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招生比例的擴增,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有機會步入高等學府繼續學習深造,其中不乏一些家庭經濟較為窘迫的學生。雖然學生受教育的機會平等了,但是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物價的攀升,高校日益增長的收費標準仍然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帶來了壓力,這一問題也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以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以本校家庭經濟狀況較差學生的思想情況為基點的情況下,尋找學生在思想方面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方案。
關鍵詞: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各行各業的技術性人才已成為緊缺資源,高職院校的教育需求也越來越大。在高職院校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學生,他們作為弱勢群體的一部分,學校無論在生活還是思想上都應該進行關注,在對家庭困難學生進行必要的物質補助時,不可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 高職院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現狀
在通過對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新生不記名的思想狀況問卷調查以及16、17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分析中,發現了以下幾點問題:
(一) 學生心理包袱重,壓力大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于受到家庭情況以及社會關系的影響,導致心理問題凸顯明顯。這類學生在生活中情緒多變,性格較為敏感孤僻,悲觀情緒在生活中占主導地位。大多數的經濟困難學生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給自己增添莫須有的心理包袱,在生活和學習中不僅僅在經濟問題上覺得壓力大,在人際交往中也常常倍感壓力。他們習慣去揣測他人的語言或行為是否是在諷刺、排擠自己,久而久之導致了同學關系的疏遠,影響了人際關系的發展。有些貧困生由于心理壓力過于沉重,于是將自己偽裝起來,常常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這樣極容易導致小團體的出現,一個六人間的寢室甚至可以建立五個微信群。
(二) 學生道德感由于自律性不強出現缺失
大學生雖然已經有了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但是在核心價值的維護上不夠堅定,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許多大學生不能正視自身的缺點,常把失敗的原因歸結自己經濟條件差、不夠世故等,因而產生了錢能解決一切的病態思想,社會道德感缺失。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不是腳踏實地通過自身努力去獲取,而是想采用投機取巧的方式去達到目的,甚至不惜犧牲同學以及家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私欲,對自己缺乏自律。如之前報道的校園網貸事件,許多學生就是受到了同學的蠱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借貸。
(三) 學生的理想信念受到經濟能力的制約
許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因為知道自己面臨的困境,所以在學習上比其他同學更加努力,付出的汗水更多,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學校的肯定,期待獲得獎學金來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因此他們不得不放棄參加社團以及其他社會活動的機會,利用課余時間盡可能多地做兼職來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學生的個性發展被生活壓力所限制,讓學生不敢去追求心中所想,久而久之,學生原本的理想信念逐漸淡化,在未來生活的規劃問題上感到迷茫。
三、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輔導進行加強
學校要想在學生的心理輔導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首先就要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完善困難學生的心理輔導框架,保證對學生進行輔導的人員具備專業的資質。同時還要對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心理咨詢的能力,讓教師具備發現學生心理問題以及對學生心理進行初步輔導調整的能力。讓學生在與教師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受到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考慮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咨詢課程,給予學生傾訴的機會,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激勵他們樹立永不放棄的處事原則,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加的陽光、自信。
(二)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助能力進行增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的助學資助,雖然讓學生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但是始終沒有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貧困生要想擺脫經濟困難的制約,就應該從自己做起,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制定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地將希望寄于他人。學生首先應該有意識地主動學習,對于國家和學校設立的獎學金要積極申報。平時在校要多參加社團活動,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接觸新鮮事物,陶冶情操。學校可以多設置一些勤工儉學的崗位,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進行自我價值的實現。貧困學生通過努力和鍛煉能夠有效增強自身的自助能力,為自己贏得了發言權,讓正確的價值觀回歸正軌。
(三)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職業規劃要明確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普遍存在職業規劃模糊的問題,其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占比極大。貧困生因為理想信念的棱角逐漸被經濟壓力所打磨,所以對于職業規劃沒有激情,在職業規劃問題上不夠重視。學校應該在學生步入校園的伊始就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培訓,讓學生認識到合理的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能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評價,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科學規劃的能力。貧困生通過心理建設的強化,心理健康的水平程度得到提升,對步入社會后面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前進行預判,能夠具備一定的抗風險的能力。學校通過對學生職業規劃的加強,將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完美滲透,有利于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四、 小結
總而言之,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關系著高校的教學成果以及培養人才的質量。這既是對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和改進號召的響應,也是學校展現對貧困生人文關懷的具體體現。本文以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就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從貧困生心理輔導的加強、貧困生自助能力的增進以及貧困生職業規劃的明確三方面展開了分析,但由于個人的見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做到深入淺出,面面俱到,因此僅供同行業人員參閱。
參考文獻:
[1]徐丹楓.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對策研究-基F武漢地區高校的調查[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6.
[2]王楚涵.高校貧困大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報告[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6.
[3]秦自潔.探析大學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及干預對策[J].商情,2011(2).
作者簡介:
楊斌,浙江省杭州市,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