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就是一個動態的思維過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受,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這些都會隨著時間發生著許多變化。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都是不一樣的,特別是隨班就讀的智障生,在與文本進行廣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對話,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述和發現,都比不上正常學生。在教學時,要重視教學過程中隨班就讀生的生成因素,結合教學預設,緊緊抓住“生成因素”,靈活地開展和調控教學活動。學生從而獲得自我發展,激勵學生自主有效閱讀,提升閱讀效率,使其像正常學生一樣成長。
關鍵詞:隨班就讀;閱讀教學;動態生成;計;正常成長
一、 問題提出的現實背景
新課程給學生帶來了新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給我們教師提供了教學創新的空間。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生動活潑、富有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我們的學生也會更愛課堂、更愛學習、更愛生活,特別是我們的隨班就讀生,他們本來在智商方面就有缺陷,使他們能夠與一般學生融洽的學習尤為重要。
課堂評價即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表現出來的高超的評價藝術。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而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是整個評價體系的核心。在課程改革實驗的過程中,在這方面已經有許多的專家和同仁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我們在這里要思考的是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的研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把握他們所謂的怪異想法,進行有機的課程開發呢?
教師評價語言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行為所做出的一種情感和行為的反應,對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繼續學習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隨班就讀生,更是如此。他們的意志力,自我控制力都明顯滯后。因此,深入開展教師評價語言研究對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二、 課題的界定和依據
評價是主體在事實基礎上對客體的價值所做的觀念性的判斷活動。“評價”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評定價值高低;評定的價值。顯然,這里的“評價”特指教育評價(課程評價)。而“課堂”是指教室:教室在用來進行教學活動時叫課堂,泛指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現代漢語詞典》)。評價語言是課堂教學中,師對生在課堂對話中生成的瞬時的、即興的、即時的、即地的一種語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里明確告訴我們,閱讀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受,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這些都會隨著時間發生著許多變化。“動態生成觀”是華師大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觀”的一個基本內容。“動態生成觀”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的一種新概括。在隨班就讀班級就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因素,結合教學設計,緊緊抓住隨班就讀生的“生成因素”,靈活地開展和調控教學活動。
三、 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策略書之一,古代亞洲各國很早就對我國的三十六計進行研究,日本人尤其推崇,稱之為“運籌帷幄的訣竅”,歐美的許多政治家稱之為“成功之路的鑰匙”。雖然涉及的是軍事策略,闡述的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之精華,但是把一些睿智的措施運用在隨班就讀生的閱讀教學評價中,引導他們像一般的學生一樣有面子的閱讀,也就變成了教育教學的策略,照樣適用,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一) “順手牽羊”之計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意思是說:“應善于捕捉敵方微小的漏洞,雖然是微小的利益,也必須獲得。變敵人小的疏忽,為我方小的勝利。”那么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就應該是“語文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的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可見,語文閱讀課堂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而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生態和諧的課堂教學的重要表征,生成的信息往往就是課堂教學中閃現的教學資源。那么,在課堂中及時發現這些資源,當然他們不是“敵人”,也許是同學的一個眼神、動作或說的一句話,做到如何巧妙地進行運用,加以智慧的推進,常常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精彩。下面是我校的毛老師上的一次教研課——《驚弓之鳥》時意想不到的精彩片段:
上課已經十分鐘左右,毛老師在帶領同學理解這篇課文中的“孤單失群”這個詞時,許多學生的理解遇到了困難。這時,一個男生袁**(隨班就讀)突然推門而入。同學們都七嘴八舌議論開了,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一片沸騰。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毛老師放下手中的課本,走到他跟前,摸了摸他的頭,笑瞇瞇地問他為什么遲到了,剛才到什么地方去了?
生:(膽怯地咬著手指)我剛才在廁所里,沒有聽到上課鈴響。
師:你當時什么心情?
生:(有些緊張)我發現好長時間沒有人了,可能上課了,所有趕緊跑了過來。
師:當你發現此時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時,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沉默了半分鐘左右)既孤單又害怕,還有點緊張。
師:這種感受能用今天課文里的一個詞來形容嗎?
生(大家齊):孤單失群。
師:很好。他一個人離開同伴能不孤單、緊張嗎?當然,這緊張還有怕遲到挨批評的份,對不對?請大家讀讀課文中描寫受傷的大雁“孤單失群”的句子,然后演一演受傷的大雁在空中飛行,好嗎?
(學生邊讀邊表演,他也跟隨著慢半拍地模仿,富有創意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和聽課老師的掌聲。)
師:(再次摸著他的頭,微笑著)這是他最初的感受,只有藝術家才能表演得這么好。雖然你一時失群,遲到了,但你幫助大家理解了“孤單失群”,你也是功臣啊!
(聽了毛老師幽默的評價,他樂滋滋地跑回了座位翻開書。)
面對遲到的學生,我們通常只是簡單“說教說教”,特別是這樣一位隨班就讀生,往往我們只會簡單的看成是累贅,怎么會想到竟然是難能可貴的教育資源呢?對于借班上課的毛老師恰到好處運用教學的智慧和藝術,把它處理得如此絕妙,滴水不漏,真可謂是“一石二鳥”。教學課堂中這樣的資源還很多,我們能否處理得像毛老師一樣沒有一絲痕跡,我們就把這種高超的藝術稱為“順手牽羊”吧!
(二) “拋磚引玉”之計
原文:類以誘之,擊蒙也。意思是說“用某種類似的東西去誘騙敵人,等敵人受騙上當后再攻擊”。拋磚引玉是生活中常見的一個成語,所謂“磚”是指價值低的東西,而“玉”則代表了價高質優。人們常常在提出自己的觀點時,說自己的話是拋磚引玉,意思就是自己的看法很粗淺,希望可以有更好的觀點和建議提出來。作為計謀,拋磚引玉是以小額代價獲取高額回報的智慧典范,喬良教授認為拋磚引玉一計,它的關鍵就在于制造一種假象,使對手以為我方手里的“磚”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而引出對方價高質優的“玉”。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拋磚”才能引出來價值連城的玉呢?語文閱讀課堂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它是五彩斑斕的,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新課標”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應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那么,在五彩斑斕的課堂中,老師要善于發現資源,用較少的付出,較少的精力,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體驗與感悟。
我校一位年輕老師上《燕子過海》時,生成這個精彩的環節:
師:今天風和日麗,風平浪靜,正是我們過海的好日子,小燕子們我們飛啊飛。(學生學燕子飛翔)
師:不好!起風了——風越來越大——啊,下雨了,我們趕緊飛呀!
(學生此時迅速而有力地閃動著“翅膀”)
師:啊,前面有個浪頭——啊,閃電,打雷了!
(學生都“哇哇”直叫,“翅膀”甩得更迅速更有力了。)
(還不到一分鐘小楊(隨班就讀生)趕緊撲在桌子上)
師:(老師馬上叫停問他)小燕子,你剛才為什么不慢慢地落下來?為什么不好好站著而是伏在甲板上呢?
小楊:老師,我手好酸啊。
師:你們才飛了一分鐘,就覺得累了,可燕子是不分晝夜地飛,多么辛苦啊!我們來讀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小楊坐下,拿著筆在書上認真地畫著。)
……
這種對于小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理解,就這么三下五除二印在學生心中。特別是一個中度智障的三年級小學生,也許,比你再三講解燕子是如何如何的“累”,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 “反客為主”之計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客人也有分很多種的,在別人家叫人家驅使的,那是奴隸;蹭一頓飯就得走的叫暫客;能長久的住在別人家的叫久客;當了很久的客人卻還只能是客人而不能參與主人家事務的叫賤客;能夠參與主人家的事務并且逐漸掌握了決事權的就成為主人了。用在軍事上,是指在戰爭中,要想辦法變被動為主動,爭取掌握戰爭主動權的謀略。千方百計想法子鉆空子,插腿進去,控制它的首腦機關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時機,兼并或者控制他人。“講臺”作為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陣地,通常都是老師在講臺講,帶領同學學習,組織課堂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時適時地讓學生走上講臺,扮演一下講臺的主要角色,讓他們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學習,好比是從“客人”成為“主人”。這樣也是主體地位的另一種體現吧。“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下面是我在去年上的一堂“隨班就讀閱讀教研課”的一個片段:
《燕子》,解決字詞之后,先給10分鐘左右的時間,分4人小組自主探究學習,閱讀課文,然后交流。
第二小組的四位同學一起走上講臺。
組員1:請同學們一起讀第三自然段。
組員2:誰知道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組員3:“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這句話寫得好在哪里呢?
生:“掠過”用得好,說明了燕子飛得很快。
老師插話:我們通常是說“側著身子”,作者為什么說是“斜著身子”,“側”和“斜”有什么不同呢?
小組長:“斜”是稍微傾斜了一點,“側”是身子扭轉過來。
生:你光說我們不懂,你給我們做做“斜”和“側”的動作,不就行了?
(小組長做動作,其他同學也學著做。)
師:(做出斜著身子飛的姿勢)你們覺得燕子飛的姿態怎么樣?
生:(齊)飛的姿態很美,很好看。
師:飛得那么美,誰能用朗讀讓同學們體會到這種美?
生讀
師:讀得挺美。(師也模仿范讀)“……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蕩漾開去。”誰能從這一句發現問題?
小楊:“擦”就像擦黑板,要好長時間,用這兒不恰當,而“沾”就比它快多了,時間好短的。
師:問得妙,答得好。“沾”說明了燕子尾尖接觸水面時又輕又快,把握得恰到好處,它飛翔的本領多么了不起啊!同學們再把這一句美美地讀一讀,感受感受。
生齊讀句子,小楊也慢吞吞拿起書,跟著讀起來。
教育,有時就是一種保護。課堂教學即時評價基于這種考慮出發,在面對學生一些反常的舉動時,面對課堂出現的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教師要化被動為主動,隨機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教師導語的作用在此精彩呈現,讓學生心中的疑問在此一一化解,讓激起的爭論在此各得其所,讓思想的錯誤在此得到糾正,讓不期而然的意外在此生成必然的收獲。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是根據學生和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追求課堂交流的真實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師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再現“原汁原味”的課堂生活情景。特別是針對那些隨班就讀的智障生,此時,教師能正確掌握一些方法、計策,使學生、文本之間信息的交流更順暢,師生知識共享、情感交流、心靈溝通得更加和諧。他們的潛能猶如金礦,蘊藏豐富,適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給他們體驗的機會,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悅。以此,就《三十六計》而言,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希望能給這些上帝的寵兒更多的機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長處,這樣,他們也能像普通學生一樣,在“正常”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喬良.央視國際《新解三十六計》[J].百家講壇,2017.
[2]孫武,等著,陳伶,注譯.《孫子兵法三十六計》[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楊順仕,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戴村鎮云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