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什么時候都是學校與家庭該注意的大問題,僅僅從一方關注得不到實質性的解決,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在網絡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進行有策略的解決,在如今網絡信息時代,各種信息充斥在網絡上,青少年沒有正確篩選信息的能力,因此構建在網絡環境下的新型家校互動德育模式,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三觀與正確的發展方向,防止其誤入歧途。
關鍵詞:網絡時代;青少年學生;家校互動
一、 引言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電腦手機的應用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工作人員的辦公、老師的講課均用到電腦,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講課的質量,但同時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青少年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人生觀的樹立均還未完全成體系,會對其產生較大的沖擊與影響。因此,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對這些涌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在網絡環境下,家庭與學校該如何針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二、 網絡時代青少年德育教育
(一) 網絡環境下青少年道德心理分析
網絡信息內容較多,在青少年生理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社會經驗不足的情況下,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若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對于其人格的發展與性格的塑造均有較壞的影響,其在學校通過對道德的學習與家庭環境的影響,按照自己的理解觀念進行思考問題,通過日常的生活習慣表現出來,若在家中父母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小孩沉迷于網絡打游戲、看不良視頻或小說等,使孩子誤入歧途。因網絡信息量較大,且青少年在與同齡人進行交流時會因缺乏話題等種種原因,不愿意與人進行交流,在其作業完成后抱著手機或電腦打游戲,因其缺乏自控,玩起來忘記時間,影響睡眠質量與第二天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對于孩子的健康發展極其不利,會使青少年在交流時會產生緊張不愿交流等情況,若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時間較久會使青少年產生網絡人格失常,有偏執型人格、自戀型人格、劇化型人格、邊緣型人格以及多重人格等等。
(二) 網絡時代家庭對青少年德育教育
家庭又是一個復雜的、不斷變化、受到社區和文化很大影響的社會系統。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對社會各個層面而產生強烈沖擊。每個青少年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于外界的事物具有自己的理解與看法,但是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個網絡信息安全的環境對于青少年的發展是有利的,因此需要父母對于子女的網絡信息篩選進行甄別,告訴他們該搜集哪些信息才是正確的,對電腦進行設置,盡量避免網絡不良信息對孩子的影響,在家時多陪孩子做一些益智類活動,自己做榜樣減少在電腦前的時間,規定玩游戲的時間與看電視的時間,讓青少年學會自控與自制,規范自身的行為,明確自己的目標與方向,需要家庭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也需要父母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創造。
(三) 網絡時代學校對青少年德育教育
因為國家政治體制的原因和種種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在很小時就會被教育國家利益高于一切,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要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但未告訴他們該如何去做,前進的方向是確定了,但前進的道路該如何規劃都是青少年自己去摸索的,因為其缺乏基礎的教育的學習,且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容易被外界影響。老師應多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利用網絡社交軟件,及時反饋學生在校信息,對于學生上網的時長及搜集資料的方向進行管控,為家長提出相關的建議與改進方法,讓學生學會正確的上網方式,同時在學校經常性播放基礎的教育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事物的對錯具有分辨能力,考慮問題向多角度方向發展,使其在上網搜集資料或放松時能夠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將網絡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三、 基于網絡的家校互動模式及其德育的策略
(一) 基于網絡的家校互動模式
在現在網絡環境下,老師可通過社交軟件將學生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對于學生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與老師溝通該如何解決其存在的問題,對于青少年在網絡上和學習上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沉迷網絡游戲的學生產生網癮的學生家長需對其進行強制性無網環境的信息治療;對于青少年在網絡上的網友進行干涉,老師在學校應教育學生如何在網絡上遵守規則不違規,進行道德自律,讓其對自己進行定位,明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在網絡上搜集信息或交流時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
(二) 家校互動網絡德育的策略
在網絡時代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于青少年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網絡是把雙刃劍,青少年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因網絡的無序狀態,加上網絡自身的開放性、隱蔽性、虛擬性等特點,不少中小學生沉迷于網上聊天、游戲。因此,中小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在常德市教育局的關心下,常德師范附屬小學正在積極推行學校信息化進程,各教室、辦公室均配置電腦,并實現了“班班通”。為師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環境,加快了網絡與課堂的整合,從而為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然而,基于青少年自身心理發展特點,加上知識和經驗的局限,面對網上如此紛繁蕪雜的信息,學生難以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該校老師在六年級的網絡運用課教學中,教學生使用Windows自帶的聊天工具進行交流時,就發現部分學生沒有正確地利用其傳輸信息的功能,而是采用不文明的語言去攻擊他人。個別學生受外面網吧的影響,還教授其他同學搜索一些不良信息。
四、 結論
網絡是把雙刃劍,給青少年帶來搜集信息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通過家校互動的德育教育模式對青少年在網絡上的不良行為進行規范與約束,有利于青少年道德的發展與自身正確觀念的形成,通過在實際運用時的動態調整與改進,將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項賢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與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2]劉濟良.回歸現實生活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學,2001(2).
作者簡介:
薛棟,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