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瓊
【摘要】目的:分析ICU 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對于降低其氣管插管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所產生的作用。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自入住我院ICU病房的患者中隨機抽取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氣管插管治療,根據其應用護理方式的異同分為參考組(n=42)和探析組(n=44),參考組患者接受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等常規護理,在此護理基礎上為探析組患者提供預見性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氣管導管脫出、咳嗽等并發癥情況。結果:參考組出現并發癥患者為12例,總發生率為28.57%,探析組出現并發癥患者為3例,總發生率為6.82%,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經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x2=16.0286,P=0.0269)。結論:ICU 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使其氣管插管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ICU患者;氣管插管;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43-02
氣管插管被廣泛應用于存在呼吸功能障礙等表現的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中,可幫助患者及時排除其氣管內異物以及分泌物并保持其氣道通暢,但是氣管插管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不但會影響患者的急救效果,甚至會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1]。此次研究旨在探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ICU患者氣管插管期間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對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所發揮的作用,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自入住我院ICU病房的患者中隨機抽取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氣管插管治療,根據其應用護理方式的異同分為參考組(n=42)和探析組(n=44)。參考組男性23例,女性19例,23至78周歲,平均(45.9±10.4)歲,18例患者經口插管,24例患者經鼻插管,探析組男性24例,女性20例,21至77周歲,平均(46.1±10.2)歲,19例患者經口插管,25例患者經鼻插管。比較2組患者插管方式以及年齡等基線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參考組患者接受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等常規護理,在此護理基礎上為探析組患者提供預見性護理干預,如下:
1.2.1導管護理
氣管插管脫出具有較高發生率,若發現不及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導管固定措施以確保有效的氣管給藥以及給氧。對經口插入的氣管應用硬牙墊進行固定,對經鼻插入的導管應用膠帶適度固定,定時或者不定時檢查導管情況,防止出現彎折或者變形現象,同時對導管移動情況進行判斷。采用具有較好生物相容性的硅橡膠插管等,同時確保囊壓以及氣囊的適宜性和柔軟性,在對患者進行人工輔助通氣時壓力不可過大以免患者出現黏膜缺血現象。應用注射器向囊內注氣的同時應用聽診器頸部聽診,可檢驗是否存在雜音以及導管是否存在漏氣現象[2]。
1.2.2氣道護理
定時吸痰有助于防止出現氣道堵塞現象,同時對患者雙肺痰鳴音情況進行觀察,若出現氣管堵塞現象需要立即進行吸痰操作,同時嚴格遵醫囑應用化痰藥物以及抗菌藥物以取得痰液稀釋和呼吸道濕化效果[3]。
1.2.3咽喉痛預防護理
咽喉痛主要引發原因為插管留置時間過長,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加強體位護理,使其頭部稍微后仰或者適度微曲,能夠使插管對其喉部以及咽后壁的壓迫得到減輕,對患者加強心理疏導可減輕其煩躁情緒,防止出現身體亂動現象。拔管后霧化吸入或者拔管前推注適量地塞米松能夠降低咽喉痛發生率[4]。
1.2.4肺部感染預防護理
機械通氣治療能夠使機體呼吸功能不足現象得到彌補,但是若使用呼吸機時間過長會加大肺部感染發生率。因此,在使用呼吸機前應該對機器內部管道以及導管進行充分滅菌,若患者出現感染癥狀需要立即進行抗感染處理[5]。
1.2.5心理護理
ICU患者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狀況均較差,患者家屬承受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不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不良心理應激反應難以保證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加強心理護理,主動積極地與患者進行交流,通過握手、眼神交流等形式堅定其康復信心,使其主動接受治療[6]。
1.3項目評價
比較2組患者氣管導管脫出、咳嗽等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應用
此次研究進行數據資料分析軟件為SPSS16.0,通過(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以x2或者t檢驗進行比較,x±s表示計量資料,差異顯著且存在統計學意義則P<0.05。
2結果
參考組出現并發癥患者為12例,總發生率為28.57%,探析組出現并發癥患者為3例,總發生率為6.82%,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經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氣管插管對于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以及提升救治效果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但是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為了有效避免各種醫源性疾病,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必須根據疾病潛在誘發因素或者發病先兆及早采取有效的預防性干預措施以降低該類疾病發生率。對患者進行導管護理、氣道護理等護理干預以及心理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煩躁情緒,穩定其心態,使其積極接受氣管插管治療,有助于提升其生命安全系數。
此次研究中,參考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8.57%,探析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6.82%,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ICU 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氣管導管脫出等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安全系數,減輕其身心痛苦。
參考文獻
[1]白潔,王琳,李玲.預見性護理對ICU患者氣管插管期間并發癥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7,23(33):231-232.
[2]周緯.預見性護理配合藥物鎮靜對降低ICU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率的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8,5(18):128-129.
[3]徐菊芳.ICU患者氣管插管期間并發癥護理中的預見性護理模式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7,(49):104.
[4]楊艷霞.探討實施預見性護理改善ICU患者氣管插管期并發癥的效果[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7):1101-1102.
[5]陳麗玉.ICU氣管插管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8,7(1):124-125.
[6]陳慧勤.ICU氣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和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