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也悄然改變著。智能手機走進了千家萬戶,微信等App產品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已經漸漸離不開它們。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提供了便利。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結合自己在利用微信平臺對初中生進行課外輔導的實際情況下進行研究,總結經驗。
關鍵詞:微信平臺;初中數學;課外輔導;信息技術
一、 微信的使用背景
近幾年班級微信群的組建日益完善。在城區,大部分家長都有使用微信的習慣,大部分家長已習慣使用微信進入班級微信群,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知悉學校的發展動態,接收學校和教師的通知。城區校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是走讀生,家長都有進入家長微信群,微信已經成為家長和教師溝通的平臺。另外,幾乎所有家長都是使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隨時隨地都能拍照,圖片清晰。手機流量費用低廉,家家都有WIFI,微信語音通話、視頻通話為微信作為課外輔導的手段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二、 課外輔導的需求
初中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自學能力有限。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能力的局限性,或者由于自身學習習慣或者環境等因素造成在課堂上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后遺留了一些學習問題。那么通過課后彌補上課的不足就顯得很有必要。存在疑問中的一小部分學生會通過自學來解決上課沒解決的問題,而大部分初中生沒法獨自解決遺留問題,及時解決疑問就顯得很有必要。初中生若有很多課余自主學習時間,那么若能對其進行適當輔導,是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的。微信平臺就使師生一對一交流成為可能,微信為此提供了便利。數學學習是有連續性的,如果有一節或者幾節課沒聽懂,那么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影響非常大,學生有可能整個章節都聽不懂了。初中生的抗挫能力沒想象中的那么強,如果一旦聽不懂,而又沒人幫助他,那么他就會放棄學習數學,甚至厭惡數學。微信為課外輔導提供了便利。
三、 傳統的課外輔導
教師在日常批改作業時發現個別學生作業錯誤嚴重,從作業判斷出學生當天的課沒有學好,需要及時糾正。如果在課間活動可以及時聯系學生,可以考慮聯系學生并面批面改,糾正學生錯誤。這是教師會考慮使用的方法。場景往往可能是辦公室,學生會認真聽講,并積極改正,補充所學知識。如果是學生上課沒聽懂,通過單獨的作業講評訂正,學生突破了知識障礙,學生會感激老師,覺得老師關心他。如果是上課開小差造成作業不會做,亂做,或者因個人原因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自己可能會意識到問題,會羞愧,并引起重視,改正自身缺點、不足,教師再當面批評指正。教師單獨幫助學生訂正作業,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又適時地進行批評指正,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明白老師是關心他,愛護他,更容易改正自身的錯誤,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這樣操作也存在弊端。一方面,當天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師生雙方都共同擁有的充裕時間,哪怕有時間也是擠占了學生本來就不多的課間活動時間,使得學生沒法進行課間活動。另一方面,糾錯的環境如果是在教室,就太吵,不容易起到效果;如果是辦公室,容易引起學生緊張,不利于學生學習。
四、 微信平臺進行課外輔導的優勢
微信的語音通話,視頻通話實現了師生的面對面交流,實現了師生互動,達成一些師生課堂上無法達成的活動。個別學生可能課堂上不太愿意展示自己,當自己處在家里時由于環境的改變,處于自身更熟悉的環境,沒有近距離接觸老師的壓力,身邊沒有同學,也不存在害怕回答錯誤可能被同學嘲笑,在沒有外來干擾的情況下更容易展示自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其更加熱愛學習。
五、 利用微信平臺輔導學生作業
有了微信平臺,給教師提供了改變傳統方法的新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及時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如果個別孩子作業不認真完成,可以及時聯系家長,要求家長協助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這樣經過幾次后,學生一般能改掉不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如果是出現了個別作業錯誤嚴重的,可以給出示范例題,然后要求學生重做。教師把要求和作業拍照以圖片形式發給家長,然后由家長轉交孩子完成,孩子完成了再拍照發回給教師,最后教師評價完后把結果反饋給學生。有了微信平臺,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學習的不足,給一些學生適當的補充作業,通過拍照發微信給家長的形式建議學生完成。這樣就實現了個別教育的目的,可以達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教育,實現因材施教。這種模式也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愉快地學習。
代數方面的輔導,教師把自行組編的習題拍照用微信發給學生家長,學生自行完成然后拍照用微信發回給教師。教師可在學生發回的圖片編輯、批注,或者把解題思路,解答寫好,再拍照發給學生。學生自行理解,訂正后再發給教師。重復幾次就完成了學習過程。這是師生雙方交往互動的過程,能進行思維的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另外,這一活動是在家長的協調下進行的,家長見證了這一活動,家長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動態,有利于家長與孩子,家長與教師的溝通。
如果有學生看不明白解題思路,教師也可簡單制作解題微視頻發給學生。只要上淘寶買個手機支架,隨時隨地可以制作微課,非常方便。通過這種方式把解題思路傳達給學生,學生能享受到如教師當面講解的效果。視頻可重復播放,學生可以重復觀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直到看明白為止,這是課堂講解沒法比擬的。
幾何方面的輔導,除了可以用上述兩種交流方式外,還可以多使用語音通話。在七年級初學幾何證明階段,學生的說理證明能力的培養顯得很重要。在課堂上只有一部分的人能有機會很好的培養說理證明能力,那么微信平臺可以作為第二課堂來培養學生的說題。師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的語音通話,甚至視頻通話來說題,培養學生的合情演繹推理能力。這種形式給了更多學生,更多機會來表達自己。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克服緊張心理,學生在舒適安心的環境下更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展現自我。這種方式對于本身膽小,不善于交際,內向的學生非常適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獲得自我成就感。初學幾何證明,學生很容易遇到困難,有可能一節沒學好,會對整個章節造成深遠影響。學生如果一時沒學好,抗挫能力低,有可能會厭學,甚至放棄學習。這時第二課堂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課外輔導進行幫助指導,為其排憂解難,提高其自信心,感受老師的關愛,繼續努力學習。
六、 幾點反思
通過微信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教師收集信息提供了便利,資料信息的保存也更方便、快捷、安全。這些課輔資料保存便捷,細心整理后還可重復利用,具有可重復利用性。信息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過多使用手機有可能會造成視力下降,學生可能借此玩手機,教師工作量也會增加,如微課制作短期來看是多花時間和精力的,周末課余時間頻繁回復學生微信也會對教師的生活造成影響。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怎么把握尺度是今后要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亞珍,范楠楠,徐加波,陳星.微信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進展,2018,8(4):459-465.
[2]李金根.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考,2016,33:66.
[3]王向輝.淺談“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勞動保障世界,2015,11Z:60-62.
作者簡介:
林鳳琦,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鴻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