學;有效融合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求改變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基于新課程標準理念和我校最近幾年開展的無線電測向運動,本人作為物理兼無線電測向教學教師,在最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逐步將物理理論知識教學滲透到無線電測向教學中去,將這兩項教學融合起來,相得益彰,取得了優異成績,從而也摸索出了一些教學經驗。下面舉例談談本人的融合教學過程。
一、 無線電測向機制作教學與物理教學的融合
無線電測向運動是一項科技體育運動。近幾年我國開展的無線電測向活動主要有兩類:一是無線電測向機制作。二是利用測向機在野外尋找電臺,即無線電測向運動。無論是測向機制作(焊接、調試),還是利用測向機尋找電臺的運動都滲透著物理知識(尤其是電磁學知識),是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因此,在物理課上給學生講解電磁學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巧妙地將無線電測向教學穿插進去,融入物理教學。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一章第八節的內容是“電容器的電容”,在學習這節課時,我準備了一個組裝好的R3500D型測向機和一盒測向機套件,告訴同學們“利用測向機可以在野外尋找電臺,測向機電路板上有一種特殊的電子元件,這節課我們來認識這個元件,學習它的功能”,從而引入新課。R3500D型測向機電路板上總共有21只電容器(包括固定電容器和電解電容器),我將這些電容器元件逐個展示給學生認識。緊接著學習了電容器的特性,電容器的串聯、并聯以及容抗。學生對利用測向機在野外尋找電臺非常感興趣,所以整節課學習效果非常好。
在第二章第六節學習“導體的電阻”這節課時,我將測向機套件里所有的電阻全部挑出來(共19只),讓學生逐個認識不同型號的電阻,然后深入學習什么是電阻以及電阻的功能,在課本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又加入“色環電阻的阻值識別”這部分內容,從而拓寬學生視野,引發求知欲。
同樣,晶體管、電感器、變壓器等電子元件的功能以及測向機的有關電路(諧振電路、三極管放大器、振蕩器)的學習過程也穿插在物理教學中。學習了測向機套件中各個電子元件的功能以及有關電路之后,我選拔出了一部分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課余創新實驗課,在創新實驗課上學習測向機的焊接技術和調試技術。通過理論和實踐有效地將無線電測向教學和物理知識教學融合起來,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同時通過制作測向機可以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愛科學、愛動手、愛鉆研的能力。
二、 無線電測向運動教學與物理教學的融合
利用測向機在野外尋找電臺時,同樣涉及一定的物理理論知識。無線電波沿地面傳播時,有繞過凸起障礙物繼續向前傳播的能力,繞射能力的強弱取決于無線電波頻率的高低及障礙物的大小,這種現象在物理上叫作波的衍射現象。測向運動時80米波段衍射能力強于2米波段衍射能力,所以在障礙物多的環境尋找發射2米波段的信號源有些困難。再以80米波段測向為例,80米波段測向接收的無線電波是垂直極化波,電波沿水平方向傳播,磁場方向必定垂直于電波傳播方向并與地面平行,此時,只有當測向機的磁性天線中的線圈平面與電波傳播方向平行(與磁場方向垂直)時,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最大,測向機接收到的電臺信號音量最大。再比如,在野外參加比賽時,往往會出現電臺信號方向模糊不清的情況,這時候可能是山地,高大樓房等對電波的反射,或受到電線及高壓線等對電波的干擾,出現這種情況,應該馬上意識到已進入干擾區,要立即退出該區域,重新尋找測向點。所以,在無線電測向運動教學中,要不斷地給學生灌輸一些物理理論知識,只有當學生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才能學以致用,并能在比賽中快速準確地尋找到電臺。
將無線電測向教學與物理教學融合起來,互相滲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學模式,正是將物理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不僅豐富了物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鍛煉了學生思維的敏銳性,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
惠小霞,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