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沖擊,閩南口頭傳統作為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也正面臨消逝的局面。如何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感悟,以“朗朗上口,體會語言韻味”“通俗易懂,滲透人生感悟”和“風趣幽默,營造趣味氛圍”這三方面為切入點,就閩南口頭傳統融入中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展開詳細的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閩南口頭傳統;中學語文;綜合實踐
語文教育即文化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文化精神是由語文學科本身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語文學科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而閩南口頭傳統作為閩南的文化之一,是研究閩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與閩南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將閩南口頭傳統融入中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中,對學生繼承和發揚閩南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以下,我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圍繞閩南口頭傳統融入中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發表個人的認識與見解。
一、 朗朗上口,體會語言韻味
閩南口頭傳統主要包括閩南童謠、閩南四句、閩南文化習俗、閩南地區歷史人物傳奇故事等多個方面。閩南口頭語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如閩南四句就是一種帶有“韻腳的”、獨特的閩南口頭方言,用閩南話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且不受字數的限制。將閩南四句與中學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體會語言的韻味。
例如,在教學語文古詩詞時,教師可以通過閩南四句來進行新課導入,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勾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因此,我首先給學生展示了很多帶有韻腳的閩南四句,如:1. 春分秋分,暝日平分。2. 天頂天公,地下母姑公。3. 一日風臺三日雨,三日風臺落阿沒腸沒肚。4. 沒吃五月節棕,破襖勿甘放。接著我通過錄音給學生播放了用閩南語讀出來的閩南四句,在聽完之后,學生們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后我帶領學生對“閩南四句就是四句嗎?”“句末要句句押韻(韻腳)嗎?”“應該受字數限制嗎?”等問題進行了探究,最后總結出“韻腳”是閩南四句的最主要的特征,且不應該受最后一個字用字的影響,也不受字數的限制,但讀起來同樣是朗朗上口的。由此,我引入了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首元曲,請大家將這首元曲通過韻腳、字數等方面和閩南四句進行對比,總結這首元散曲的特點。如此一來,便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閩南四句的語言韻味。
二、 通俗易懂,滲透人生感悟
閩南口頭傳統主要集中在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區,它們大都是經過口耳相傳傳下來的優秀民俗文化。口耳相傳的語言和文字一樣,都是文化的載體,如閩南四句是歷代閩南先人祖祖輩輩在日常生活、生產勞動、婚喪喜慶等自然形成的老百姓口頭創作的民間歌謠。因此閩南四句的節奏非常的鮮明,其寓意通俗易懂,能迅速深入人心,容易讓群眾接受傳誦并喜愛,且很多閩南四句滲透著人生感悟。
基于此,我將閩南四句和語文教學中很多有寓意的閱讀課文結合起來,作為閱讀課之前的導入。例如1. 小漢偷拿針,大漢偷拿衫;小漢偷摘葫,大漢偷牽牛。2. 拼生拼死,就是為了嘴齒。3. 山頂鷓鴣麋,海咧馬鮫鯧。要吃要吃波輪,要穿要穿綢綸。4. 新年一敲鐘,存款數字日日升;新年一敲鼓,身體勇壯親像虎。其中1和2說的是人生感悟,3說的是一種生活經驗,4說的是一種祝福。以1為例,這里的“小漢”,指的是人的小時候,“大漢”指的是成年人,以偷取小“針”,發展到偷大的牛,形象地告誡人們,良好的品德,必須從小就注意教育、培養,否則將后悔莫及。可見在閱讀教學前引入通俗易懂的閩南四句,可以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 風趣幽默,營造趣味氛圍
閩南口頭傳統經歷了多年的演變和沉淀,已經形成一種口頭形式的民間文學。而閩南四句作為閩南文化的一個特色,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或者朋友聚會時經常會用到的一種語言。因此閩南四句總是能給人們帶來幽默和歡笑,帶來一些容易被忘記的常識和哲理。由此可見,運用閩南四句進行交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相結合,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交際氛圍。
例如,我在教學“口語交際 談談古人的說話藝術”時,先給學生展示了孟子回答學生子禽的一段話:“話說個沒完沒了有什么好處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卻從來沒有人注意他。但是雄雞,只在天亮時叫兩三聲,大家聽到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學到:在生活中,只有精辟的見解才能受到歡迎,泛泛空談則會招人生厭。但是孟子并沒有直接明了地對子禽說,而是采取了一種風趣幽默的方式。在閩南四句中,也有很多風趣幽默又給人啟迪蘊含哲理的句子,因此我給學生們展示了:
“1. 排隊排阿腳骨酸,等人等阿鱉生蛋。2. 燒粥費菜,水查某費女婿。”等閩南四句,讓學生猜測其中的含義。如此一來,課堂的學習氣氛十分濃厚。
總而言之,閩南文化博大精深。閩南口頭傳統既是閩南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珍貴遺產。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將立足實際,通過多種形式將閩南口頭傳統融入中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中,從而引導學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閩南“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內涵。
參考文獻:
[1]施婧.學校開展閩南文化傳承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漳州市中小學為例[J].高考,2016.
[2]羅彩云.淺談具有閩南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J].新教師,2016.
作者簡介:許殊紅,福建省晉江市,晉江市平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