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中物理教學課堂呈現出兩種形態:第一種形態以傳統教學作為主要結構,按部就班地為學生傳授物理知識;第二種即為高效課堂,該課堂可以同時為成績低迷和成績較好的學生提供對等的教學服務。本文以高中物理課堂作為研究核心,對構建高效課堂的具體步驟分三個要點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探究
高效課堂的特征主要有兩點,一是深度,二是廣度。深度就是整個課堂能夠達成的教育教學效果,即教師是否能夠在固定的課時范圍內完成預定的教育教學任務,以及學生聽講后所能夠吸收的知識點類別。而廣度就是教師在課堂環境中為學生傳達的知識范圍。教師在物理課堂環境中不會僅僅教導學生單一的知識點內涵,相反,每個教師都會以核心知識點為重點傳播其他方面的知識點。當教師能夠完成對深度和廣度的教育教學時,整個課堂便可以被稱為高效課堂。高中階段中物理教學的節奏極為快速,因此教師必須要保證能夠構建高效課堂,進而才能保障學生的知識點吸收效率。
一、 將課堂氛圍輕松化,調整學生參與情緒
高效課堂并不代表高壓課堂,因此物理教師在調整課堂結構的過程中,務必要適當調整整個班級的教育教學氛圍。物理學科的難度較高,抽象性較強,因此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負面情緒。且高中階段學生的綜合學習壓力較大,故學生會本能地、被動地參與課堂。而一旦在課堂中教師先使用相對嚴肅的語言進行教學,學生的參與情緒就會更加低迷,直至形成潛在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初期階段只會成為學生的情緒,但在后期階段,情緒就會直接演變成生理負擔。部分高中院校內學生因壓力過大而產生昏厥、嘔吐等現象,而導致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師個人并未完善地調節課堂氛圍。
針對此,高中物理教師若要建立高效課堂,就必須要構建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具體,教師可以使用微笑教學法,先使用微笑的形式拉近自身與學生的關系,而后教師可以適當詢問一些學生的近況以及自學的范圍和效果等,一方面要將所謂“閑聊”的內容拉近到物理教學范圍內,另一方面也要適當發現和解除學生在學習物理方面的不良情緒。當教師利用對話等手段調節學生情緒后,其便構建了初期的高效課堂,即學生會以相對輕松和從容的狀態面對課堂,這種狀態下的學生更容易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于是教師便可以用課堂提問的學生確認學生是否“進入狀態”,如若學生進入狀態,物理教師即可正常開展教學。
二、 趣味化導入環節,提升“導入”階段教學效果
在高中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令學生能夠快速有效地融入教學中,多數物理教師都會使用導入環節來吸引學生對知識點產生印象。而觀察部分物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可知,多數教師在導入環節都會使用相對抽象的方式,即單一地提問學生是否對知識點具有印象。假若學生存在印象即可,而當學生對知識點無印象時,導入環節便根本不會起到有效作用。
針對此,教師可以適當將導入環節趣味化處理,例如教師通過短期研究總結出與當堂所講物理知識點對應的生活化素材。繼而用生活化的素材對學生提出疑問,從而有效地將學生引入課堂所講內容中。在“自由落體”教學范圍內,教師便可以適當準備一些教具作為引入的素材。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質量與形態均不同的道具進行“自由落體”,這時學生的反應便會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自由落體知識具有一定了解的學生,另一種則是完全不了解的學生。而這兩種學生會迅速進行交流,短期內班級內學生即可明確自由落體的規律和內涵,這就是高效課堂的呈現狀態,即教師負責激發,不會做其他無用功,而學生之間則可通過密集交流迅速熟悉基礎知識點。因此趣味化的導入環節僅需要幾分鐘,教師即可達成目標。
三、 增加物理實驗授課頻率,培養學生全面能力
物理學的最終輸出形式即為實驗,而無論班級內學生是否會在未來選擇繼續學習物理,教師都有必要、有責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同時從高效課堂的角度來看,單一地傳授物理知識明顯會在20~25分鐘后導致學生走神,因此教師便也可以將物理實驗作為重新吸引學生目光的工具而展開。總之,無論從教學廣度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角度去思考,增加物理實驗教學的授課頻率,都具有構建高效課堂的實際作用。
針對此,高中物理教師便應該在每堂課的設置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加入對應的實驗教學方案。物理實驗的選擇要注重兩個原則,即一方面實驗要與當堂所講的知識點保持吻合,只有保證學有所示、學有所得,由物理實驗所輔助構建的高效課堂才能具有切實的高效作用。另一方面物理實驗的選擇也要具有安全屬性,高中生雖然已經掌握了相對豐富的物理知識,但如若物理實驗的風險較高,那么也會形成一定的隱患。故在尊重上述兩點原則的狀態下,高中物理教師便可以利用物理實驗來培養和夯實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能力、知識點應用能力。而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盡量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地位,將學生作為實驗教學的主導,可以更加有效地建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例如以“摩擦力”作為主題設置實驗時,教師便可以在摩擦力實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試驗增加不同介質摩擦力的方法,這樣學生便可以在自行動手的狀態下對摩擦力知識點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
綜上,文章以高中物理課堂為主,對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高效課堂能夠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和整體效率,望文中內容能夠為各個高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課堂改良方面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李湘輝.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5):48+71.
[2]朱玉榮.探究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9):9.
作者簡介:胡敬春,山東省臨沂市,臨沂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