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江
【摘要】在信息時代下,對傳統媒體帶來了挑戰,新媒體不斷涌現,在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也面臨新的形勢,本文主要圍繞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展開分析和論述,首先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特點,接下來分析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的挑戰,最后提出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新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 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播特點 傳播途徑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240-02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無形的財富,必須要得到保護和傳承,因此需要充分發揮新媒體語境的傳播優勢,但是在新媒體語境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因此要充分的分析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特點,然后尋求新的傳播路徑。
1.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重要作用
1.1傳承我國的文化財富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重要的文化財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促進中華文化不斷發展,保持文化多樣性起著重要作用。
1.2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化傳播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地反映著我國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以及生活方式,通過對其進行傳播,能夠使得我國的文化遺產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避免出現丟失或者不能夠很好傳承的問題。
2.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特點
2.1傳播內容的具象化
由于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一定的難度,其本身具備抽象的特點,但是在新媒體語境下,可以采用更多的手段對其傳承和傳播。
2.2傳播方式的便捷化
新媒體語境下,傳播的方式更加的快捷、方便,通過網絡就可以實現即時的傳播,滿足受眾的知曉欲望。
2.3交互性
新媒體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交互式傳播,只要具備智能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就可以實現互動的傳播。比如說,以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推出的首款兒童App應用《皇帝的一天》為例,這款應用就充分地運用了在新媒體平臺上與用戶的互動。
2.4多樣化
互聯網的今天,受眾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解,比如說《每日故宮》App,將電子日歷與文物介紹相結合,滿足了受眾日常需求的同時,推廣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3.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的挑戰
3.1知識生產溝在不斷加大
隨著大眾傳媒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知識差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受眾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而同時成為了信息的生產者。新媒體平臺給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的傳播空間,但是同時也拉大了信息傳播的不均衡。
3.2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播的過程存在著一定的變異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媒體語境下,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難免在傳播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變異,或者是為了噱頭,獲取點擊率,贏取受眾的關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片面的改造”,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出現了變異。
3.3在傳播中與知識產業的保護也存在著矛盾
由于網絡傳播的及時性和快速性,一旦在傳播中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很有可能引發一些矛盾和糾紛,尤其是在進行轉載或者是內容的再造時,可以會出現相關的矛盾。
4.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新路徑
4.1要與網絡直播相結合
在新媒體語境下,通過網絡直播,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更加具有創新力和生命力,能夠得到年輕人的廣泛關注,進而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傳承,尤其是通過熱門的網絡直播和互動平臺,能夠大大的激發受眾的認同感和認知的欲望。
4.2與VR技術相結合
通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能夠為受眾提供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多重享受,這樣就將非物質文化從無形變為了可觀看、可觸摸的數據,提高了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提高了受眾的參與感。
4.3與網絡游戲相結合
在網絡游戲盛行的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也應該與網絡游戲相結合,才能夠擴大傳播的影響力。比如《仙劍奇俠傳》作為風靡一時的網絡游戲,其中就有很多少數民族有關祭祀的場景,這樣也傳播了非物質文化,實現了非物質文化的輸出和傳承。
在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使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傳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但是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知識生產溝在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播的過程存在著一定的變異、另外在傳播中與知識產業的保護也存在著矛盾。因此,要與網絡直播相結合、與VR技術相結合、與網絡游戲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李明文,柏茹慧.論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J]. 新聞知識,2018(2):72-73.
[2]王佳.新媒體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系統分析[J]. 傳播與版權,2018(2):46-47.