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以學生的就業作為導向,與企業進行合作,對學生進行深度的培養。因此,本文針對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管理機制給出了如下的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 頂崗實習 學生管理 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19-02
在2006年,我國的教育便頒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非常明確的提出了需要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以及“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不但可以將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行提升,還能為學生之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基礎。
一、頂崗實習學生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的響應力度比較小
在當前的經濟市場條件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將成本控制到最低,提升企業的經濟收益,很多企業拒絕了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因為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企業不但要支付相應的薪資,還需要給予指導,所以很多企業對于與學校的合作避而遠之,響應合作的積極性非常低[1]。
(二)學校對頂崗實習的重視程度比較低
每個學校都有十分詳細的教學規劃,如很多院校實施的是2+0.5+0.5的工學結合模式,要求學生在最后一學期進行頂崗實習[2]。但是,學生的頂崗實習企業有些與學校的間隔非常遠,學生進行實習的區域會比較分散,不能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管,導致對學生的管理力度下降,也不能及時獲取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實時信息反饋和考核情況,實習的質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企業缺乏專門的監管部門
很多高職院校都會要求學生進行集中學習,但是學生的數量正在不斷的增加,加之學生的分布比較分散,所以有些企業不能安排與學生專業相對應的崗位進行實習。此外,某些企業的社會責任崗并不是非常的強,過于重視頂崗,而忽視了學習,甚至會隨意指派一個老員工對學生進行指導,甚至很多時候,對學生的指導只是流程和形式。
二、高職院校學生頂崗時期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體系
(1)樹立相應得教學目標,保障學生的就業。學校好壞的一項評判標準便是學生的就業率,這對學校未來的發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中,高職院校要以學生就業作為導向,制定相應的教學體系,以便將學生的各項職業素養進行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學生的就業率息息相關,所以實施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策略,是有效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措施。因此,高職院校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以便學生能夠在企業的幫助下,有序完成頂崗實習,為之后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程設置的改革。高職院校在完成教學計劃的制定之后,還要對課程進行重新設置。當前的經濟發展,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設備機械以及管理理念等,需要不斷的更換。所以,高職院校為了能夠迎合社會和企業的發展腳步,一定要緊跟時代和理念的更新變化,及時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以及設備應用等,以便學生在畢業之后,就能對新技術和新設備有相應的了解,提升就業率。
(二)創新頂崗實習的模式
為了對學生的頂崗實習質量給予保障,在學生進行實習之前,需要先安排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考試。針對理論知識合格的學生,還要再進行職業道德考試,只有全部通過考核的學生才能進入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同時,學校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力,以便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崗位,產生實習的積極性。
(三)與企業保持長期合作,改進合作的模式
因為學生的頂崗實習時間比較少,所以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還沒有為企業帶來收益便離開了崗位。因此,很多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會產生不滿的情緒。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學??膳c企業構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中可在校內建立實習的基礎,在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進行培養的基礎上,定期邀請企業當中的專業人員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在校內的培養結束之后,已經對崗位十分熟悉,能夠獨當一面,之后在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如果學生的表現非常突出,還可以考慮接受頂崗實習的學生畢業之后到企業工作,實現企業與學校的共贏,同時也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結束語
總之,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深度培養的重要環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并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體系、創新頂崗實習的模式、與企業保持長期合作,改進合作的模式,對人才實施全面、系統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加權.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制初探[J].職教通訊,2015(29):72-75.
[2]陳惠.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過程管理機制探討[J].現代交際,2014(08):175.
作者簡介:
羅利琴(1974-),漢族,四川廣元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高職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職生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